• 294

核能或火力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MKII


炒什麼炒 wrote:
為什麼日本/英國不...(恕刪)

這個問題 之前就有人看過核四spec
燃料棒 是核四機組由GE 特製的
另外 台灣因為政治關係 導致無法運轉
也使得現在核四的機組約落後最新的機組 約兩個世代的差距

這些都導致核四 各項機組都乏人問津
dgame wrote:
這個問題 之前就有人看過核四spec
燃料棒 是核四機組由GE 特製的


本樓之前都沒討論過核四問題,既然有人起頭我先貼一下經濟部的說法

沈榮津點出,核四首先要面臨與美國GE和日本公司(日立)合作的GEH
團隊談判,但這個團隊早已解散
,人家未必願意重組團隊跟你談,
就算願意談,還要有團隊願意負責安全維護與核能驗證,要讓20幾年前
的東西重新運轉風險很高,成本也一定高,估算出來的成本全國人民
也未必可接受。

除了費用外,核能廠數位化儀控設備商已破產,控制板也已停產了,
此專業市場有限,要重啟核四需要N年的時間,不是2~3年;成本也是N,
國人是否可接受?加上地方鄉親也會抗爭,施工是否能夠順利?貢寮
鄉親一定會圍場!

對核四有研究的朋友請多提供資料.
stunmaker wrote:
本樓之前都沒討論過...(恕刪)


台電的說法

針對媒體報導核四啟封第3年即可正式商轉,台電表示,核四重啟面臨如下困難:
立法院三度決議限制核四重啟的可能;核四安全儀控系統的設計為全球獨一,
且已逾20年需汰換,而該供應商已停產
,備品取得困難問題待克服;重啟前
亦須與奇異公司展開繁瑣的修約談判程序,時程難估。倘若前述困難可以
克服,尚須經過預算編列獲立法院同意、向原能會提出啟封申請獲核准,
及後續工程施作、燃料裝填後熱機測試等程序,綜合前述各項工程實務評估至
少需時6至7年,尚不包括無法估算時程的兩項工作:與原設計廠家奇異的談判
及安全數位儀控設備更換所需時程。

台電進一步說明,核四機組為先進沸水式反應爐(ABWR),儀控設備為全球
首座
,與其他機組無法相容,且部分零件目前已停產,備品取得困難。
另核四如可重啟,首需解決與廠商奇異公司的協商修約,處理包括工期與
經費等項目,內容繁瑣,時程難以估算。


全球首座跟全球獨一的意義不同吧??
stunmaker wrote:
本樓之前都沒討論過...(恕刪)


原能會的說法

一、
龍門(核四)電廠的分散式儀控及資訊系統(DCIS),係由奇異公司依已取得
美國核管會認可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ABWR)機組設計證照(Design Certificate)
,負責提供安全級數位儀控系統標準設計、供應主要設備及負責界面整合設計。

奇異公司採用DRS Plus 32系統作為特殊安全系統(ESF)控制之作業平台時,
除提出「GE Safety Evaluation of DRS Power Controls Technology Plus 32
System Application to Lungmen Nuclear Power Plant」之評估報告送原能會
審查外,原能會並要求DRS Plus 32系統平台須由第三者認證,DRS公司遂於
2003年12月取得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SE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之認可。DRS Plus 32系統建置完成後,仍須進行一系列測試
(包括工廠測試、安裝後測試、試運轉測試及起動測試等),驗證符合法規及
設計要求。

台電公司已完成龍門電廠1號機試運轉測試,並已提送經由DRS Plus 32系統平台
執行相關測試之系統功能試驗報告,惟因龍門電廠進入資產維護期間而暫停審查,
尚未審查完成。

二、
對於DRS公司向美國核管會(NRC)申請Plus 32系統認證,係須包含安全級
數位儀控系統之控制與保護部分,而奇異公司採用DRS系統僅作為於龍門電廠
特殊安全系統(ESF)控制部分,並未包含反應爐安全保護系統,兩者略有差異。

三、
有關DRS公司於2008年向美國核管會(NRC)申請Plus 32系統認證之先期審查,
美國核管會則自2009年起陸續召開數次預審會議,並經逐步釐清預審之審查意
見後,美國核管會於2011年8月召開提送審查前會議,並於同年9月告知DRS公司,
在有限的審查資源下,將會影響審查時程,該公司仍於2011年12月正式提送審查。

惟後續該公司於2014年9月15日向NRC提出撤回申請案並終止審查,本案經
本會後續向美國核管會詢問該申請案撤回原因,其說明係純為該公司內部行管理
原因撤回該申請案,且NRC在審查期間並未有負面的結論,以及DRS Plus 32
平台也沒有任何重大缺陷。

簡單說分散式儀控及資訊系統(DCIS)是奇異做的跟DRS公司無關.
stunmaker wrote:
本樓之前都沒討論過...(恕刪)


中工會的說法

核四廠儀控採用分散式資訊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ystem, DCIS),
係由奇異公司負責提供,除控制室部份控制盤係於民國93年間交運外,其餘一號機設備則於
民國95年下半年開始交運至民國96年11月底交運完畢,二號機則於民國97年6月開始交運至
12月初交運完畢。
DCIS設備準備交運至工地前必須先通過廠家出廠測試,交運至工地後均辦理開箱驗收,驗收
後依規定之等級儲存,且所有的設備在儲存及安裝期間,皆定期維護,原能會對此過程亦甚為
重視,多次進行廠家稽查與倉儲設備稽查,並沒有發現設備屬「破銅爛鐵」情形。

DCIS設備已完成安裝、測試工作,部分系統亦已完成試運轉作業,為使後續作業能順利
執行,台電公司除了已成立DCIS相關工作小組來處理執行過程中可能遭遇之問題及研擬
處理機制,並依合約要求奇異公司派遣技術顧問赴工地現場提供必要的支援與協助,
且會在確保核能安全的前提與原能會的監督下,執行相關工作,以順利達到發電目標。

民國101年4月完成分散式控制暨資訊系統 (DCIS)之安全系統整體邏輯測試,係整合性
測試,驗證整合22個系統喪失爐水事故(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LOCA)/洩漏偵測與
隔離系統(Leak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System, LDI)相關邏輯設計、警報、設備動作
之正確性,確認核島區數位儀控系統整合功能。

民國101年6月完成抽真空試運轉測試,則係跨16個系統的整合測試,再次驗證儀控系統
的跨系統運轉整合功能。

民國101年8月完成控制棒驅動系統全爐心急停測試,證明在緊急狀態下,反應器的保護
裝置可以安全動作。
目前已聘請有經驗的專業顧問公司美國MRP公司對數位儀控系統測試結果進行獨立第三者
驗證與評估。

dgame wrote:
這個問題 之前就有人看過核四spec
燃料棒 是核四機組由GE 特製的


燃料棒似乎不是問題,不論支持或反核四的好像都不曾提過燃料棒的事,
畢竟只是消耗品.

stunmaker wrote:
你說得很對,所以「...(恕刪)


(核廢料放你家)最初是反核(反智團體)提出的

所謂核廢料放我家是站在科學上完全是可行(芬蘭就有低放展覽館)

反核團體一直把核廢料擬人化,認為核廢料會跑會跳會有生命會自主侵犯人體

事實上低核廢料最大宗是衣物與設備醫療廢棄物等,根本就沒有可主動跑跳的誇張情節

核廢料帶來的問題在於高強度的放射性會破壞生物的細胞,雖然生物細胞會自動修復,但強度太高會產生瞬間的危害

不過輻射完全是有方法可以阻絕隔絕。所以發電過後的燃料棒泡水除了冷卻之外也能吸收中子!

韓非子 wrote:
所謂核廢料放我家是站在科學上完全是可行(芬蘭就有低放展覽館)

你搞錯了,
公開宣稱「核廢料可以放我家沒問題 」的人,指的是高放乏燃料棒.

stunmaker wrote:
中工會的說法核四廠...(恕刪)


看完你從2018的發文,我在猜你屬於行政院部會減碳能源辦公室!

你不用承認沒關係。

心照不宣

韓非子 wrote:
看完你從2018的發文,我在猜你屬於行政院部會減碳能源辦公室!


真的會笑死,
直接拿出證據,證明我說的錯誤就可以把我秒殺擊垮了,為什麼做不到呢??
正因為做不到,只好轉而質疑別人的身分,我從最早的離岸風電懶人包就說過:

"以上30個問題全部附上證據,如果有人要指控本人是黨工或從業人員,也請提供證據."
相反我從未指責挑戰懶人包的網友是XX背景或替特定組織服務,

為什麼? 因為我從來都是靠證據說話啊!!
  • 29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