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inx wrote:
我本來早上看到想要給他打一大串,不過陸續都有人指出盲點,就看他能不能加以瞭解了。其實最簡單的檢測方式,就是 "如果這玩意這麼優,那不用等他們提,商人們早就推行並加以實現了"。
例如核融合被認為是人類未來的希望,因為理論上是趨近於無限的能源,又沒有輻射線核廢料或二氧化碳的困擾,真的再適合不過了。可惜目前實務上目前要發動核融合所要投入的能源幾乎等於或大於核融合能產生的能源,就像有個金融商品,你每投資100塊可以拿回99.9塊,雖然我保證你一定能拿到99.9塊而且不用扣稅手續費你要投入幾億都可以,我想應該沒人會想投資。
冰箱不管是一個集中式的大冰箱,或者是中央壓縮機然後配管到各戶的冰箱,這是否能比各戶一冰箱更省電,其實是需要精算跟用模型模擬的。而且李諾貝爾獎得主的 "社區共用一個大冰箱" 我相信指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家裡有全職主婦或煮夫的家庭,冰箱怎麼可能是晚上才會開開關關? 單純只用一種模型 (全家人白天都不在,晚上才在家) 去模擬全部家庭的冰箱活動模式,明顯有失偏頗。如果能舉出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社區 (樣本數要達到有統計意義) 冰箱的運轉模式來佐證中央壓縮機能比現行的配置更有效率,那就會比較有說服力。
舉出概念很簡單,要無視成本效益去實現也不難,但是要能達到商業上有利可圖,那就是真功夫了。
說得很棒,非常認同

單單就核融合來說,要維持其 磁力通道的 產生、持續、風險分擔 就需要核能發電廠來維持~
那不如直接搞 釷反應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