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

當老師退休拿這麼多錢還不知足嗎?

iijima_ai wrote:
重點不在於買了什麼...(恕刪)

我認為進口車所佔比率不高,比較嚴重的會是房產。

不管預售屋或房貸,穩定的收入是敢月繳投資的心理依據。一旦感覺這依據不可靠,就會脫手。

說不定不用等到改革生效,最近就會看到房產這種"先跑,不然等崩盤就跑不了"的效應。

房產向有火車頭工業之稱,相關下游產業甚多。在這些下游產業唉聲嘆氣中,伴隨著無殼蝸牛的叫好聲。--- 凡事有利有弊,或許這鏡頭快有機會看到。

=====
*我沒有退休金投資房地產,但我能看出這種可能,別人也可以。所以,我會暫緩房地產投資,觀望一陣子再說。---像我這種思維的人一多,就會有明顯效應。

shenomenon1110 wrote:
雙方同意的合約在哪?...(恕刪)

http://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p=A&t=A1A2E1F1&k1=%E5%85%AC%E5%8B%99%E4%BA%BA%E5%93%A1
這些全都是
只要去全國法規資料庫 搜尋"公務人員"就可找到,不只是合約,還是法律....

cman4434 wrote:
這種觀點就讓我想起郭董, 他每年不用工作就可以領4個億的現金股利!! 可否請樓主轉告他退休後全部捐出來?...(恕刪)


你說4個億...? 郭董之前捐給台大光2007+2015年就有220億...
^^A 請多多指教~
ichirohiro wrote:
噓...說好的退休...(恕刪)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言論只能顯示自己的層次,無法讓人感覺言之有物。---不是說你,是說我一向避免如此。

我從無資料為依據,去評估"軍公教退休者拿退休俸投資房地產資金額度"。我相信一定有,但比率多少我不知道,所以我觀望再說。

或許人家不當公務人員也有足夠財力投資房產,退休金於他而言無關痛癢,只是掛著軍公教身分被人眼紅說嘴而已,人嘛百百種,我不會蠢到把每個軍公教都想成一個樣,用單一方式去批評。
勞工很多種,醫師算不算,鴻海經理,機師算不算,領20個月年終的銀行職員算不算,台積電年薪一百萬以上的職員經理算不算勞工,公務員為什麼只能跟月領22k比啊?不能跟他們比
勞工很多種,醫師算不算,鴻海經理,機師算不算,領20個月年終的銀行職員算不算,台積電年薪一百萬以上的職員經理算不算勞工,公務員為什麼只能跟月領22k比啊?不能跟他們比
勞工很多種,醫師算不算,鴻海經理,機師算不算,領20個月年終的銀行職員算不算,台積電年薪一百萬以上的職員經理算不算勞工,公務員為什麼只能跟月領22k比啊?不能跟他們比

Lightwave18 wrote:
好像分析很多,但是退休的郵局長輩,只會存錢用現金買房買進口車(沒錯,就是用現金)
消費在觀光和民生方面倒是非常節省,可以用小氣來形容
要不要去調查一下,現在年約六十幾歲的退休教師或公務人員,上電影院看電影的機率,應該是趨近為零


大宗消費不外乎買房買車。
不然請問要去看電影幾次才花到一台車的錢? 更別說一棟房了!

別說軍公教,60歲以上還會人擠人去看電影的佔少數中的少數吧? 舉這什麼鬼例子...


peter670520 wrote:
公務員為什麼只能跟月領22k比啊?不能跟他們比...(恕刪)


當然要跟新進公務員比阿
為什麼舊有福利新的就沒有
奇怪耶不是都一樣的工作?不是一樣都是公務人員

大翔黑熊 wrote:
酷喔!本人提供資料只有老師部份,沒提到公、農、軍部份,連不相關都拿來提,實在有一套,而且還有60多歲的網友也來插一腳,可見01連老人都愛來逛一逛。本人是認為,如果政府無法做到年金世代平衡,就讓年金轉為財團經營,這樣看誰還會有意見...(恕刪)


從你的發言,不是不了解年金的問題就是在亂的。

你以為只有教師領得多嗎?
那些已退勞保退休者在職期間繳多少錢?退休後領的年金有多少?
一樣都是繳少領多,現在被砍的是軍公教,站在公平的點,勞保已退者也是要調整年金,不然我們現在再繳勞保的人怎麼養得起那些人,等妳阿姆的年金被砍後再來思考你現在提的問題吧。

這是不分職系的社會保險問題,不用特別強調某一族群的人。
  • 4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