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veIncome wrote:大概45/46年前,我上幼稚園中班的時候
這段字是教學重點,
===============
上面的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沒有一個教學是憑空,
數學很重視前後的連結、單元間又互相連結。
前面教不好,後面不會強。
前面用心教,後面不用教,可以引導孩子站在更高的層次去看學習,
「頓悟」、「創造」、「後設認知」、「成就感」於是出現。
記憶、理解、分析、綜合、評鑑,解決我們未知的問題能力才會提昇。
很快的,他就可以預測「數到200」要學什麼,更厲害的,編更好的課本來。
我們要的,是學生這樣的能力。
這才不是我們用過去的教學、教現在的學生、面對未來的挑戰。
而我們的未來,掌握在這些孩子手上。
=============
常聽到1+1,但不知道是什麼?
有次我父親幫我洗澡時,我順口問了1+1等於多少
我父親回說1+1=2,然後我就懂加法了!
幾十年前的教學,應該是畫2個蘋果,再畫1個蘋果,總共有幾個蘋果.....很直覺,很好學
現在的教法比較偉大?
馬、斑馬,人的智慧一看就知道是同類
照鏡子,人的智慧一看就知道鏡中是自己
不用把現在的教學方法說得多偉大!
PassiveIncome wrote:
以前和現在教學的目標(恕刪)
沒錯,以前和現在的教學目標不同,
但很可惜,方法及思維基本上還是一樣的,
小一程度來說,這一題應該是數數的概念,兩兩一組五五一組就好,
沒有基數偶數或是更高的數學知識,只許要按順序61跟62圈一起,以此類推就好,
不過我認為,既然沒有牽扯太多數學概念,
那麼61跟71圈一起62跟72圈一起應當也要視為一種解法,
這解法或許不是課堂上教的正確答案,但學生能跳脫框架其實是一件好事,
開放性的答案絕對會比老師想定的答案更能對學生有所啟發,
我想試後老師也不太可能去探討這些不一樣卻值得討論的答案,
因為台灣的教育就是這樣,只需要知道答案跟怎麼解就好,仍然是填鴨式教育,
所以說,台灣雖然引進了建構式教學,但是填鴨式的教育卻沒有得到改變,
而教育出的學生仍然會是迷信老師,缺乏自信與想像力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