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張德正這種人應與世隔絕

大砲台 wrote:
白米炸彈客跟張德正,同樣激烈的手段但有著不同的理由與理念,張的的理由是對司法政經局勢的不滿,大部分人剛好都出處同樣脈絡下,所以張的激烈手段也可以某種程度撫平大部分人對於政經的不滿
楊儒門針對的只是部分人群(農民),但不是所有人都務農,沒有在相同脈絡下是很難去感同身受的

激近手段小至肢體衝突大到獻命聖戰,在狹隘的論點下思考都是在危害社會,所有背後的理由都是藉口,但是擴大來說,這些東西都是社會所創造出來的
沒有人會生活過得好好的閒太無聊開車去撞總統府;一樣沒有人會吃飽沒事幹劫機去撞世貿

一件事情的發生是他個人問題? 還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當監獄屢屢爆滿是犯人的問題? 還是社會的問題?
是用刑不夠重? 還是整個制度根本的問題?...(恕刪)


因對政經不滿為藉口而茲事的行為感到不齒,殊不知在台灣這種藍綠惡鬥環境,總還是有人會不滿,這些你我都心知肚明,何需扯到社會不公?只會讓人感覺矯情而已。

o湛藍顏色 wrote:
原來撞總統府不嚴重微冷笑 如果有人撞白宮可能終身監禁 台灣真好講話 ...(恕刪)


撞白宮應該早被亂槍擊斃了

沒機會受審



steven0415 wrote:




撞白宮應該早被亂槍擊斃了

沒機會受審



...(恕刪)


美國雖然自由,但對執法嚴格程度我們應該借鏡
10857347 wrote:
因對政經不滿為藉口而茲事的行為感到不齒,殊不知在台灣這種藍綠惡鬥環境,總還是有人會不滿,這些你我都心知肚明,何需扯到社會不公?只會讓人感覺矯情而已。


我重點不是藉口,而是行為如何產生
是不是矯情每個人感受不一樣


10857347 wrote:
美國雖然自由,但對執法嚴格程度我們應該借鏡


什麼都想效法美國,執法嚴格罪犯有比較少? 監獄有減少? 不是都爆滿嗎
大砲台 wrote:



我重點不是藉口,而是行為如何產生
是不是矯情每個人感受不一樣

...(恕刪)


行為如何產生?
以張的例子來看,不就是挫折忍受度低嗎?

有人要扯上民初革命先烈,還真是天差地遠
再扯上民不聊生,是很矯情
因為社會上比張際遇還慘的應該不少
但目前還沒有人想去衝撞總統府

但政府的確要謙卑看待此事,
畢竟事涉人民觀感,尤其是政府在聲望這麼低的時候
但硬要「強說愁」,個人認為很矯情

非常訝異的看到還有這麼多人為張德正說話。居然還有把他和孫中山相提並論的,孫先生在臺灣的評價已經淪落到這個份上了?

清王朝是專制的,孫先生沒辦法通過和平手段達成目標,況且他也試圖做過,臺灣是民主社會,不爽某人下次不選他就行了, 況且當初還是不還是臺灣人在選嗎?自己選的自己也不認。實在不行也可以學日本走議會制,廢除總統,隔一年就的換一個首相

還有比美國的,美國的社會治安很好?很公正?美國的貧富差距比臺灣還高。

國體是臺灣人定的,人是臺灣人選的,臺灣人到底不爽什麽?
台灣的可悲常常是立場來決定是非

而不是以是非來決定立場
10857347 wrote:
不然請問要傚法什麼國家?或者你覺得鬼島的法律很完善?


重點不是效法誰,而是如何減少犯罪的產生
如果要找個效法的至少也要找是低犯罪率,政治經濟都跟台灣差異不會太大的國家,找美國? 有沒有搞錯!

我在講543 wrote:
行為如何產生?
以張的例子來看,不就是挫折忍受度低嗎?

有人要扯上民初革命先烈,還真是天差地遠
再扯上民不聊生,是很矯情
因為社會上比張際遇還慘的應該不少
但目前還沒有人想去衝撞總統府


我講的不是個人是社會

還有帶頭對抗體制、搞革命、搞抗爭、搞聖戰的,通常都不是最慘的那一個
張德正這一撞不是抒發了一堆人對政府的怨氣嗎?
大砲台 wrote:



重點不是效法誰,而是如何減少犯罪的產生
如果要找個效法的至少也要找是低犯罪率,政治經濟都跟台灣差異不會太大的國家,找美國? 有沒有搞錯!










我講的不是個人是社會

還有帶頭對抗體制、搞革命、搞抗爭、搞聖戰的,通常都不是最慘的那一個
張德正這一撞不是抒發了一堆人對政府的怨氣嗎?...(恕刪)


是什麼病態的社會才會把這種極端行為合理化?現在都民主社會了為什麼還要用這種方式紓發?
既然你的重點是減少犯罪率,那我想請問你張德正因為自以為司法不公而犯案,你要怎麼幫他?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