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nmaker wrote:
300GW? 應該...(恕刪)
唉 我找不到經濟部以前賣風能資料的網站。這樣說好了:
1。風場資料其實是要看高度的,高度越高,風能越大,過去做的很多台灣風場評估資料都是有……一些謬誤的。風場資料必定要配合高度。否則那個資料是殘缺的。
所以,風場資料會跟隨著風機的進步,高度越來越高,風場也慢慢長大,很好笑吧。
經濟部那個網站會問你,你要多高的風機,設置地點在哪裡,然後它會幫你計算容量因數,你就可以發現高度不一樣風能不一樣。
你知道為什麼黃士修他們感覺夏天沒有風嗎?因為他們一直認為地表面風場就是全部,其實這是大謬,為什麼離岸風機越來越高,機組功率越來越大,葉片越來越巨大,除了維護考量之外,因為樓上的風能更好。
2。風場的大小與風力收購價格/成本比率相關。你一定認為我瘋了,怎麼可能相關。
打個比喻:今天5.8塊錢,彰化外海能做,但是今天如果10塊錢呢?連台南 高雄 屏東外海都可以做。有些深海區域也可以做。換一個說法,未來成本持續下降,連屏東都會拉出來做。當然、航道等等問題必須考量。
3。我現在還沒有看到這個產品,但是未來離岸風機絕對是高空發電。不要說300GW,500GW都有可能。因為目前的300GW還是屬於地表風場。
所以我一直說國民黨是一手掐死了台灣綠能業者,光是台灣海峽的風能就足以養一個年營業額兆元的電力輸出產業。
我先隨便貼一張圖,你看看那個風能密度數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