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為什麼年輕人一面倒?

yuminlin wrote:
大陸民眾反服貿跟在台...(恕刪)


你有矛盾喔

如果不是政府說的利大於弊

那大陸人為什麼要反?


商業協議就是

你讓一點我讓一點,可能對方讓多一點

但你不能都我好你壞,這算什麼協議

協議完全有利台灣不利大陸,對方為什麼要簽?


今天你跟你隔壁鄰居吵架

要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你認為一面倒都是你站好處的條約你鄰居會簽嗎?

整體而言對台灣有利的就行


請問你的產業是哪一個產業?你又是什麼職務啊?


其實馬政府開放投資條件中 , 有一個派駐來台員工上限七人的帝王條款 !

==========

投資金額限制 : 投資金額達20萬美元以上,得申請2人來台,每增加50萬美元,得再增加1人。

最多不得超過7 人

==========


這個在商業上有甚麼涵義 , 請自行體會囉 ~

這就是為何自98年至今 台灣雖然表面上已對陸資開放九成製造業及六成服務業 ,

但這些年來實際來台投資的大陸企業卻這麼少的原因呀 ....
問過幾位在大學教書的親友,
他們都沒有任何學生罷課去立法院的,
照常上課.

Supremeape wrote:
為什麼年輕人一面倒?...(恕刪)


台灣早期施行的教育就是威權

要你啃下一切上面告訴你的思想

但整個思想與現實有很大的出路

如講述的仁義 可發現威權者 只是講給別人 自己不用遵守

自然就會有人挑戰威權

這在過去都被認為是大逆不道



時過境遷





明明簽約前早在立法院作專案報告, 也開過多場說明會了 ~

當時參加的立委 怎不站出來談談什麼是黑箱 ~
piwu0531 wrote:
服貿會對台灣產業造成啥衝擊 ? 想太多啦 ! 說穿了這個服貿協議只不過是為符合WTO規範 ,

另一個中國讓利台灣的方式(其他 國家只能流口水卻無法比照進入中國服貿市場)罷了~


您說的有道理, 如果站在純經貿觀點而言, 您所說的或許成立.

但請看我有提到大陸跟台灣簽約的動機.

檯面上如您所講的我們限制很嚴.

但檯面下絕對是鑽漏洞, 透過台灣人投資, 等發現台資被控制後, 那時已經很嚴重了.



ccy4343 wrote:
大陸的背後目的是以經促統。如果不簽服貿協議,台灣最後還是經濟蕭條死路一條;簽了在台灣沒機會至少還可以去大陸發展。兩害相權取其輕,最好是簽了吧!


服貿是否會影響台灣經濟, 又或是說是否只有跟大陸做經貿往來台灣才有活路,

個人目前無足夠資訊可以判斷, 這我持保留態度.

這個議題沒有對錯, 只有選擇. 您的選擇也是有您的道理.


wondermin wrote:
3場立法院專案報告、20場公聽會、144場產業說明會,黑箱嗎?還是我們沒去關心?..(恕刪)



真的嗎 ? 這跟媒體報導的怎麼不一樣 ?


yuminlin wrote:
大陸民眾反服貿跟在台...(恕刪)


我就針對你這三點回答,

>>只要政府永遠是利大於弊的說法
利大於弊是必然的, 沒有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可以只談到利, 但卻完全沒有弊,
只要有了弊, 就是利大於弊, 或利小於弊,
利大於弊你都無法接受了, 更何況利小於弊,
那麼你有辦法告訴我, 有哪個國家能夠談出只有利沒有弊的自由貿易協定呢?
如果有, 請你告知我一下,
如果不要利大於弊,
你想要談的服貿是不是像以下這樣

一, 台灣能夠進大陸設立銀行, 大陸完全不能進台灣設立銀行
二, 台灣能夠進大陸設立電信事業, 大陸完全不能進台灣設立電信事業
三, 台灣能夠進大陸成立XXXX, 大陸完全不能進台灣設立XXXX
四, 台灣能夠進大陸成立XXXX, 大陸完全不能進台灣設立XXXX
五, 台灣能夠進大陸成立XXXX, 大陸完全不能進台灣設立XXXX
六, 台灣能夠進大陸成立XXXX, 大陸完全不能進台灣設立XXXX
七, 台灣能夠進大陸成立XXXX, 大陸完全不能進台灣設立XXXX

請你告訴我, 有誰能談出這種自由貿易協定


>>以及條約不得修改
合約不能修改, 是因為談好的合約, 原則上若是修改,
會讓國際信用不良, 表示你不遵守合約精神,
覺得不好的地方, 應該是在對談之前就要提出,
就好像你去應徵工作, 你明明和人家談好了月薪4萬塊,
等正式上班時, 你又開始說你覺得4萬塊不合理, 你想要怎樣怎樣~~~
你覺得這樣合理嗎?原則上馬總統說不能修改, 是可以理解的,
訴求和他國的合約內容, 應該是在簽約之前, 就要先確認好,
這點才是我比較認同的地方,
如果你的著墨點是在簽約之前, 我會認同你, 很顯然你不是


>>不得重談的限制下
不得重談是台灣的經濟與外交困境, 原則上不是不能重談,
而是別人不願意和我們重談, 不要說大陸,
就算台美, 台紐, 台日, 都沒人願意和我們重談,
當然, 如果我們的內需市場, 像美國, 大陸, 日本這麼大,
我們一樣可以挾帶經濟優勢, 迫使別人和我們重談,
就像美國的牛肉, 他就是挾帶他的優勢,
讓日本, 韓國, 都得和他妥協,
但是台灣不是不能, 而是沒有這樣的本錢,
這些都是外交的困境, 不曉得這樣說, 你了解嗎?
你如果了解, 不管接不接受, 都是自由選擇,
民主制度本就是各有各的想法,
但是至少要先了解, 不要曲解
siramdmmx wrote:
檯面上如您所講的我們限制很嚴.

但檯面下絕對是鑽漏洞, 透過台灣人投資...(恕刪)


這跟服貿有關係嗎 ?

自98年至今 台灣早已對陸資開放九成製造業及六成服務業了 !!



一般學生不知道這件事 , 不過是因為大陸業者對台灣市場沒啥興趣 , 所以甚少人來投資罷了 ...


===========

投資開放日期 : 98年6月30日生效

投資金額限制 : 投資金額達20萬美元以上,得申請2人來台,每增加50萬美元,得再增加1人。
最多不得超過7 人。



開放投資項目 :

製造業:

1 . 無持股限制 : 電腦 電子產品及光學製造業 印刷電路板製造業 電力設備製造業 機
氣傳動設備製造業 紡織業 成衣及服飾製造業 紙漿製造業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石油化工
原料製造業 合成樹酯及塑膠製造業 人造纖維製造業 清潔用品製造業 化妝品製造業 輪
胎製造業 平板玻璃製造業 耐火材料製造業 水泥業 鋼鐵鑄造業 鋁鑄造業 銅鑄造業 其他
金屬鑄造業 事務機器設備製造業 汽車及零件製造業 自行車製造業 等等

2. 有持股限制 : 食品製造業 飲料製造業 紙張製造業 肥料製造業 金屬手工具製造業 螺絲
螺帽製造業 等等


服務業:

1 . 無持股限制 : 餐館業 飲料店業 電腦軟體設計業 電腦系統整合業 入口網站經營業 資
料處理及相關服務業 攝影業 翻譯服務業 租賃業 清潔服務業 影印業 遊樂園及主題樂園業
汽車維修業 汽車美容業 電腦及周邊修理業 視聽電子產業及家用電器修理 菸酒批發業 家具
批發業 服飾批發業 鞋類批發業 資源回收業 廢水處理業 等等



開放投資成效 :

自98年6月開放陸資來臺投資,截至去(102)年9月底核准的陸資來臺投資案件計445件,申請
獲准來臺陸籍幹部239人次

piwu0531 wrote:
一般學生不知道這件事 , 不過是因為大陸業者對台灣市場沒啥興趣 , 所以甚少人來投資罷了

其實之前大S的老公就有來台灣投資餐飲"俏江南",
不過投資失利, 呵呵~~~雖然俏江南在大陸還算不小, 但是台灣人不買單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