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不要太計較! 這只是可惡而已!!!!!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這對確診夫婦長年都住...(恕刪)

高級美國人你敢嘴?
換成大陸台商馬上就不一樣了
三等公民 wrote:
高級美國人你敢嘴?
換成大陸台商馬上就不一樣了


當然敢嘴 還會揍妳



美國失智婦被壓制骨折

骨折的聲音:美國警察虐打「失智婦人」的集體警暴事件
「你有聽到她骨折的聲音嗎?」美國科羅拉多州拉夫蘭(Loveland)警局,當地警員在去年6月,被指控以不當武力對待一名73歲的失智老婦,不只在強行逮捕的過程中將她壓倒在地,還害她肩膀脫臼;在昨日釋出的警局錄影畫面中,更被發現當逮捕她之後,幾名警察同事還在辦公室重溫她的「逮捕畫面」,並大聲嘲笑當事人。在近期不斷出現警暴爭議的美國輿論社群中,隨即引發群眾怒火──為何警方對待手無寸鐵的高齡老者,依然使用如此粗暴的武力?從佛洛伊德案、萊特案延燒至今的警暴爭議,美國警方是否真的建立了有效的問責機制?

這名73歲的失智症婦人名叫凱倫.加納(Karen Garner)。整個事發過程,根據加納的律師席爾克(Sarah Schielke)說法,指出加納因患有失智症與感覺型失語症(sensory aphasia),因此記憶力減退、且時常無法聽懂他人的對談。在去年6月26日下午4點半左右,加納在沃爾瑪拿了糖果棒、T恤等共計價值13.88美元(約台幣420元)的商品,但是在付款機刷卡的時候,沒注意到交易未成功通過,就逕行離開。當店員報警處理後,警方隨即前來調查。

「妳想玩這招嗎?女士,立刻給我停下來!」

根據警方的錄影監視器畫面,當日下午4點37分,加納正從沃爾瑪慢慢散步離開,警察試著叫她停下來,加納轉頭看了看,但神情十分困惑,似乎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手上還拿著剛剛在路上摘的野花。她沒有理會警方的叫喚,而是繼續轉身準備回家。而此時警方則直接大步上前扣住她的手臂,加納痛得大喊「讓我回家」,不過旋即遭壓制在地,銬上手銬、雙腿也被綁上束帶。整個過程只有短短的8秒鐘。


隨後她被帶回警局,反手銬上板凳長達六個小時,不只肩膀脫臼,臉上還留著鼻血。在警局期間,她沒有得到任何一般醫療或精神醫療的協助,警方更在她的逮捕文件上勾選加納抵達警局時「沒有任何受傷/疾病」的選項。直到晚上10點,她才被送到醫院治療。

不只是當時處理過程的嚴酷警暴,讓人質疑的也是警方為何要如此兇狠地對待一名失智老婦。在今年4月26日,警局內部監視器影片更被加納的律師釋出,發覺案發之後,警察們更是冷血地圍觀、嘲笑這名遭到警方暴力、還滿臉是血的老太太。

「我覺得把她銬上板凳是個好主意。她還說『我要跑走!』(I am gonna run!),哈哈哈!」在近期釋出的監視器畫面中,在逮捕加納沒多久,負責的警員奧斯汀霍普(Austin Hopp)就坐在辦公室裡,說他很擔心加納的年紀,但隨後又表示把加納銬上板凳是個好主意,並且刻意模仿了她的語氣說話,其他警員則跟著一起大笑。隨後,他們更聚在電腦前「重溫」迦納的逮捕影片,霍普問道:

「你們有聽到『啪擦』的聲音嗎?(Hear the pop?)」「什麼聲音?」「我猜是她的肩膀的聲音。」

霍普指的是當他將加納壓倒在地之際,她骨折的聲音。另一名逮捕當下也在場的女警賈拉利(Daria Jalali)似乎不敢直視電腦螢幕,她用帽沿壓低臉部,說道:「我不喜歡這個。(I hate it.)」而另一名警員則說:「我好愛看這個。(I love it.)」



「拉夫蘭警局過去沒有收到加納嚴重受傷的投訴案件,只在4月14日得知她將要提起訴訟。對於這次事件,我們將會針對所有可能涉案的人員進行調查。」
4月14日,加納的家人決定對拉夫蘭警局提起使用不當武力的訴訟。而在影片公開後,拉夫里警方才緊急出面滅火,表示將會確認警員是否真有不當行徑。他們在警方聲明中提到,將會認真看待這份影片、並且能夠理解民眾對此的擔憂。

而根據加納女兒的說法,那一天媽媽被捕時身上沒有攜帶手機,家人都以為她還在自己家裡。直到接到醫院的電話,才知道媽媽遭到逮捕,並且手骨折。加納的女婿到醫院將她接了回來,當時她仍然感到驚魂未定,不斷詢問家人「他們為什麼傷害我」,且一再堅持表示她有試著在沃爾瑪付錢,而且非常想要回家。

「從那天之後,奶奶的病情就開始不斷惡化。」加納的外孫女潔西.斯沃茨(Jessa Swartz)說。不只沒辦法清楚為自己辯護,無法說明當天到底遇到怎樣惡劣的對待,更退化到無法與人交流,只能每天吃抗焦慮劑維持穩定。

「當我們看到監視器畫面,警察們還在討論那個『啪擦』聲......我簡直心都碎了。」加納的女兒說。她的家人也稱警方不僅只給出不痛不癢的官腔回應、更沒有打算讓霍普立刻離開崗位,這些消極做法都令人憤怒,「就像是在子彈的傷口上貼上OK繃一樣。」

目前拉夫蘭所屬的拉里默爾(Larimer)地方政府、以及檢察官辦公室都在追查這起案件,也將在近期開始民事案件審理。加納的家人更表示,訴訟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要求警方能夠確實問責。

「我們所看到這些警方暴力事件,都是在日積月累之下才會存在的,」她說,「這不只是個案老鼠屎,而正是所謂的集體警暴文化。」



事後還會大家一起欣賞評論取笑

非常高級的美國人啊~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這對確診夫婦長年都住(恕刪)
回到安全信賴的地方求救人之常情,但不顧他人安危真夠缺德,當飛機上其他乘員的都不是人就是了。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當然敢嘴 還會揍妳美(恕刪)
還是只有美國人可以動美國人⋯⋯
三等公民 wrote:
還是只有美國人可以動美國人⋯⋯


2018年10月2日,59歲的沙烏地異議記者、《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賈邁.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在沙烏地駐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總領事館「人間蒸發」。17天後,原先一概否認的沙烏地政府,終於坦承「哈紹吉確實是被殺死在外館」,兇手是幾名失控的沙國特工,哈紹吉的遺體則遭到分屍棄置。離譜且無比駭人的情節,嚇傻了整個世界。

但哈紹吉究竟是怎麼死的?在他死後的3個月,捲入了美國、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的國際鬥爭,依舊鬧得不可開交;然而各路的真相調查與犯罪究責,卻不約而同地陷入了停滯——11名被捕的沙烏地特工有5人遭求處死刑,但被控為幕後主謀的「沙烏地太子」穆罕默德王子(Mohammad bin Salman,慣用簡稱MBS),卻依舊大權在握。

那麼到頭來,哈紹吉是不是「白死一場」?他的家人與未婚妻又該怎麼辦?這場駭人聽聞的謀殺血案,真的那麼容易就被世界遺忘了嗎?

管你要不要遺忘

石油 軍火 基地 和平 平衡 危機

幾害相權取其輕

拿到傑出人才簽證的美國人

被殺了就殺了

就認命吧

這就是國際政權的現實~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黑衣追警察 再進入打砸

然後自動刪檔 安排握手

警察幹一輩子

最高 最頂 就是當署長

而署長只是內政部長眾多下屬其中之一

所以內政部長才稱八部之首


看看下面這段影片

這些人的職位 關係 舉止

還室內抽菸

誰包庇 誰選出來的

共業的悲哀



按這裡檢視網頁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第0順位???????????????

鬼扯發明了口號

外國外籍可以要求我們

我們卻不敢要求外籍?

嘴臉官僚 追著台灣機師打

卻龜縮放縱外籍航空!

所以境外移入就產生缺口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閉關監禁,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醫師日前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據他所知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機組人員放第一接種順位。所以他對柯文哲市長應優先接種疫苗無視世衛組織的建議與呼籲發言,表達出「被國際聽到會笑死人了」的睥睨。
事實上早在2020年10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諮詢小組(SAGE, 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就發表一篇《在供應有限的情況下優先使用COVID-19疫苗接種規劃書,Roadmap for Prioritizing Uses of COVID-19 Vaccines in the Context of Limited Supply》。在這份規劃書中明確地以實例規範出各國應優先接種疫苗的族群:
1. 第一線醫護衛生工作者
2. 染疫後重症或死亡率高族群
3. 因工作性質無法確保安全距離的人群
規劃書中並沒有強調這三類人群孰先孰後,在群體衛生與防疫考量下均應列為首波優先施打對象。為了更進一步提醒各國落實上述規劃,世界衛生組織再於2021年3月25日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海事組織(IMO)與國際移民組織(IMO)共同發表了一篇《關於優先為海員和機組人員接種COVID-19疫苗的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 on Prioritization of COVID-19 Vaccination for Seafarers and Aircrews》
在這份由各國際組織審視全球疫情與發展趨勢的聯合聲明中,強調了全球經濟極度仰賴往來奔波各地口岸的國際運輸從業人員在各自崗位上繼續工作以維持運能。以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為例,全球航空業運載約57億人次往來各地,並以空運方式遞交了全球百分之三十五的貨運物流。雖然疫情嚴重限制了人員的往來交通,但持續有效運轉的海運與空運不但儼然成為支撐全球貿易流動的兩大支柱,也是疫情後社會經濟可持續復甦的重要關鍵。
為了確保海、空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如常運行,這份聯合聲明中再次強調,各國應遵循先前世衛組織頒布的《SAGE 疫苗接種規畫書》,在疫苗接種計畫中優先考慮海員和機組人員,以確保在足夠的安全防護下這些冒險在國境穿梭的專業人士能安全地執行跨境流動。並且再次呼籲尚未這樣做的國家,要立即指定海員和機組人員為關鍵工作人員。
讓我們檢視一下一心想重返世衛組織,一路高喊「Taiwan can help」的中央政府做法。
疫情指揮中心在最初頒訂的疫苗接種對象列出九類人員,優先順序如下:
1. 醫事人員
2. 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
3. 維持社會運作之憲警
4. 安養照護機構之社福人員
5. 軍人
6. 65歲長者
7. 19-64歲具嚴重疾病之高風險患者
8. 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
9. 50到64歲成人
在這張最初的接種優先順序表,我們完全看不到政府對機組人員健康問題的重視,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曾在記者追問下坦言機組員接種是第零順位,表示一開始根本未考慮將機組人員納入接種名單內。直到機師工會以正式公文函送衛福部,並在立委舉行公聽會等各種敦促下,才在2021年1月7日的專家會議上修正。即便衛福部修正後在2021年2月26日公佈的疫苗接種順位表,海員與機組人員仍然排在執行國境安檢查驗、關懷送餐之村里長與清潔人員後面的第三順位。
2021年3月22日,我國終於等到從韓國轉來的AZ疫苗,並開放醫護人員首波接種。或許因為當時各國陸續傳出AZ疫苗的副作用,許多國家相繼暫緩或停止施打,導致我國醫護人員卻步,接種率遲遲無法提升。眼看持續延宕下去恐有疫苗過剩情事,因此4月12日開放機組員施打。航空公司因為營運及派遣規劃均須採取事先作業,因此四月份的班表早就在三月底就公佈,機組員不能任意更動。復以當時疫苗副作用不明,施打後發燒能否執勤、殘留後遺症導致無法繼續飛行有無保障等多種疑慮存在尚待釐清,即便如此迄4月中旬的機組人員接種率仍高出全國醫護甚多,絕對與「機師缺乏職業道德」的事實差異甚鉅!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早在剛獲得首批輝瑞疫苗時的公開演說中就明確指出高風險工作者及醫護將優先接種。截至今年2月10日,Etihad航空的線上機師全部已完成100%疫苗接種,香港環球時報也在2月23日的報導中披露國泰航空機師也已被港府納入首批疫苗接種名單內。
疫苗接種順位的邏輯,理應是病毒受曝風險的高低。把機組員疫苗接種順序提升,不見得就是要凌駕醫護人員,「相同優先,齊頭並進」式的不排他性施打接種,不更能有效控制邊境風險嗎?疾管署先是忽略(或無視)世衛組織的建議與呼籲,認為我國機組人員感染風險不高而毫不考慮優先接種,繼而專家小組召集人公開在節目上說「把機組員排第一打疫苗,會被國際笑死」;那麼這些依世衛組織專業建議而優先對其機組員施打疫苗的國家,是真的會成為國際間被訕笑的對象?還是我們勇不認錯的官員,更容易在國際間貽笑大方呢?
在諾富特染疫風波中,機組員再度成為各方口水戰中的犧牲品。機師對於防疫該居檢隔離幾天,從來都只有聽命行事的份。去年疫情開始後航空業陷入驟死狀態,等到國際貨運漸有起色,機組人員在國外過夜返台後即依疾管署規定進行三天檢疫隔離。直到去年底紐籍機師染疫掀起風波,CDC又在輿論聲中拉長至七天檢疫與七天加強自主管理。現在因為諾富特飯店的疑似群聚,衛福部再對航空組員祭出更嚴厲的管制規定。
華航自2020年1月迄2021年4月底共執行了56533批飛行架次,同時間入出境組員超過13萬人次。如果把長榮、星宇等國籍組員一同納入計算,疫情開始迄今入出國的飛航人次已超過20萬。

{{{在逾20萬的旅次中,機組人員的確診人數不到20例,而且自四月中旬以來才突然出現的十幾例就囊括了這一年半以來的半數病例。
這萬分之一機率的確診案例中,有多少是因為個人違反隔離政策而造成的?沒有!有多少是因為縮短或加長隔離天數而改變染疫結果的?沒有!案例在短時間內暴增且都集中發生在同一家飯店,解決方法竟然是「再隔離久一點」?!}}}
可以用科學方式論證究源並尋求改善的問題,竟然用最不科學的方式先平息輿論。疾管署針對華航機組人員將要實施清零計畫,嚴格要求長程航班返國後十四天後該如何,短程航班返國後又該如何,問題在於現階段的航運需求及人力調節狀況,組員必須長短班交互派飛以獲得喘息,各機隊又不可能相互支援,清零計畫在現階段的班表派遣下,根本無法有效運作。

航空機組員已經度過了一年多無法看診、沒有社交的孤立生活。政府對能夠更有效防堵疫情在國門的「入境篩檢」仍然無動於衷,對於爭取更多樣有效疫苗的成績仍不見起色。疫情延燒後除了依民粹滅火,對機組員採取「先關再說」的急就章外,希望疾管單位早日回歸理性,還給機組人員應有的生活品質與工作尊嚴。

白色自稱高塔

染綠了

就永不會錯了~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閉關監禁,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醫師日前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據他所知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將機組人員放第一接種順位。所以他對柯文哲市長應優先接種疫苗無視世衛組織的建議與呼籲發言,表達出「被國際聽到會笑死人了」的睥睨。
事實上早在2020年10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諮詢小組(SAGE, 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就發表一篇《在供應有限的情況下優先使用COVID-19疫苗接種規劃書,Roadmap for Prioritizing Uses of COVID-19 Vaccines in the Context of Limited Supply》。在這份規劃書中明確地以實例規範出各國應優先接種疫苗的族群:
1. 第一線醫護衛生工作者
2. 染疫後重症或死亡率高族群
3. 因工作性質無法確保安全距離的人群
規劃書中並沒有強調這三類人群孰先孰後,在群體衛生與防疫考量下均應列為首波優先施打對象。為了更進一步提醒各國落實上述規劃,世界衛生組織再於2021年3月25日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海事組織(IMO)與國際移民組織(IMO)共同發表了一篇《關於優先為海員和機組人員接種COVID-19疫苗的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 on Prioritization of COVID-19 Vaccination for Seafarers and Aircrews》
在這份由各國際組織審視全球疫情與發展趨勢的聯合聲明中,強調了全球經濟極度仰賴往來奔波各地口岸的國際運輸從業人員在各自崗位上繼續工作以維持運能。以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為例,全球航空業運載約57億人次往來各地,並以空運方式遞交了全球百分之三十五的貨運物流。雖然疫情嚴重限制了人員的往來交通,但持續有效運轉的海運與空運不但儼然成為支撐全球貿易流動的兩大支柱,也是疫情後社會經濟可持續復甦的重要關鍵。
為了確保海、空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如常運行,這份聯合聲明中再次強調,各國應遵循先前世衛組織頒布的《SAGE 疫苗接種規畫書》,在疫苗接種計畫中優先考慮海員和機組人員,以確保在足夠的安全防護下這些冒險在國境穿梭的專業人士能安全地執行跨境流動。並且再次呼籲尚未這樣做的國家,要立即指定海員和機組人員為關鍵工作人員。
讓我們檢視一下一心想重返世衛組織,一路高喊「Taiwan can help」的中央政府做法。
疫情指揮中心在最初頒訂的疫苗接種對象列出九類人員,優先順序如下:
1. 醫事人員
2. 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
3. 維持社會運作之憲警
4. 安養照護機構之社福人員
5. 軍人
6. 65歲長者
7. 19-64歲具嚴重疾病之高風險患者
8. 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
9. 50到64歲成人
在這張最初的接種優先順序表,我們完全看不到政府對機組人員健康問題的重視,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曾在記者追問下坦言機組員接種是第零順位,表示一開始根本未考慮將機組人員納入接種名單內。直到機師工會以正式公文函送衛福部,並在立委舉行公聽會等各種敦促下,才在2021年1月7日的專家會議上修正。即便衛福部修正後在2021年2月26日公佈的疫苗接種順位表,海員與機組人員仍然排在執行國境安檢查驗、關懷送餐之村里長與清潔人員後面的第三順位。
2021年3月22日,我國終於等到從韓國轉來的AZ疫苗,並開放醫護人員首波接種。或許因為當時各國陸續傳出AZ疫苗的副作用,許多國家相繼暫緩或停止施打,導致我國醫護人員卻步,接種率遲遲無法提升。眼看持續延宕下去恐有疫苗過剩情事,因此4月12日開放機組員施打。航空公司因為營運及派遣規劃均須採取事先作業,因此四月份的班表早就在三月底就公佈,機組員不能任意更動。復以當時疫苗副作用不明,施打後發燒能否執勤、殘留後遺症導致無法繼續飛行有無保障等多種疑慮存在尚待釐清,即便如此迄4月中旬的機組人員接種率仍高出全國醫護甚多,絕對與「機師缺乏職業道德」的事實差異甚鉅!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早在剛獲得首批輝瑞疫苗時的公開演說中就明確指出高風險工作者及醫護將優先接種。截至今年2月10日,Etihad航空的線上機師全部已完成100%疫苗接種,香港環球時報也在2月23日的報導中披露國泰航空機師也已被港府納入首批疫苗接種名單內。
疫苗接種順位的邏輯,理應是病毒受曝風險的高低。把機組員疫苗接種順序提升,不見得就是要凌駕醫護人員,「相同優先,齊頭並進」式的不排他性施打接種,不更能有效控制邊境風險嗎?疾管署先是忽略(或無視)世衛組織的建議與呼籲,認為我國機組人員感染風險不高而毫不考慮優先接種,繼而專家小組召集人公開在節目上說「把機組員排第一打疫苗,會被國際笑死」;那麼這些依世衛組織專業建議而優先對其機組員施打疫苗的國家,是真的會成為國際間被訕笑的對象?還是我們勇不認錯的官員,更容易在國際間貽笑大方呢?
在諾富特染疫風波中,機組員再度成為各方口水戰中的犧牲品。機師對於防疫該居檢隔離幾天,從來都只有聽命行事的份。去年疫情開始後航空業陷入驟死狀態,等到國際貨運漸有起色,機組人員在國外過夜返台後即依疾管署規定進行三天檢疫隔離。直到去年底紐籍機師染疫掀起風波,CDC又在輿論聲中拉長至七天檢疫與七天加強自主管理。現在因為諾富特飯店的疑似群聚,衛福部再對航空組員祭出更嚴厲的管制規定。
華航自2020年1月迄2021年4月底共執行了56533批飛行架次,同時間入出境組員超過13萬人次。如果把長榮、星宇等國籍組員一同納入計算,疫情開始迄今入出國的飛航人次已超過20萬。

{{{在逾20萬的旅次中,機組人員的確診人數不到20例,而且自四月中旬以來才突然出現的十幾例就囊括了這一年半以來的半數病例。
這萬分之一機率的確診案例中,有多少是因為個人違反隔離政策而造成的?沒有!有多少是因為縮短或加長隔離天數而改變染疫結果的?沒有!案例在短時間內暴增且都集中發生在同一家飯店,解決方法竟然是「再隔離久一點」?!}}}
可以用科學方式論證究源並尋求改善的問題,竟然用最不科學的方式先平息輿論。疾管署針對華航機組人員將要實施清零計畫,嚴格要求長程航班返國後十四天後該如何,短程航班返國後又該如何,問題在於現階段的航運需求及人力調節狀況,組員必須長短班交互派飛以獲得喘息,各機隊又不可能相互支援,清零計畫在現階段的班表派遣下,根本無法有效運作。
航空機組員已經度過了一年多無法看診、沒有社交的孤立生活。政府對能夠更有效防堵疫情在國門的「入境篩檢」仍然無動於衷,對於爭取更多樣有效疫苗的成績仍不見起色。疫情延燒後除了依民粹滅火,對機組員採取「先關再說」的急就章外,希望疾管單位早日回歸理性,還給機組人員應有的生活品質與工作尊嚴。

白色自稱高塔

染綠了

就永不會錯了~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大家 第幾順位???????????

無能 所以發明了名詞!!!!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