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留住那些"值得"領高薪的專業人才(排除非工程類的..因為那些人很多是炒其他東西了)..
機密被偷走雖然很嚴重,更嚴重的是"生出這些機密"的人離開台灣..
有能力的人還能開發其他的"機密"..沒能力的人偷了機密...頂多拉近一下距離..短期還是很難超越..
一定有人說大陸人才濟濟,總有一天會被超越..
但是這是比例問題,人家能有一百個頂尖企業,我們如果人才還在,而且合作無間,至少有好幾個不會輸才對吧..
如果因為其他輸了需要被併,人家喊牌也要把你最強的喊下來..沒理由自己不想辦法留住(當然要端出政策)...
sroach wrote:外資持股MTK高達61%,如果紫光能夠疏通這些外資大股東,未嘗不能成立分公司。
成立分公司這種大事要進董事會討論投票,15%要贏很困難,我相信 MTK董事會投票是有用的,紫光投票輸了不會佔領主席台,佔領了也沒人管他。
就算看在某小股東面子上真的去成立了,還有董事長、總經理、分公司總經理一路管下去,這些人如果做了偏向某位特定股東的事情,會有背信罪的問題,一般有錢人不會去碰刑法,不想被關幾年。
而就算這件事真的發展到這樣,還有底下工程師的問題,如何確定底下工程師真的會乖乖這樣交出去 (只有當事人知道code file真假,董事知道個 pee啊) ?不會上爆上八卦雜誌或社群之類的?邱立委候選人沒事都會遇到 MTK工程師專程拜訪談未來風險了,發生這種事情他不就被攔路伸冤 :)
真的想偷機密資料來複製不是這樣幹的。
而成立分公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以MTK現有技術協助中國分公司成長,以拓展業務。使MTK母公司獲利"。引號內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大家心知肚明。
不過,小弟把上面這段寫出來之後,突然閃過一個想法:紫光花了大把鈔票買下MTK的15%股權,還要設法疏通外資大股東,還要再投資一間分公司,還要再把技術慢慢轉移過去......不如直接鎖定核心工程師,把年薪在後面多加一個零挖角過去,會不會比較省時省錢省力???
小弟偶爾會逛逛立場非常偏頗的媒體,聽聽不同的聲音。對於紅色供應鏈變成紅色大老闆,當然大家多少有點顧忌。
但,市場就在那裡啊...台廠不去,自然有別的廠會去;如果明天紫光宣布入主MTK的對手,而且真的是以投資者的角度切入,台灣有何因應之道???
用愛發電完畢,接著用愛做IC???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sonynx70 wrote:
和中國合作就活的下去嗎??
中國喜歡以狼性自居,現在又在那邊裝好心裝綿羊了
中國很強大,早晚也給發展起來是沒錯,
但台灣產業平平都要死,不必自己跑到中國合作,來加速自己被中國廠商在背後捅死的機會。
紫光建議中國拒買台灣IC零組件,難不成兩岸合作個五年十年後,這招就會失效?
並不會,他一樣能用同一招恐嚇你台灣。
既然這招無論如何都管用,你何必還把自己的技術優勢乖乖的送人呢?
威脅加利誘,向來就是很容易引人踩地雷。
台灣要有活路,不如改去印度算了,人口一樣很多,內需值得期待,數理人才亦多
或許還可以聯當地資源與中國廠商一拼。
像中國這種巳開發國家,再待下去不會製造多少利潤,但同行競爭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既然這麼棒 , 那你為甚麼不去印度發展呢 ?
晴耕雨讀123 wrote:
已經有聯發科的工程師提出看法了..
雖然教授技術不是最新,他打通電話應該可以問問他學生們(強的喔,不是半吊子唬那些商管的)..
【工程師對談全文】
Q1:首先,整篇文章的論點是「最害怕聯發科的IP技術智財權被偷走的董事長蔡明介都
贊成開放陸資來台投資IC設計業了,就表示外界多心了。」也就是說,楊記者認為只要詳
加控管,技術就不會外流。這有什麼問題?
A1:事實上,這根本不成立。雖然聯發科現在的保密防諜措施做得很徹底,任何影印、
寄電子郵件到客戶之外的信件都會被掌控。但是,被入股之後,雖然可能只掌握10-15%的
股份,但因為聯發科本身經營階層自己平均持股都不到3%。這就等於中資取得實質控制權
這就等同聯發科加入中國隊,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分界就會消失,大家變成同一間公司,防
火牆就全部打開,可以防止技術轉移的方法根本不存在,雙方只要有實際往來交流,基本
上技術就是會互通了。
所以,技術當然不會「外流」,大家都是同一間公司了,哪叫技術「外流」?這是合法的
讓中國學習與竊取。
Q2:楊記者認為之所以要開放,「箇中關鍵原因之一是,一旦開放陸資來台投資IC設計
業,想離開聯發科的一流工程師就沒必要西進大陸;只要台灣的優秀人才不走,台灣企業
只會更強,有啥好怕的呢?」
A2:但是,一旦開放中資入股之後,我們也許就要「強迫」西進中國。因為如果中資進
來以後,為了技術的移轉,一定會讓我們台灣的工程師與中國的工程師待在一個team裡面
,這樣學得最快。再加上台灣長時間打下的整個客戶上下游的供應鏈連結也被接收。最後
,最先進的研發移往中國,台灣只剩下老舊成熟製成的東西,很快就變成空殼。那不去中
國,在台灣,我們會有更好待遇的工作嗎?
而且我們這些在聯發科的工程師,會選擇目前的工作,一部份的原因也是希望能留在台灣
工作,雖然操了點,但還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為台灣自己的經濟打拼,要爆肝還是要在自
己的土地上爆肝!如果要長時間外派中國的話,可能繼續待在這家公司的誘因就下降了。
所以,開放中資入股以後的聯發科,可能更留不住人才。
Q3:下一段:「紫光集團是專業投資基金管理企業,設立總額500億美元的基金,像紫光
這樣的大陸產業投資基金愈來愈多,如果台灣政府願意開放,這些「科技熱錢」將提供台
灣科技業強而有力的銀彈;反之,讓這些熱錢回頭投資大陸企業,將成為台灣企業的威脅
。」你們怎麼看?
A3:問題是,我們聯發科本身就銀彈滿滿,根本不缺錢啊!今年第三季季底,公司的現
金有1689億。因為IC設計業產值高,需要的資金也相對少。所以這題根本就是假議題!
Q4:所以說,開放中資入股既不像她所說的能留住人才、同時公司也並不缺資金。但她
最後有提到,「以半導體產業的開放來看,整個產業鏈只限制『IC設計業』,根本就是將
最有競爭力的IC設計業囚於台灣、弱化其全球競爭力的無理管制。」拒斥中資入股,真的
不是你們這些工程師害怕全球競爭嗎?
A4:當然不是。說IC設計被囚禁在台灣,也大錯特錯。在我們公司總部,就常會看到一
堆外派過來的印度人。研發人員也不是只有臺灣而已,在海外也有很多站點,包含美國、
新加坡、印度,根本沒有什麼IC設計被囚禁在台灣這種事。甚至在中國也有研發中心,不
同的是,這是獨資的設點,程式碼內部都會管控,這才是真正的技術保護。
標籤。重點應該放在開放後如何保障「經營權」、「管理權」。你認為呢?如果可以確保
這兩點,是不是開放也無妨?
A5:我們前面已經提到,IC設計業只要取得10%-15%的股份,就能成為最大股東,取得
實質經營權。換句話說,中資要取得經營權是很容易的。而就實務經驗來說,只要開始合
作,第一線的狀況就會像我提到的難以控管。
「經營權」、「管理權」是很重要。但現在包括蔡明介、馬政府、或楊記者,都沒有提出
可以怎樣確保。他們指我們是過份憂慮,我們則認為他們簡直不可思議的天真樂觀。怎麼
會是「先開放了再來想」?應該反過來,請他們提出到底可以怎樣「確保控制權」才對吧
!
簡而言之,就第一線的工作經驗來看,這種說法我們很難接受。要鼓吹開放,請先用經驗
、和道理,來說服我們。
...(恕刪)
最後這句真是TMD讓人想罵髒話
這些所謂工程師是甚麼東西?公司決策還要先說服他們?????
正常公司看到這種貨色就是馬上叫他們滾蛋了好不好?
這些傢伙不會是把聯發科當成是軟趴趴的馬政府來看待了吧???這群覺醒工程師下一步是不是要去佔領蔡明介的辦公室啊???
晴耕雨讀123 wrote:要挖角當然是要挖一線戰將啊,挖蝦兵蟹將做啥???而且,挖角一線戰將才double pay,太小家子氣了吧。
如果有個工程師年薪有三百以上,不一定會選擇去大陸領年薪五六百吧..?當然如果年薪才一百或以下,去大陸能領兩三百就比較多人考慮了..
晴耕雨讀123 wrote:Are you kidding???
一定有人說大陸人才濟濟,總有一天會被超越..
但是這是比例問題,人家能有一百個頂尖企業,我們如果人才還在,而且合作無間,至少有好幾個不會輸才對吧..
如果中國真有了一百個頂尖企業,這一百個頂尖企業技術強大,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基本盤,又藉著區域經濟整合把產品用低關稅甚至零關稅賣到亞洲國家,請問台灣要怎麼樣不會輸???
技術能力固然是企業的命脈,但是做出孤芳自賞的東西就只能放在實驗室,等著公司下市。
當然,如果你以中國能做出Audi、Benz、BMW這種等級的頂尖企業,台灣卻能做出Ferrari、Bugatti,那又另當別論了...
順天而行則昌,逆天而行則亡;
很遺憾,天現在不站在台灣這邊...他已經越過台灣海峽了。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