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joy wrote:
不是荒诞的问题,不...(恕刪)
本來就很荒誕了,GDP跟稅收向來就不是正比的關係.
人均所得很低的國家,如果政府採高稅收以及廣泛收稅,那麼政府的稅收會很高,但該國的人均所得還是很低.
人均所得很高的國家,如果政府採低率稅,那麼政府稅收會很低,但該國還是人均所得很高的國家.
至於稅收高或低沒有所謂的好不好,端看該國政府把錢用在那裡.
至於台灣的GDP一向按照國際公式來計算
frankxu wrote:
Yes, I am sure. 只有富士康等少數幾家比較有影響力。
能有影響力的企業台灣不讓去,能去的都是台灣認為不重要的,在台灣不重要,在大陸能重要?
如果華碩今天把工廠關掉,it's ok. 聯想、DELL、清華同方等等一大堆企業馬上就可以供貨。HTC當年在大陸賣得很好,但自從有了華為、小米、聯想、魅族等等後,幾乎所有的外商或台商手機都可以不用去了
台商主要是為大的台商或外商做配套業務,現在本土企業都已經成長,加上大陸資金很多,捨得花錢僱人,絕大部分台商的功能都可以隨時被本土企業替代,所以...
frankxu wrote:水云 wrote:
如果是講產業替代的...(恕刪)
我會希望 大陸 中醫 替代 西醫
我不大相信中醫的。並且這個類比也不盡合理。
當別人進步時,可以給點掌聲,甚至些許讚賞,像華為這樣的公司,確實非常棒。
同時,也要想辦法讓自己更先進,以確保在競爭中勝出或存活。10多年的工資滯漲,代表著很大的問題,我們應該反省。
樂觀的人可以找出一萬個開心的理由,但開心到不去關注周邊的變化,就會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