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捷運可以取消台語客語的播音了吧~~吵死了~~

昨還看到一篇在統計有多少人說國語,

文章是把國語當成一種水準,使用國語的人越多,

代表國民水準越進步 !

如沒記錯, 好像是外國人的文章.

有時間我再找找這文章!


感覺有趣的地方是,介紹北京語的 wiki ,

在日文模式下, 中華民國的國語有人說是北平語 !

但沒說明北平在哪裡 ? 北京又在哪裡 ?
該用戶已被屏蔽 wrote:
在台灣現在最多人群所使用的語言,方能稱台語。


所以國語=台語?
0瑩月0 wrote:
這年代聽不懂國語的老(恕刪)


依照綠營的邏輯,閩南語、國語、客語都是中國來的語言,應該是播日語、英語、原住民語才是愛台灣啦。
反串得分
29x5x5x2 wrote:
再一次掃盲...

台語, 閩南語, 河洛話 這些詞的出現點

台語稱呼可追朔至台灣清治時期,1852年劉家謀於《海音詩》中提及:「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


請問??
"台語"二字出現在哪??
JIN DER LAND OFFICE
clwu5724 wrote:
連結一個網頁,是個中文網頁,剛好論述國台語的近代史 ? (以下是它的連結)

只爱说“国语”: 台湾16年闽南语教育无收获

這篇文章看得出是外行人寫的,
很多似是而非的臆測。
例如,台語羅馬字教育最早是蔡培火倡導,
在日本時代中後期很有成效,
然後被總督府明令禁止。
他不死心又要求以台語假名作台語教育
總督府依然不准。
蔡培火在戰後
又根據國語注音符號改編台語教材,
國民黨沒幾年也把“雙語教育”收掉了。
所以不是台語不能用拼音文字
而是政治力干預的結果。

至於鄉土教育的用字很多是本字或慣用字,
為何要為了文字統一改用國語用字?
如果“歹勢”寫成“抱歉”,
“歹人”寫作“壞人”,
那台語要注記多少“破音字”?
從教學專業角度那才是行不通的。

反正現在的台灣人也不在乎鄉土語言,
從小華英“雙語教學”的比比皆是。
加上台灣人的外配比例高,
現在民進黨也不以本土血統語言為號召,
改成抗中保台冷戰2.0了。
台語式微也是必然的。
tnkk01 wrote:
這篇文章看得出是外行(恕刪)


我非這專業,因為是簡體,我想內容也有可能加油添醋 !

您很認真 ! 這篇很長,需要花些時間看,不夠很多內容穩合這段時間的記事.



題外話 :

早上看到網友,談到台語如果當成國語,

那健康教育如果用台語教 ? 感覺很不雅 !

很多台語 ? 感覺是用來罵人語辭 !



語言應該是用來溝通的,不應該有別的意圖.
JINDERLANDOFFICE wrote:
請問??"台語"二字...(恕刪)


台語是古漢語 , 由漢 唐傳承而來 , 沒有 混入 胡語

東晉 五胡亂華, 東晉貴族 衣冠南渡 將 河洛話 帶入閩南
台語 和 閩南語都是 傳承 中原 河洛話
閩南語不是方言 , 是 河洛話 , 是河南洛水一帶的語言 , 是 當時的官話
而河南洛水一帶的土地, 被胡人所佔領 , 河洛話已經失傳了

台灣人和新加坡人 ,印尼華人都拜的 開漳聖王 陳元光 , 在唐代時帶兵入閩 , 也將唐朝的通語帶入 閩南地區 , 在原本閩南語的白讀音之外,又帶來唐語 , 文音(中古音)。
所以 , 台語有40% 的話 ( 字) 都有兩種唸法 , 「文白異讀字」,有文音語音兩種讀法。
台語的「方」在從「png」(崩)轉成「hong」(轟) 的過程中,異音混合講成「hng」(亨)。
如果和某些詞彙有頑強的黏結,無法完全轉換。例如「藥方」(ioh8-hng)(亨) , 而姓氏的方仍唸「png」(崩)。

一代女王武則天 本人可以證明 她是個 說 台語的 台語控
武則天代唐為周,發明了一些全新的文字,替代原有的文字,以除舊布新、建立權威,後世稱為「則天文字」。這些字當中就有 囝 及 「囡」 這些 "新" 字
這些字也被保留在台語當中 , 但是在 中國 已經亡佚
《集韻·上聲·獮韻》:「囝 kiánn,閩人呼兒曰囝。」如:「大囝」。兒女。如:「囝孫」。心肝仔囝、查某囡仔 。
而「囡」(gín)是「小孩子」之義
這些 「則天文字」同樣傳播達 日本 韓國 保存下來 , 但是 所謂的"中國" 已經不再使用
囝 日文漢字 訓讀 こども子供 音讀:けん (ken), げん (gen), がち (gachi)
韓文漢字的 囝 건 (ken)

還不相信 ?
請看 三國演義【第3回】
陳留王勒馬向前,(←台語:hua叱: 大聲呼喊 ;叱字的右半邊是(化)的古體字。)曰:「來者何人?」(←台語) 卓曰:「西涼刺史董卓也。」陳留王曰:「(←台語:你) 來保駕耶?(←台語:你)來劫駕(也 ,台語e)?」卓應曰(←台語: 回話 ;( 應喙應舌) :「特來保駕。」陳留王曰:「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卓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左。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卓暗奇之,已懷廢立之意。
三國演義【第21回】
玄德驚問曰﹕「有甚緊事?(如同唸台語"緊事寬辦))」許褚曰﹕「不知。只教我來相請(←台語)。」
「公孫瓚無走路(←台語) ,先殺妻子,然後自縊。」
「遂令許褚將兵五百前往,務要追玄德轉來(←台語)。」
這些內容 以 北京滿韃語來讀 非常 抝口 , 不解其義 ? 但改以台語讀之 , 語音文義皆備 。

因為 台灣人說的台語 , 正是唐代的通語
台語傳承自中原古漢語 , 當時的國家為 "大唐國" , 並非"借殼上市"自稱中國的滿清所說北京官話之 滿韃語 (Mandarin)

中国語 ???
"中國" 一詞雖然古已有之, 但通常是指周天子的京畿之地 , 國中之國 , "中央之國" , 有別於分封出去的"諸侯國"。
河洛 才是 "中央之國" 的語言
滿清 是以異族入主中原 , 以夷狄之君主中原之事 , 想借由 漢化去合理 其 異族統治 ? 滿清晚期才開始自稱"中國"。 這個中國是 "偽標" 品, 借由武力征服中原的土地 , 借殼上市罷了 !
如果這種邏輯能夠成立 ? 日本於二戰期間同樣 武力侵入 中國地區 , 佔領了南京北京 ! 那麼 日本 不是也能自稱自己為是 "中國" 了嗎 ???
比起 傳承自河洛話有數千年歷史的台語, 只有 400年的 北京滿韃語 正是"方言"無誤

在"中國" 那塊土地上 所 亡佚的不只是 語言
千年傳承的 正體漢字 也變成了 简体 ?
三國的吳服 , 唐裝 髮髻 ,宋朝的茶道在中國早已失傳 , 要到日本才看的到
唐代木造建築在中國早就看不到了 ,但是 日本還能看到 鑒真在754年東渡 所建的唐代寺廟,唐招提寺/とうしょうだいじ
世界最大現存唐式木構佛寺建築,要到日本才看的到。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在728年大筆投資興建"東大寺",雙層屋頂的「寄棟造」よせむねづくり式,就是宋代四阿頂 , 唐代廡殿頂(阿房、阿殿) 重簷廡殿頂造型。 距今約有1,200餘年的歷史。

更別說 三砸孔家店 , 本質以馬克思列寧侵略文化的信徒 , 早就不是孔孟王道行仁義的中華文化 ? 卻在全球設立"孔子學院" 大做政治統戰 ?
孔子地下有知 , 自己的孔丘被掘 卻被利用來統戰 ? 應該會大罵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也會罵 明知為"偽標"中國 , 卻附和 統戰說法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herblee wrote:
台語是古漢語 , (恕刪)


矛盾的是去中國化.

去中國化就沒有這些歷史可言.

去中國化,無法連結到那些人事物 !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