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世界首例?海陸兵穿救生衣被150CM水深淹死?

幸福很簡單 wrote:
即使不全副武裝,光是(恕刪)
你去爬一下歷年的軍教片或軍武影片,應該就清楚了
搶灘登陸,用的是氣墊船+海陸兵當前鋒,搶攤清地雷架陣地,後面跟著鐵棺材+步工兵,當第2波去鞏固陣地工事,最後是工兵架正式陣地,完成後,就是大規模正規部隊包含裝甲+砲兵上岸總攻擊。

操舟?那是水鬼摸哨潛入用的,目的在機動性+安靜,還是這個項目,就是夜間的搶灘登陸作戰??

用步兵全副武裝+操舟,基本上,我是認同吳怡農的說法,就是演戲而已,只是一不小心落海,的確就很容易死人,鐵棺材之名,不只因其造型,也是因為裡面載的是,不熟水性的陸軍步兵+全副武裝,只要一落海就有去無回,能活著的,的確沒有幾個人。

而國防部應該也知道,這有極大風險,因此才搞出,搶灘作戰阿兵哥,竟然要穿救生衣的國際大笑話!

但就算是鬧笑話,穿了救生衣,還是挽回不了人命,我就會懷疑,救生衣是不是有問題?

因此,我才認為這是人禍,要檢討的地方實在太多!

你不公開談,以現在政府的大內宣,難保明年或以後,不會再來一次,人命關天,再丟臉也要直接面對,不然,漢光變兩光,還是別辦了吧,改辦師對抗,至少還能多打幾發真正的砲彈。
演習視同作戰
當兵哪有不死人的?
但不能枉死

我想檢討的
不是死了幾個人
而是怎麼死的?
最大的問題是訓練的強度。
以前操兵,就算是義務役大頭兵,武裝游泳,全副武裝戴著鋼盔往泳池丟,哪有人聽過什麼叫做救生衣。
現在訓練講究合理訓練、人性化、世代認同、台灣認同、為何而戰.....
ad123 wrote:
應該是訓練內容跟實際狀況有落差,像以前在砲兵服役時,訓練50機槍都是在練分解結合.
雙人對空射擊跟背敵機識別,下了兩次基地測驗也是測這些內容,到退伍也沒打過半顆實彈,
如果真的戰爭時應該會手忙腳亂吧.....恕刪)


以前在馬祖服役,據點武器是40高砲,四管50機槍,有打過兩次實彈射擊訓練,就是你們看到的外島實彈射擊操演,平常要做砲操槍操,槍枝分解結合。
旅部長官不時的來督導,要我們先卸下彈鏈,然後操演,要按下板機,操演結束就將子彈彈鏈重新掛上。
外島每個月都要至少一次整天到晚上的步槍打靶。
本島就不知道了,但應該也要每個月一次的槍砲(砲彈空砲彈也可)射擊操演。
軍人,除了腦筋與體能之外,對於戰技要不斷重覆的操練,才是生存的本錢。
北漂彰化人 wrote:
這個議題在微博被大陸(恕刪)

为什么出事的总是海军?听说猎雷舰案那位海军司令高升了
凡之夢田 wrote:
這不是海陸步兵營嗎? 操舟不是偵蒐或是特勤? 看前面的圖,連偵蒐操舟都穿短褲,我的疑惑是,如果海陸要搞操舟,怎不先由偵蒐單位做起? 這應該是特種部隊要做的事,但如果要全面推廣到全海陸,那應該要全部當特種部隊操,但這又違反了特種部隊挑人的標準,真心覺得上面星星要搞清楚部隊的走向跟分類,不要搞不清楚,弄個訓練課程,就以為學會了,結果都是皮毛,不出事就沒事,一出事就大事...


自己看吧!
海軍:陸戰隊步兵也有操舟訓練 任務不同兩棲大隊

海軍陸戰隊指揮部副指揮官馬群超少將回應,他個人在民國77年到海軍陸戰隊,當時已有步兵團下兩棲基地做操舟等訓練,「陸戰隊步兵一直有在進行操舟,只是不一定公布給社會大眾知道,默默一直有在做這個科目」

馬群超表示,兩棲偵搜蛙人的任務和步兵連不一樣,步兵只是將突擊艇作作為運輸載具,途經海面到陸上做陸上科目;兩棲大隊則是做其他訓練,兩者任務屬性不一樣,不能以此相互對比。

海軍政戰主任孫常德中將指出,這次演訓人員都已完成「游泳訓練」、「武裝泅渡訓練」、「駐地專精管道訓練」、「操舟訓練」及「全員全裝舟波訓練」等合格簽證
PassiveIncome wrote:
海軍政戰主任孫常德中將指出,這次演訓人員都已完成「游泳訓練」、「武裝泅渡訓練」、「駐地專精管道訓練」、「操舟訓練」及「全員全裝舟波訓練」等合格簽證



所以可能這個"合格簽證"的標準太低~~!!
stevengis wrote:
所以可能這個"合格簽...(恕刪)


死了幾個人。

在綠營執政時期,都是有憑有據

總統不需要負責。
Tobawang wrote:
看到新聞的時候我也很(恕刪)


怎麼不會
在游泳池因爲跳水搞到半身不遂的也有啊

我要說的是意外發生 人再怎麼強壯厲害 都有可能發生不幸
也許軍用的救生衣跟一般救生衣不一樣吧.
一般救生衣有兩個充氣瓶,一邊的遇水自動填充,失效的要手拉另一邊,兩邊都失效才是用嘴吹.

要不然就是昏了溺死.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