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 Stanley wrote:
但小編認為像這種 1974 年蓋的棒球場(恕刪)
所以樓主是小編,請問是哪位的小編?
如是轉貼請貼來源。
Morgan Stanley wrote:
一般來說,公務體系會參考一些場地興建的指引,比如尺寸、應有的設施等,但對於其他細節則是仰賴運動協會或認養單位的協助,讓他們提出需求,然後變成招標規格,最後把錢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問題是一個球場設計棉棉角角,很多細節藏在魔鬼裡,公務體系不懂,使用單位也不見得注意到,最後就變成這個結果。舉個例來說,內野紅土軟或硬的標準在哪?恐怕除了蓋大聯盟球場的廠商知道以外,台灣的營造業都沒人知道。(恕刪)
你要談工程,我們就把政治的放一邊,來談談工程。
一般來說,公務體系不懂蓋球場,但他會找專業工程顧問公司(建築師)做設計,要說球場設計師不懂內野紅土混合比例標準,你是在開玩笑。
要唬爛成 “台灣的營造業都沒人知道”,那以前的球場是怎麼蓋的?
Morgan Stanley wrote:
只能透過球員和管理單位不斷地 trial and error 才有辦法確認。當然,這也突顯出人家都上外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的窘境。(恕刪)
胡說八道。除非招標規格腦洞大開訂下紅土混合比例標準是 “trial and error” ,不然招標規格一定有規定紅土混合比例標準,照標準施工驗收很難嗎?
Morgan Stanley wrote:
許多縣市政府預算有限,加上承辦單位非常保守,對於球場的認知就是外野有草,內野有紅土而已。至於場地是否平整、場內有石塊、水溝蓋、是否會積水等問題,他們根本不管,也無力去管。(恕刪)
如果這個靠這個理由新竹市的承辦單位就可以在驗收時看不到場地各種的問題,這也太瞎了。
還是那句話,已經有專業工程顧問公司(建築師)做設計還有監造,照標準施工驗收很難嗎?
新竹市的承辦單位必須要有能力管理他雇用的建築師及其他的專業,如果新竹市做不到,那挨罵活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