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huangtw1980 wrote:
當大陸在改變,經濟由外銷該內銷導向,改善勞工工資,增加消費力擴大內需,產業轉型,大部分的台資企業和台灣本土沒看到,
也不算是沒看見,能跑的早就跑了。
比如鞋業,早期的鞋都(東莞)現在都快變空城了。
鞋業都移到東南亞去了。寶成4天前也關掉東莞廠,生產線漸漸離開了中國市場。
跑不了的,有些是因為供應鏈問題,比如鴻海在那裡,衛星工廠就只能跟著。
電子業也是,中低階的,毛利不好部份(如組裝),也只能靠近人口紅利的地方。
東南亞交通很差,像印尼道路超爛,晶圓運輸一走就震壞了,就算人力便宜也很難發展電子業。
泰國交通比較好,所以像電子業有些還能作,比如硬碟等。
中國產業一直喊轉型,這在各國都一樣,誰不想轉到高利潤的產業。
不過有難度,在於專利,電子業的專利都綁在大廠裡,能試著都試了。
中國才在買公司,連專利一同買下,不然從零到有很難,之前才看中國研發人員在談中國芯。
所以其他國家才防他,不給他買。
惟一沒有專利又有發展性的產業,就是IT產業。
所以,中國才在IT產業一直發展,互聯網交易金錢流又快。

有金錢流就連帶的金融業,這也就是他火紅的部份。
而且就算說中國大陸低階工作薪水3、4000塊人民幣好了,即便大城市物價比較貴,但這是不是忘記了中國大陸有淘寶,大部分地區都包郵,所以3、4000塊的薪水未必生活水平比台灣22K差。所以我估計整個亞洲情況跟台灣比是這樣的,大部分國家從事低階工作的老百姓還是可以維持個溫飽,但高階工作薪水比台灣高,這才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而台灣這方面薪資低,造成了人才外流,所以近幾年不要說中國大陸了,連東南亞國家經濟、薪水增長都比台灣高(不論低階、高階),台灣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成了一灘死水。
我之前崑山工廠待過3年 工人薪水的確不高 但大學畢業的工程師不可能去領5千人民幣而已,都具備工程管理 設計 發包的能力,強一點的連英文都行,我們公司做汽機車廠設廠的協力公司,基本上叫得出名字的汽車廠一半以上都是我們的客戶
現在我回台灣 一年台灣汽車業有多少產線要設跟大陸比 真的連百分之一都不到,台灣最多就是舊廠更新設備,根本沒錢投資新廠,而大陸新產線一直設 員工薪水當然就一直漲
我只講經濟不講統獨 汽車業設廠規劃 這一行我待超過20年 你是講不贏我的 事實就是大陸比台灣有市場有生意可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