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wrote:
從歷史經驗看能夠成功的比例太低了
事實上,在下就是認為現狀正是個長期的歷史因素所致。
例如歐美發展得早亞洲非洲等幾百年,
一直從其他地區進低價位的原物料,製成高價位產品再傾銷,
造成國民所得/生活條件高低傾斜的現狀。
先進國家是歷史優勢發展下來的高端鏈,在國際上評比因此人生而不平等。
或許可以說目前屹立不搖的高價值企業,有許多正是這樣長期淘汰下存活過來的。
事實上也真是如此,例如您說的義大利時尚、瑞士鐘錶等,頂級廠一堆一百年上下的歷史累積 XD
這與您考量到的成功比例並不違背。
瑞士當年在石英錶問世風暴,倒了8成以上小廠,但現在活下來的都可以算是碩果僅存的高級錶 XD
雖然成功比例不見得高,不見得一定能變成頂級廠牌,躁進的HTC正吃足了苦頭 :P
但積極推升並不會沒有效果,只要他存活得了,一定有收穫,總比原地踏步不去做來得好。
我們本來就遲了幾十年百年的時光,現在還不急起直追,更待何時?
但在下認為如果這是基於歷史因素,那當目前大型企業紛紛外移到廉價勞力的國家設廠,
本部提供的工作機會沒有如同以往那麼多的時候,要怎麼解釋會否對本國帶來龐大利益。
從前這種歷史因素的成功,通常是因為直接本國生產、本國外銷,所以帶給當地就業者莫大好處。
莫非要學美國一樣徵收海外營利稅?
可能您下文提到的大企業大賺錢,國民卻無法共沾利益就是如此。
至少政府應該還是會享受到稅收、就業機會跟賺取外匯等的部分好處。
但無論如何,在下還是覺得韓國企業在布局搶占的企圖心某個角度來說,
確實是很可怕又值得敬畏的(站在競爭國的立場)。
長期以往,在下也覺得他們許多產品至少在能見度上大有長進時,
也多少有品牌形象提升的效果。
他們之所以那麼敢於灑錢在搶贊助找代言爭加曝光度等,
各種世界級體育賽事的廣告費大概是所有廣告類型中最天價的,例如世足賽 /.\
可想而知他們確實就是不惜一切要打響名氣,躍升全球一線大廠,不干於某個地區國內的大牌而已。
當然有沒有辦法對整體國民生活水準帶來足夠改善,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