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所以很多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沒有的。

「筆用丟的」這件事,蘇貞昌稍早有在自己臉書上解釋,
是這他家鄉屏東的習俗,在喪禮上簽名後擲筆,代表不希
望這種事再發生。「擲筆」通常出現在捻香者與往生者或
其家族有著深厚交情,捻香者在簽名簿簽完名後將筆丟出
,用以表示自己的哀痛。「擲筆」就好比我們日常生活中
講到令人難過或生氣的話題時用力拍桌以宣洩情緒,潛台
詞是「我很難過,為什麼會這樣!」、「怎麼這麼突然,
什麼都沒說就離開了!」
這個習俗真的存在,蘇貞昌以「擲筆」稱呼之,因此有部
分網友以為這是「點主」儀式上的「擲筆」,其實兩者並
不相同。「點主」儀式上的「擲筆」,是負責將往生者的
魂魄引入牌位的「點主官」在完成儀式後,將「點主」所
用的硃砂筆丟向東方或向陽處,再將墨筆交由子孫收藏使
用,以求世代科甲,這裡的「擲筆」是固定科儀。
往生者家屬藉由捻香者「擲筆」了解到他的哀傷之情,因
為大悲無言,其悲傷情緒盡在不言中,以「擲筆」就能完
整傳達。捻香者「擲筆」是一種「不成文」的情緒表現,
代表捻香者當下的哀痛情緒。並非每一位捻香者都會「擲
筆」,這個習慣也並非台灣各地都有流傳,有時不明所以
,被嚇到是難免的。
告別式哀傷肅穆,不適合外放過多的情緒,以免再度牽動
往生者家屬的悲傷,也因此流傳著許多用以表達深刻意涵
的肢體語言,例如今天介紹的「擲筆」,以前曾提過的「
送毛巾」,都是台灣喪葬文化的內涵,希望大家都能了解
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所在。
https://bobee.nownews.com/20190708-30303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