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hilldun5168 wrote:小學生都知道感冒、腸病毒要在家休息、自主隔離 事實上並沒有所以才會一班中有半個班級感冒的事情發生話說回來我以前曾嗆過一個感冒不自主隔離又一直找我講話的同學,當場被他發飆
>不管有沒有開放 捐血是同志你會知道?去捐血的人臉上是有寫"我是同志"嗎?那些站在第一線的護士 我相信經驗久了 一定會很容易用問題就問出是不是同性戀。>1年內愛滋發病者 異性戀高於男同性戀>1年內發病的愛滋新增患者中,異性戀佔4成,高過男同性戀的3成異性戀人數比同性戀人數多出太多了。又只統計一年內資料,又能證明甚麼? 也許2年內, 資料就逆轉了, 數據要看懂啊。>萬華流鶯驚傳染愛滋 半年接客近800人異性戀就是不容易感染愛滋啊, 因為陰道本來就是用來性交的。反而同性肛肛交,更容易中標。 肛門沒有防衛機制。 另外被肛的人比肛的人 容易中標。>近5年統計,15至24歲年齡層的愛滋新增感染者佔29%,比例逐年上升,新增愛滋感染者的平均年齡也從5年前的33.6歲下降到今年的31.1歲這才是愛滋失控的證據, 感染者愈來愈年輕, 代表社會風氣跟學校教育的改變,同性戀不再是禁忌, 年輕人勇於嘗試。恭喜個位對同志的包容。 你們的包容,果然有效的。 讓感染者年齡降低。沒想到無知 也是會害死人的。2017 台大命案/情殺真相曝光!同志分手2周求合不成潑酸自刎2個都是 23歲, 這在以前根本是匪夷所思的新聞。請問一下 你們推的 同婚 對同志的包容 遊行.....不要講甚麼空洞的人權口號, 請問對同志有甚麼實質好處?1.愛滋感染者年齡降低2.愛滋感染者 穩定成長.3.同志情殺變多。原來 這是你們要的同志人權?想幫助人沒想到害死人。
題外話: 很多事情 不會照你想的那樣進行。就像有個人想推動觀光, 給泰國免簽, 結果造成 泰國性犯罪 在台灣高速成長。同樣的同志的權利也是如此,不是結了婚, 捐了血, 問題就都解決了。結果確是:1.愛滋感染者年齡降低2.愛滋感染者 穩定成長.3.同志情殺變多。蝴蝶效應 聽過沒有。「蝴蝶效應」是連鎖效應的其中一種,其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改變,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3dFPSone wrote:題外話: 很多事情...(恕刪) 愛滋新增比例最多的,不只是同志,而且是年輕男同志。除了現在他們補助他們搞肛門,吃藥吃免錢(藥費每人每個月兩萬左右)他們還在推廣事前肛交約砲丸,還在推廣愛滋惡意傳播除罪,還有兒少性交除罪等等不只如此,還一直假藉"教安全性行為"的名義,想插手性教育,甚至連幼稚園都不放過真是軟土深掘的最佳例子
>除非同性婚姻通過,法律上才能夠對男同志的身份賦予定義,在有定義的情況下,過濾捐血者是否為男同志才會相對有效率,>或是在確認為男同志後,進一步在捐血時要求出具相關安全證明,倘若沒有同婚配套,相關的捐血管制規定也只是流於形式。>▼同婚通過才是目前最有效率的捐血管制配套措施又是胡扯的新聞。同性性行為人數 遠大於同婚的人數。 這根本是簡單的邏輯。不然就反過來, 只能允許結婚的男女, 才可以捐血, 馬上把同性戀 直接排除掉(這更簡單)。下面這些禁止捐血的行為, 有哪個是以身分 職業 或是....可明顯區別的證明。1年內曾經有不安全的性行為(與陌生人發生性行為、性交易、一夜情或超過1位以上性伴侶等)1年內曾經罹患性病(梅毒、淋病、披衣菌、生殖器疱疹、軟性下疳、尖型濕疣等)。還有像是吸毒者、曾經從事性工作者也都不行。
dunhilldun5168 wrote:主要是做藉機做檢驗 很多人都搞錯了......捐血一定會驗 HIV但是不會跟你說結果至於其他項目.... 有跟沒有一樣啦所以你說藉機做檢驗......應該是不至於以下貼自我的捐血報告
lovesharepc wrote:很多人都搞錯了.....(恕刪) 若檢驗出HIV為陽性,捐血中心會通報疾管署列管及追蹤接下來呢?不會有任何衛生單位告知捐血人已感染,請他去醫院複檢或是了解捐血者的情況?難到任由他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