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T大…不是去論證A…而是一直用B來舉證…A丟掉是有可能的,用B來舉證看有引註的,用B來說明有論文…
而那個B就是…時間、事件、網頁新聞、假證明…混肴用的…所以在這一直說什麼我們要去證明B怎樣怎樣…
不能證明B就是他的論證是對的,這樣的邏輯…真的很難讓人信服…
或許在各別的點上,他都是有存在的可能性及機率(這個就是間接證據),如果是直接證據,就不用討論了。
例如:原稿論文、LSE有收錄沒有遺失、ILSA存在、有電子檔…都有,而不是後來的1984年以後的來假充1984年發生的(這個就是間接)。
現在就是用間接來混肴直接…造成T大一直在帶風向…卻無法回到最初那個簡單…然後一直說什麼其他的
最後就是有論文、有存在…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要跟你討論是否存不存在…而是假定存在了,你怎麼推翻他的假定存在,因為你舉不出來,所以他的假定就是正確的,可是,這假定存在,就是假定…因T大自己也無法拿出直接證據…只好一直循環在那丟出那些B出來…
一般人都在論文有可能存在,跟不可能存在,提出比較跟觀念…最終機率是不存在的機率是高的…但是T大卻是反其道而行…存在是確立的,是建立在不存在機率低到很低的結果會發生,不管怎麼就是會發生…所以存在確定。
這樣能說服人嗎???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it was to ensure that graduates can recognize when “someone is talking rot.”--Jeremy Knowles
所以總得有人出來指出T大這些的矛盾處不是嗎??別在用B來去旁證什麼東西了(先證明B的存在是機率高還是機率低)再論證,免得讓人覺得…T大都是睜眼說瞎話的高手,明明丟掉的只有131本…而沒有丟掉的呢???用機率算一算遺失率是多少呢???更不用論,引註資料只有1人的論文,占所有論文的機率是多大呢???把這些算一算後,跟大家講一下…就很清楚…T大是不是正常的用80%、90%機率的事件來支持蔡同學論文存在否?
還是用10%、5%以下的事件機率來去證明蔡同學的論文存在否??
事件的成立,其測試的p值要高多少才算是論文通過的測度,信度與效度,看一下…就可以知道t大講的話是否可信或不可信了…而這前提就是…t大的量(樣本),是否足夠…
所以我說…t大根本就不是在證明蔡同學的論文存在,而是恰恰相反,因為t大證明了,蔡同學在極低的機率下,才存在其論文…而這個命題成立,換句話說就是…蔡同學的論文高機率的不存在。除非被雷打到而且是連續打到多次以上,才確定。
turtlins wrote:
不好意思喔,我想你沒(恕刪)
關於蔡總統論文國外引用次數為0這件事,你一直呼攏帶過.....
就怕你沒看見我的疑問,
我再次一字不差複製給你看一下:
而這幾本散布在國外各地的書目剛好可以證明不是圖書館遺失,論文就可以船過水無痕,
引用不一定要全文,
有時候只是一個結果.一個結論.或是一個研究方法與步驟等等....
短短兩三頁或是摘要即可,
這些都可以透過電話跟書信往來跟作者要求,其實不難~
再者;學術往往是需要交流的,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寫出好文章,
所以世界一流大學都會有研究團隊.有研究夥伴.有數不清的研討會,
再怎樣還是會有跟你同領域的系上老師.學長姐.同學.學弟妹.口委們在他校的研究系統等等...
你們會透過彼此的交叉引用,來充實自己的研究內容與學術聲望.
可惜,這點蔡總統沒有!!
找的到書目,找的到作者,卻沒有人引用,
你覺得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世界上根本沒有這本論文的存在!!
看得出你很會找資料,
像蔡總統"世界一流大學,雙世界熱門領域,跨全球關係的GATT"的論文,
在國外若沒被引用個幾十次,少說應該也有5、6次之多,
可否找幾本來給我看看?
還有.......你回答我


馬維拉是你拉出來救火的,
我都說馬英九論文"全哈佛最爛"了,
只是比較"蔡英文"."馬英九"."本魯蛇"這三本論文間的差異,
我的原文截圖:


還是"馬英九論文多好"是你比較後的感觀結果?!
hotonpone wrote:
證明A有論文…是A有按口試、繳交論文存放圖書館、轉送國家圖書館…然後製成電子檔,以前只有紙本,更是會嚴謹的保存跟行政紀錄流程,所以要證明存在一本論本,不是很難的事。
而T大…不是去論證A…而是一直用B來舉證…A丟掉是有可能的,用B來舉證看有引註的,用B來說明有論文…
而那個B就是…時間、事件、網頁新聞、假證明…混肴用的…所以在這一直說什麼我們要去證明B怎樣怎樣…
不能證明B就是他的論證是對的,這樣的邏輯…真的很難讓人信服…
或許在各別的點上,他都是有存在的可能性及機率(這個就是間接證據),如果是直接證據,就不用討論了。
例如:原稿論文、LSE有收錄沒有遺失、ILSA存在、有電子檔…都有,而不是後來的1984年以後的來假充1984年發生的(這個就是間接)。
現在就是用間接來混肴直接…造成T大一直在帶風向…卻無法回到最初那個簡單…然後一直說什麼其他的
最後就是有論文、有存在…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要跟你討論是否存不存在…而是假定存在了,你怎麼推翻他的假定存在,因為你舉不出來,所以他的假定就是正確的,可是,這假定存在,就是假定…因T大自己也無法拿出直接證據…只好一直循環在那丟出那些B出來…
一般人都在論文有可能存在,跟不可能存在,提出比較跟觀念…最終機率是不存在的機率是高的…但是T大卻是反其道而行…存在是確立的,是建立在不存在機率低到很低的結果會發生,不管怎麼就是會發生…所以存在確定。
這樣能說服人嗎???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higher education: it was to ensure that graduates can recognize when “someone is talking rot.”--Jeremy Knowles
所以總得有人出來指出T大這些的矛盾處不是嗎??別在用B來去旁證什麼東西了(先證明B的存在是機率高還是機率低)再論證,免得讓人覺得…T大都是睜眼說瞎話的高手,明明丟掉的只有131本…而沒有丟掉的呢???用機率算一算遺失率是多少呢???更不用論,引註資料只有1人的論文,占所有論文的機率是多大呢???把這些算一算後,跟大家講一下…就很清楚…T大是不是正常的用80%、90%機率的事件來支持蔡同學論文存在否?
還是用10%、5%以下的事件機率來去證明蔡同學的論文存在否??
事件的成立,其測試的p值要高多少才算是論文通過的測度,信度與效度,看一下…就可以知道t大講的話是否可信或不可信了…而這前提就是…t大的量(樣本),是否足夠…
所以我說…t大根本就不是在證明蔡同學的論文存在,而是恰恰相反,因為t大證明了,蔡同學在極低的機率下,才存在其論文…而這個命題成立,換句話說就是…蔡同學的論文高機率的不存在。除非被雷打到而且是連續打到多次以上,才確定。
樓主大人寫了這麼長一篇,雖然有點囉嗦、毫無舉證、夾雜酸言酸語,不過,算是近來看過主旨比較明白的一篇。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為什麼我每次都要舉其他人的例子來反駁你們對蔡英文論文、學位的質疑呢?
樓主大人,這問題的根源在你們啊。
你們提出來質疑蔡英文論文、學位的論法都是以某個全稱式論斷為依據,
所謂全稱式論斷,就是「凡 A 皆 B」,
比方說,你們說:倫敦大學圖書館找不到蔡英文的論文,所以蔡英文不可能有學位。
這種論斷成立的依據是:凡是在倫敦大學圖書館找不到論文的,就不可能有學位。
這就是全稱式論斷。
而全稱式論斷是一種很難成立的論斷,因為必須所有的 A 都是 B,不能有任何例外,這種論斷才能成立。
所以,只要有某位倫敦大學畢業生的論文也在倫敦大學圖書館裡找不到,也就是反證,這個論斷就不能成立,
而這個全稱式論斷一旦不能成立,你們那個質疑也就失去了正當性。
你們許多質疑都是這種以相關的全稱式論斷為依據,
但每一個全稱式論斷都可以找到反證,所以都無法成立,
因此你們許多質疑都缺乏邏輯和事實的正當性。
這也就是你們之所以一直只能拿所謂「機率」來辯護的原因。
你們只能說這種情形機率很低、那種情形機率也很低,
這麼多機率很低的情形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機率就更低了,
因為機率很低,所以,蔡英文的論文、學位是假的。
這種從或然語句偷渡到必然語句的論斷,用白話講,就是在混水摸魚啦。
機率再低,也只能說可能是假的,並不能說一定是假的;
而可能是假的,從另一面來看,那就也有可能是真的啊。
即使有99.99%的可能是假的,依然有0.01%的可能是真的啊。
全年級500人,某次數學考試只有1個人考100分,
100分所占比率是五百分之一,0.2%,
但你能因為0.2%很低,就說這人考100分是假的嗎?
某乙指控某甲殺人,
某乙提出十項疑點,但任何一項疑點都無法必然證明某甲殺人,只能說可能性頗高,
那麼,法官可以對某甲說,我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人一定是你殺的,
但因為你有十項可能性頗高的疑點,所以判你死刑嗎?
樓主大人有一點說的沒錯,我也早就表明過了,
我舉的反證都不是在證明蔡英文有論文、有學位,
這種事有倫敦大學/LSE檔案、IALS期刊和特刊、政大前法律系主任、政大檔案、教育部檔案做了,
我舉的反證都是在拆穿疑英派種種混水摸魚、以或然式語句偷渡全稱式論斷的伎倆。
所以,樓主大人指責我老是拿別人的例子來幫蔡英文辯護,
真是冤枉啊,
那都是因為你們自己亂用邏輯論斷所致啊,
怎麼反倒怪起我來了呢?
當論文題目的話…你覺得t大在統計的虛無假設能通過t檢定嗎?
假設檢定:基本流程總整理
這個是做學術的基本入門…不是空口白話的證明,或者是一句話,一個貼文,就可以任意推論的…
如果做學術嚴謹的角度來看的話…大概很難得到蔡同學論文存在的命題成立。
就等著…看後續…資料會成立論文存在呢?還是最終論文不存在??
學術角度持續探究…"教育的目的在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 這句話說的真是好~~~~
turtlins wrote:
機率再低,也只能說可能是假的,並不能說一定是假的;
而可能是假的,從另一面來看,那就也有可能是真的啊。
即使有99.99%的可能是假的,依然有0.01%的可能是真的啊。
全年級500人,某次數學考試只有1個人考100分,
100分所占比率是五百分之一,0.2%,
但你能因為0.2%很低,就說這人考100分是假的嗎?
所謂的機率來推論…是因為通常母數太大不可得…所以才須要估計
而你的推估…不是推估,是拿事實來反駁,就是胡說八道…
如果事的真假…機率學只要存在機率不是零…它就有可能發生,只是樣本數夠多的前提下
但是你所舉例的,就只是樣本中有人考100分…不能代表蔡同學考100分…這樣你清楚嗎?
所以邏輯別在這秀…看起來好像真的…實則在胡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