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rnita wrote:
這裡顯示出一個問題則是,日幣貶值至少對於旅遊業還有加分的效果,
但台幣不管貶不貶值,目前國內的規畫在下其實一直不覺得有很強的實力競爭國外遊客
我自己的看法是台灣小,人數到一定之後要往質發展比較好,台灣其實短天期的深度旅遊還是不錯的,一些老廟、故宮、飲食、……等等,天數多有點空洞,但是幾天做些有點質感的深度旅遊還不錯,我看過有些日本人是這樣玩台灣的
eternita wrote:
說到競爭力,在此插個嘴,台灣與日本走高價格高品質的路線不同,跟韓國才有高重疊率,
韓國一直企圖心很強地不斷布局搶占先機,同樣打價格戰的我們,丟單的損失比較無可避免
這個我覺得是決策選擇的問題,本身沒有對錯,純看結果
台灣的企業文化習慣是當遇到經濟前景不佳的時候,決策常以利潤(至少減少虧損)當核心,而韓國企業則常以保住市佔率當核心,尤其是2000年網路泡沫那一波,由於經濟很快的恢復,韓國企業因為以市佔率當核心大補了一大口,一下子就拉開了競爭優勢,但這種得看經濟恢復的狀況,如果恢復的快,那是大賺,如果相當長一段時間沒好轉,那企業承受的壓力可大了,這個可以看一下這兩年韓國企業的負債金額,那數字相當可怕的
韓國政府的政策太過偏向企業,當經濟不佳時會更刻意的壓低匯率來減少企業損失,但這使得CPI會不正常的上升,我自己的觀點是以大多數國民的福利當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這種太過偏向企業的作法我比較不認同,而這個狀況目前在韓國的內部也讓政府很有壓力
以韓國最近的策略來看,經濟面上是真的更大幅度的導向大陸了,我自己是認為連政府都用了大量資源這樣協助企業不太好,外銷企業耗費的資源過大,但在本國內部不論繳稅、聘僱的勞動力、……等等相較耗費的國家資源都太不合理,不符合我以大多數民眾當經濟政策出發點的邏輯
且大陸畢竟是個外國市場,當彼此有競爭關係時,往本國企業靠的狀況一定會發生的,連美國市場都如此,何況是大陸市場,以國際經濟的角度看,大陸能容許韓國企業在大陸佔據很大的份額的可能性極低,當還有技術合作之類的需求時,韓國企業還能比較有點空間,當大陸自我技術起來時,畢竟市場是人家的,一定會給某些份額的,但不可能給太大,這不光是韓國這樣,台灣也是如此,但是台灣由於政治上面的因素,有利於政治發展時多給機率高一點,且台灣目前在大陸的份額並不高,給一點對大陸來說影響還不大,但到了一定的份額,那就很難說了
eternita wrote:
在下是有點好奇,您提到些日本與台灣情況相似之困境,
但為何對台灣的看法卻反而偏向樂觀呢
主要在兩點,台灣過去累積的資本消耗的遠沒有日本大,另外就是台灣文化遠比日本靈活多了,我自己在日商台灣子公司服務過幾年,日本的那種僵化實在難以忍受,現在情勢的變動很快,日本根本沒有能力反應,決策一直落後,所以日本就變得更保守,但是這樣幾波後別人的規模經濟優勢慢慢威脅日本
eternita wrote:
無論先後因果,若沒有增加薪資沒有強勁消費,原地迴圈的可能性很高,
光是計算物價的通膨就是緩跌了
這個如同你說的
所以我邏輯上是認同Ben Bernanke 的,政策要做就一定要做到過頭,主要在信心的因素,消費很大的主因在信心,當台灣如同現在中國薪資增長的時候,消費的增長很明顯,對於未來的薪資有信心,消費力道才能維持,可一旦對未來有不確定,薪資並未下降,甚至只是增長比較緩慢,可消費行為的縮減是立即的
美國的那套作法就是不斷的擴張,那是符合邏輯的,當存款利率還低於CPI,錢存在銀行是虧損時,拿來消費或投資在邏輯上符合經濟的邏輯推理,更有可能的是借出低利率的錢來消費或投資,但這種得有一個尺度,要知道債務到一定程度是個沈重的負擔,且現代經濟跟金融是綁在一起的,如果有問題,會變成整個金融問題
eternita wrote:
扶養比例參考統計民國100年剛好是扶養比最低時刻,在前在後都是離這段越遠就數值越高。
日本QE始終無法刺激消費力促進通膨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正是進入高扶養比社會後,
對於消費會越來越消極謹慎,寧可保持有現金在手,不願過多消費。
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西方的規劃是老年由政府福利和保險來承擔,在這種制度下老年人並不是年輕人的負擔,但是亞洲的家庭文化是不一樣的,家庭因素讓老人成為年輕家庭的負擔狀況遠比西方國家沈重許多
事實上由於文化上的差異,西方這種消費的制度設計在亞洲大多都很差(中國、韓國、日本、台灣、……都類似),錢存的過多是非常壓抑消費的,為了保值,金融機構內的金錢往了資產移動現象比西方國家嚴重許多,當很多人怪罪政府時,其實這更大的主因是自己造成的
經濟政策在亞洲執行的成效一般比西方國家差的原因之一是西方的這套經濟運行模式跟亞洲傳統不太相容,亞洲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是這種的,這也造成亞洲消費力道大多都一直不是太好,需求上不來,在資本充足下生產又過剩,那資金往最有效率的市場移動是常見現象,過高的價格又不可能長期存在,修正帶來的副作用又得用其他東西補,常見的循環是這樣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