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

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ohmoto_tw wrote:
好奇問一下, 燃氣...(恕刪)


網路上有一篇寫得不錯

3.1 何謂複循環發電機組

「複循環發電機組(CCGT: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係由幾台氣渦輪(GT: Gas turbine)
發電機(類似飛機噴射引擎)與一台汽輪(ST: Steam turbine)發電組合而成,利用氣渦輪機組
發電後,排出之廢熱,再由回收鍋爐(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HRSG)產生蒸氣帶動
汽輪發電機,大大提升了效率,目前最高效率有高達60%左右的機組,遠高於一般低於40%左右
的汽力機組。加上複循環機組建造成本較低、工期較短,所以全球電業自由化後,為了競爭與
環保許多發電機組都競相採用燃氣CCGT,蔚為風潮。

目前台電複循環機組的組合有一台GT加上一ST(簡稱1+1)、兩台GT加上一台ST(2+1)、三台GT
加一台ST(3+1)等組合。通常這類機組燃料都使用天然氣,也有燃燒輕油或重油的機組,但為了
避免天然氣供應中斷導致不能發電,電業會將部份機組採雙燃料方式,也就是可燃氣或燃輕油,
當然效率就要損失些許。

3.2 複循環機組的運轉優點

CCGT的氣渦輪可迅速啟停、升降載,可於深夜離峰負載期間解聯停機,白天尖峰負載期間恢復
滿載發電,若為3+1機組可視系統需要採1+1、2+1、3+1方式運轉,發揮中載機組操作之彈性。
若燃料價格便宜及供應無限制條件,純就設備運轉特性而言,燃氣複循環機組也可擔任基載
或尖載運轉。此外,CCGT升降載反應速度比汽力機組更快,可供系統頻率控制與緊急備轉等
用途,對系統供電品質與可靠頗有貢獻。

KiKiUnicorn wrote:
所有的發電廠從啟動到全負載輸出都要依定的時間,
燃氣發電機算是快了,
可是所需時間基本上還是要數十分鐘,



維基百科說紐西蘭用水力在調度
真的嗎? 燃氣跟水力誰更快些?
stunmaker wrote:
維基百科說紐西蘭用水...(恕刪)


水最快

以目前台灣的尖載發電最具彈性的就是抽蓄電廠
只要放水就可以發電

新的燃汽電廠在熱機狀態, 平均每分鐘可以增減4%的設備容量發電
因此 如果有發電機組跳機,如核電機組1000MW
則需要25GW的燃氣機組同時升載,才可以在1分鐘內補足缺口
問題是整個台灣目前的燃汽機組總量才只有15GW

因此目前抽蓄電廠的存在是台電電力調控不可或缺的部份

過客4112 wrote:
水最快
以目前台灣的尖載發電最具彈性的就是抽蓄電廠
只要放水就可以發電



原來如此,抱歉我之前沒想過這個問題
那麼以現況來看台灣蓋新的抽蓄電廠勢在必行?

環團不會同意的

有缺水問題的台灣

用抽蓄?


stunmaker wrote:
原來如此,抱歉我之前沒想過這個問題
那麼以現況來看台灣蓋新的抽蓄電廠勢在必行?


如果只是為了應付機組跳機
則目前的抽蓄電廠容量已經足夠

但是如果把再生能源波動也計入的話
就有點難說了, 畢竟未來太陽能發電設備容量就有20GW
只要一分鐘的波動幅度達到5%設備容量, 其效果就相當於1台核三機組跳機

而目前估計最快新的抽蓄電廠的商轉時間,大概是落在2030年之後

這些是我之前一直擔心的問題
因為2025非核的緊箍咒, 使得許多配套並無法到位
沒出事的話可能可以撐過去,但是一旦有狀況
台灣的電力供應就會立刻拉警報

現在2025非核緊箍咒拿掉後, 台灣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落實這些配套
以增加台灣電力供應的容錯率
fish_fish wrote:
環團不會同意的
有缺...(恕刪)


現況在台灣任何一個大型發電廠的新設都會受到環團的挑戰而窒礙難行

因此目前台電的因應作法是在目前的發電廠中
透過高裝置容量的新發電機組來取代較低容量的舊發電機組

未來的新燃氣機組最大容量將由目前的900~1000MW,上升到1300MW
也就是說未來如果一台發電機組跳機,電力短缺會立刻損失130萬千瓦
這也會加重備援發電機組的升載壓力

關於電力調控,目前比較可以期望的還是電網級的儲能系統
但是這需要時間讓他的成本降低與技術演進達到可以大量應用的地步
2025可能有點懸,但是2030前的相對機會就大不少
stunmaker wrote:
維基百科說紐西蘭用...(恕刪)


台灣用水力儲能超過20年了 明潭抽蓄發電廠 那個水庫大概是核電廠的發電量,儲存與放電好像是滿供的四還是六個小時左右吧,我有點忘了。這個資料都查得到。

除了明潭之外,台電有過全台水庫分別串聯儲能評估計劃,有過海水庫計劃,要A水庫挖到B水庫或開一個C水庫和A儲/放位能這樣,白天高到低放水,晚上電太多儲存到上水庫。

海水的話爭議會比較大,鹽巴跑進去土壤的問題,從海上抽水到山上(當初是花蓮,東部近岸山又高)

網路上看看有沒有評估報告了。

基本上這種技術不缺,前面說的TES高溫儲能,或者CAES壓縮空氣儲能,水力儲能都用很多年了。但是要看國家電網需要多少,這個只能短暫,不是大量長時間用的。而且儲能有效率的問題,其實不是一個環保的選擇,否則的話台灣只要儲能就好,根本不需要新電廠。

因為日夜落差太大了,只要儲能晚上的電力,那個耗能落差大到直接廢掉三個核電都不用擔心。
台灣水力發電有半年是枯水期

跟風力發電一樣,騙騙外行人

stunmaker wrote:
今天5.8元沒簽,...(恕刪)


如果撤資成真,後面的投標風場就不用玩了,台灣腦殘政客搞死產業也不是第一次了。大家慢慢墮落吧,兩兆投資去一半,哈哈。搞不好另外一半....

沒有前期投資補助,想要享受低價,就等看看有沒有多出來的半報廢機器來台灣了。又或者等風力機組價格再低到價差足以彌補建廠與一次性工程投資金額了。兩三年後再來吧。
  • 3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