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

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有趣了
台電居然想等其他開發商釋股
想買沃旭? 手腳這麼大


台電透露,和所有開發商都有接觸,有些單純想找投資者,也有開發商是想要攜手本土
投資者把餅做大;就台電而言,已擁有示範與遴選風場,加入第二階段「不是單純買風場賺錢」,
而是要從中吸取經驗、做技術移轉,「目前就是在等待釋股條件」。

stunmaker wrote:
有趣了 台電居然...(恕刪)


如果台灣未來用電還是維持2500億度電之譜,如果以千億度風力,每度電2.5塊來計算,那就是說風力年營業額可能會高達2500億左右。

這在初期就已經是非常大的市場,台電是聰明的,如果它未來沒有這個市場,慢慢可能會被排擠出去。

台灣是個綠能之國,如果不要亂搞的話未來綠能發電電力絕對會輸出到中國去,預估300GW的風力可不是開玩笑的,10倍的用電量。

光是這個風能風場就是一個每年營業上兆元的產業了。
請問今年各國的收購價,前幾年的價跟今年應該不同,且要綁好多年,更不能未來這麽多年都用今年的價格。。。。
stunmaker wrote:
20180806 火...(恕刪)

concall81 wrote:
請問今年各國的收購...(恕刪)


請翻回第一頁
問題12: 躉購價相比其他國家偏高?
搞這種風力發電根本就是看天吃飯,把自己的電力脆弱化,完全沒有戰略的觀念,執政者卻還說要搞台獨,這是開台灣人民的玩笑了。

逐風太陽 wrote:
搞這種風力發電根本...(恕刪)


請翻到第一頁
問題18: 臨時無風,又缺乏如歐洲電網調度,會經常停電?
TW Energy wrote:
預估300GW的風力可不是開玩笑的,10倍的用電量。


300GW? 應該是30GW吧?
風電開發量羅生門
我想主要問題是航道跟居民抗議
stunmaker wrote:
300GW? 應該...(恕刪)


唉 我找不到經濟部以前賣風能資料的網站。這樣說好了:

1。風場資料其實是要看高度的,高度越高,風能越大,過去做的很多台灣風場評估資料都是有……一些謬誤的。風場資料必定要配合高度。否則那個資料是殘缺的。

所以,風場資料會跟隨著風機的進步,高度越來越高,風場也慢慢長大,很好笑吧。

經濟部那個網站會問你,你要多高的風機,設置地點在哪裡,然後它會幫你計算容量因數,你就可以發現高度不一樣風能不一樣。

你知道為什麼黃士修他們感覺夏天沒有風嗎?因為他們一直認為地表面風場就是全部,其實這是大謬,為什麼離岸風機越來越高,機組功率越來越大,葉片越來越巨大,除了維護考量之外,因為樓上的風能更好。

2。風場的大小與風力收購價格/成本比率相關。你一定認為我瘋了,怎麼可能相關。

打個比喻:今天5.8塊錢,彰化外海能做,但是今天如果10塊錢呢?連台南 高雄 屏東外海都可以做。有些深海區域也可以做。換一個說法,未來成本持續下降,連屏東都會拉出來做。當然、航道等等問題必須考量。

3。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個產品,但是未來離岸風機絕對是高空發電。不要說300GW,500GW都有可能。因為目前的300GW還是屬於地表風場。

所以我一直說國民黨是一手掐死了台灣綠能業者,光是台灣海峽的風能就足以養一個年營業額兆元的電力輸出產業。

我先隨便貼一張圖,你看看那個風能密度數據。


TW Energy wrote:
3。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個產品,但是未來離岸風機絕對是高空發電。



你仔細看2011年工研院的圖
其實是EOLFI(法國歐風能源,本來要來台做浮體離岸風電)給的
50m以內他估計可行量只有6.2G,實際上環評過的就有10.5G所以不準確.

不過這令人想到有趣的話題,離岸風電台灣如果要在技術上彎道超車,
應該只有浮體式基座最有機會?? 畢竟連國外都剛開始試做而已.

stunmaker wrote:
你仔細看2011年...(恕刪)


風能的問題不會小是確定的,現在人類的風能預估已經上看風機1000米高空了,這種飛行類的風機產品早晚會出來,而且絕對比那個行波反應爐還要快。

那次貼的老美的LCOE range就有浮體基座的價格範圍,我是認為沒有那麼困難。

其實我認為航道問題才是大問題,台灣海峽可是全球最忙的海運通道之一。到時候去掉一半都不過分。

但是基本上能做的量還是很多。
  • 3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