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night Angel wrote:這個疑惑存在我的內心...(恕刪) 以下是我個人想法 ~1. 吳寶春要得如果只是"知識", 透過旁聽就可以了, 不需要正是報名EMBA, 因此我認為吳寶春要的是那一張文憑 ~2. 新的制度中, 乙級證照+5年工作經驗 就可以報名EMBA, 只會讓學歷制度更空泛化....吳寶春真的是專業人才, 我非常認同, 也認為他甚至於可以被專業學校聘為講師 ~但是這次的事件, 新加坡來搶人所以開特例, 願意破格提供"報名EMBA的機會", 這樣的做法跟有錢人花錢買學歷差不多, 只不過變成"有得過世界冠軍的人"或是"事業成功的人士"用績效換學歷....在台灣, 除了直接由國中學歷跳考EMBA之外, 還是有其他選擇: 夜補校, 同等學力考試....等等循序漸進的取得報考EMBA的資格, 也是一種"正常的"升學管道....不是嗎?
新加坡是有制度的國家為何會有這樣的彈性表示他這彈性是有制度化的,這制度是有彈性表示制度設定下來有預想到哪種情況等等而台灣表面說制度制度這制度又很僵化偏偏說要照僵化的制度來事情鬧大後又一個命令說法又可以不用照制度代表沒辦法的人就要照制度,有辦法的人就可以改變制度根本是人治
一堆人很愛繞著學歷打轉難怪台灣總是被學歷綁的死死的學歷會比那些人才的 經驗、能力更重要?新加坡 只是換個方法來讓這些人才到他們國家讓人可以去學習他們的經驗台灣呢?一直在學歷這方面打轉 有用嗎?一堆 碩士 博士出來的 能做到發光發熱的有幾個?說到最後會產生一堆大學生 碩博士 要怪的還不是當今的教育者隨便讀 都可以畢業 大家都拿著文憑滿街跑文憑真的有用嗎?文憑換的了 那些人的經驗嗎
説穿了,不過是一堆拿到學歷後發現自己笨笨照規定去做換來卻是不值錢的一張紙,讓拿到紙的人當然忿忿不平。學歷不過是統治者用來控制底下人的一個手段,但手段隨時可以換手法。如果家裡家財萬貫或是能力到頂尖,錢都隨便拿了,錢會買不到紙嗎?況且沒本事的拿到紙也無作為啊。學歷如果讓本身賺取到更多,不管是錢、人脈、識字、理念,有用;沒有,那就是沒用。而不是死守一張紙妄想它變金紙
voodist wrote:新加坡 只是換個方法來讓這些人才到他們國家讓人可以去學習他們的經驗...(恕刪) 這才是重點很多人遶著文憑打轉,用著比較"理所當然"的求學方式來要求吳寶春。可是外國卻肯接受他,外國學校卻知道找這個人來的用意是什麼。讀MBA的人當然有人是混文憑,但是當一個在該業界已經是到頂的人他當然知道他要的是什麼,所以才會去旁聽。想必吳寶春知道他想要的,懂得用課本的東西來增加自已事業的版圖,這樣也就跟一些很輕易的拿到學歷,卻不知道怎麼去利用的人來說,當然更有用。再說,有些課是不開放旁聽的,眾家大學才不是笨蛋咧!!!!!!!!!!!!!!!
power1912 wrote:照你這樣講,吳先生要...(恕刪) EMBA大部分都是一堆在職管理者就讀居多幾乎都是經驗交流 交朋友能得到的東西是會比一張文憑還不值?再者 有人會閒閒沒事去讀EMBA嗎?出來後 能做啥 馬上當上高階經理人嗎?
假如吳寶春對光電感興趣,對醫學感興趣,對生化感興趣,是不是應該為了留住人才,修改報考限制?我們的教育部幹的就是這種事.本來只是EMBA這種聯誼會性質的”研究所”資格問題,現在卻擴大到學力認定層面.今天吳寶春如果報光電所臨醫所生化所被拒絕,我想沒人會講甚麼,專業的東西就是沒法撈過界,儘管你在特殊領域享有殊榮.所以結論是啥?結論就是EMBA就是聯誼會性質,限制那麼多幹什麼?大老闆賺錢本事還要你教授教啊?學費收一收學位給一給不是皆大歡喜麼?
學校跟學生是“綁在一起的”有優秀的學生會“榮耀”學校台大很笨拒絕了郭台銘他失去一個跟世界宣傳的好機會政大也一樣笨學校本來就是賣知識的“企業”而這知識管不管用就是進來的學生是什麼樣的人現在世界這地名校都是這樣啊新加坡那間學校也如此還在學歷上打轉啊..就好像你出去國外念書會想選擇哈佛因為他們的學生都很優秀啊你進去念有不一定畢業但是吳寶春進去念 那間學校可以利用吳寶春的名號來招收學生..台大如果當初收了郭台銘以後出現招攬學生的時候 說郭台銘是校友那他還需要費很大力氣來招生嗎?不用嘛當初拒絕他的人那些人真是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