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反核人士的不解行為

killy_chu wrote:
是喔,你知道怎麼生產貧鈾彈喔?
請問您在美國那家軍火商高就呀?
...(恕刪)


不需要在軍火工業也可以知道如何製造貧鈾,貧鈾也有很多民生用途,並不是只能用來做穿甲彈。

分離235U和238U不外乎就是擴散法、離心法以及近年來發展的雷射分離。利用質譜儀去分離也可以,但那是像曼哈頓計畫那種經費無上限的情況才會去做的事。並不算甚麼尖端科技,而是一個很敏感的技術。但問題就在,這些分離法很燒錢,沒有人是為了要獲得貧鈾去分離235U和238U,而是為了取得235U,貧鈾只是副產品。就像沒有人是為了要獲得稻草去種水稻一樣。

killy_chu wrote:
反核反到無限上崗也不好吧!


我是就事論事,沒有牽涉到擁核、反核。我也不算反核人士,我在mobile01上有關核能的發言,大多是反駁反核人士所提出的說法。

killy_chu wrote:
想辦法把核廢料作成有用的東西,至少比找個地方埋起來,好吧


高階核廢料要再利用,做貧鈾並不是很理想的選擇,一來有更方便便宜的來源,二來高階核廢做的貧鈾放射性高。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用高階核廢做貧鈾的例子,少數美軍坦克內的貧鈾,就曾被測出有高階核廢料中才有的放射核種,但那應該是屬於測試性質,不是常態。

killy_chu wrote:
還生產鈾彈?昏倒!


不用昏倒,地球上第一批貧鈾,就是為了製造鈾彈所生產出來的。為了要取得235U,你就算想不產生貧鈾也不行。
jojoarnima wrote:
你說台灣現階段只能用火力跟核電,要電價不大漲就只有靠核電

你不知道還有風力,太陽能,潮汐,洋流‧‧‧等等等嗎?

還有智慧電錶可以做嗎?

如果種電比種田更有經濟效應,為什麼不做?

蓋核電不是唯一選項,核廢料要放哪就是個問題

如果檢討工業用電就會嚇到大企業

那就代表本身成本結構需要調整

現代科技這麼發達了

不要在像以前工業時代

要電就拼命蓋發電廠...(恕刪)



看來只是個學生...

洗洗睡.比較有精神喔!!

對了.請申請綠色電價喔

jojoarnima wrote:
我倒是不解

你這麼支持核電

是覺得只要使用核電,電價就不會漲嗎?


我倒是想問你, 如果我接受一度電十塊, 不用核能你有甚麼辦法可以取代核能的基載功能, 還能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好吧, 我承認我是在引誘你提供我們更多打你臉的素材)
不反對不讓核四馬上運轉
但是
反對以宗教意識形態方式禁絕一切科學的可能

第四代反應器的設計,將可以使用現在的乏燃料
google 一下第四代反應器
----------------------
wiki
相對於現行核電廠技術,第四代反應爐有以下優點:
核廢料仍有放射性,但半衰期已從數百萬年降至數百年。[5]
使用新式設計後,同樣數量的核燃料多產出100至300倍的能量。[6]
可利用消耗現有核廢料產電。
大幅改善運轉安全性。
----------------------

一昧反核,只是封鎖自己的生路罷了
掌握第四代反應器技術,就是掌握未來整個國家的能源
我們不用再拿錢去跟產油國買油,甚至自有核能技術,我們不用再去看美國臉色
甚至,我們掌握國際能源科技,藉此得到國際社會地位

我們不但不能反核,而且要面對它解決它

而工業科技大國也並沒有放棄核能,第四代反應器的研究也在進行中
其中還包括比爾蓋茲的公司
(鴻海包山包海怎不也搞一個?)

智慧表? 那能幹嘛? 不用會死嗎? (能源不用真的會死)
10 年後,深圳的小工廠都能兜得出來,又是毛三到四
難怪年輕人的薪資拉不高
眼光放遠大一點吧。。。
智慧表?! 這就是台灣年輕一代的眼界嗎?

雙方的問答攻防很精彩,一直有令人莞薾的問題被提出來,網友也不厭其煩地理性回覆。
期待出現更有深度的問題,在那之前,請大家小心回覆,以免收到三聯單...@@

nslmobile01 wrote:
雙方的問答攻防很精彩...(恕刪)


感覺是某熱血文青大喊"我要打十個"的劇情....
還是他的言論太令人噴飯而讓我只有注意到他呢??

在探討這個議題前,首先需要釐清的一個觀念是:所有發電廠僅能發出交流電,而交流電是無法儲存的,
現今科技所能製作的電池,只能儲存少量的直流電,亦即,電是要即發即用的。

因此,電力系統必須能供應全年用電的最大瞬間用電量 (Maximum Instantaneous Load),並據此計算備轉容量(Operating Reserve)。所謂的備用容量就是電力系統尖峰發電能力超過尖峰用電需求的百分比,由於電力機組有時不免故障,
備用容量若太低會造成缺電與限電,太高則會造成浪費。

第二個觀念則是:電力是需要維持供需平衡的,唯有確保系統電壓與頻率的穩定,才能確保供電安全,若用電量超過發電量,
系統穩定度下降,輕則用戶馬達轉速變慢,重則發電廠發電機跳脫造成大停電;
反之亦然,若用電量減少,但部分發電機組卻沒有適時停機,也會造成同樣嚴重的後果。
因此,為了應付用電需求的不斷變化與成本考量,一般電力公司都會將發電機組分為,「基載機組」、「尖載機組」、「中載機組」等三種。所謂的「基載機組」必須具有:可長時間穩定運轉,且變動成本低的特性;而「尖載機組」的特性是,可快速的起動與停止,可適時補足一天當中尖峰時期的用電差異,唯變動成本通常較高;
「中載機組」則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以補足季節性的負載差異。電力公司的標準做法通常是:讓發電成本較低的「基載機組」滿載運轉,以滿足基本的用電需求,但同時必需讓部份「尖載機組」或「中載機組」保持於待命狀態,以隨時因應電力需求的變化。
因此,電力公司通常會以穩定性較高且成本較低的燃煤與核能發電當做基載電力。 再生能源的種類包括: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及海洋能等,水力發電是目前技術發展最成熟的,但以民國100年而言,我國水力發電容量雖佔所有發電容量的6.4%,
但所發出電力卻僅佔全部電力的1.4%,因為水力發電是靠天吃飯,像今(102)年3、4月降雨量少到幾乎連民生用水都不敷使用,
河川逢枯水期,川流式水力電廠的發電量就會大幅降低甚至無法發電。
至於水庫式發電廠則受限於我國河流短促、地質脆弱、優良水庫廠址有限,民眾又對興建水庫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及大壩以下水流侵蝕加劇多所疑慮,政府要建新水庫往往引發強烈的住民與環保團體抗爭。
而已建成的水庫則面臨淤積嚴重,蓄水量低的問題,無法提供巨額能量,且往往並非以發電為最優先考量,而是要配合民生用水、公共給水、農業灌溉等水資源調節政策,枯水時期僅於供應民生用水時配合發電,故水力電廠平均有2/3的容量被迫停擺,因此一般都僅被當成尖載機組以調節電能的使用。

至於目前最被廣泛討論的風力發電,政府於2012年曾定出「千架海陸風力機目標」,冀望在2030年前,在離岸設置600架風力機,陸域風機則希望能從目前的314座提升到450座。但風力發電機組利用率僅約1/3(28%~38%),完全是靠天吃飯,風太小發不了電,颱風來則需停止運轉否則會造成設備毀損。夏日是我國用電的尖峰時期,但卻是全年風力最小的時候,以德國為例,只以風力發電額定容量的9%來計算夏日尖峰的發電貢獻。此外,風力發電的時有時無讓電力調度成為一場惡夢,許多國外電力專家認為風力發電根本就不能計算其裝置容量!
因此即便德國並非如我國一樣是獨立電網,在隨時可向鄰國(如法國)買電的情形下,還是只能加蓋燃煤發電廠以供不時之需,與全球減碳的目標背道而馳! 因為風力發電機的利用率是如此之低,風機又是如此巨大,以一座2MW的風力機而言,葉片直徑就達80公尺,兩台風力機之間還需保持足夠空間,一般多在葉片直徑4倍以上,亦即320公尺,因此若想取代核四的發電量,需要約6個台北市大小的土地;倘若都設置在沿海,則足足可以繞台灣一圈。
目前土地的取得更是困難重重,已經面臨包括雲林口湖鄉、苗栗苑裡等地居民的強烈抗爭,居民因擔心拉設電纜或噪音影響健康及破壞風水等原因,把風力機稱為「殺人風車」,除了絶食抗議還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風力發電現階段也不可能取代核電做為基載電力。

太陽能發電也一樣有穩定性的問題,2010年太陽能發電度數僅占全球的1%。除了夜間無法發電外,有人以為台灣夏天白天很熱,因此太陽能發電就能取代核電,事實上太陽能發電和雲量的多少有著很大的關係,台灣多雲,加上電池轉換的效率損失等(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非矽晶電池儲能利用率僅有12%),因此,約僅有10%的太陽能可以轉換為電,需要160平方公里,3/5個台北市大小的土地,都舖滿太陽能板才能取代核四,而且陰雨天仍有可能限電,建置成本則約需要1.08兆。
另有人建議用中南部的休耕農地來舖設太陽能板,唯一旦如此,農地就無法再恢復耕作,未來使我國糧食供應出現缺口的可能性非常大,實無異於飲鴆止渴。

至於深層地熱及海洋能,目前國際間的技術尚未進展到商業運轉機組的階段,生質能則僅限於廢棄物焚化廠及沼氣發電,且若要開發電力能源物料,一樣會影響到我國的糧食供應自主。淺層地熱可開發量僅約15萬瓩,僅有核四總容量的5.6%,因此皆無法取代核四來做為基載電力。

綜上,再生能源基於其不穩定性,加上我國地狹人稠與天然條件的限制性,是不可能取代核能來做為基載電力的,廢核四乃至於廢核的後果,必定是提高火力發電的比例來取代核能。在美國NASA兩個環保專家即將發表的一篇重量級論文中提到,「在過去50年間,如果用火力發電取代佔全部能源的13%的核電,全球會有180萬人因此而喪命」。假設能源使用是依人數平均分布的話,相當於台灣有6千人,在過去50年,會因為沒有使用核電的空污而往生,更別提未來以火力發電取代核能做為基載電力可能加速全球暖化至不可逆轉之境,而使海平面上漲、糧食短缺等生物浩劫提早到來。

基本上反核或擁核沒有什麼絶對的對錯,只是選擇與取捨的問題,唯若為了遂行其背後的政治目的而反核,一再的造謠與恐嚇,將個人與政黨的利益放在人民與國家的利益之上,就實在令人不敢苟同了。
如部分反核人士堅稱「再生能源可以取代核能,而且電價不會上漲」,但就連製造風力發電機的廠商都在其網站明白表示:「台灣電力價格太低以致於風力發電誘因不足」。 又反核人士一再責怪台電向民營電廠購電價格太貴,多位在野黨立委痛斥「台電自行發電每度2.89元,但向民營電廠購電平均每度卻要3.58元,有圖利之嫌」。
但問題是倘若連這種價格都嫌貴,還有什麼資格廢核與發展再生能源?德國是反核人士最推崇的例子,唯德國為了鼓勵再生能源的發展,又希望能留住企業不要出走,將對再生能源的補貼大部分都轉嫁在人民的身上,因此家庭用電費用是我國的4倍有餘,倘若我國政府比照辦理,會是何種景況?「圖利業者」、「不管人民死活」等說法,恐怕又會在各扣應節目全年無休地從早罵到晚吧。

今天執政黨倘若多一點政治算計,大可不必繼續陷在核四的泥淖裡,停建核四對其絲毫無傷,未來限電、漲電價、失業增加及空污等問題,反正是全民一起承擔,而非是一人一黨承擔,還可以搏得順應民意潮流的美名,何樂而不為?唯任何一個稍微對能源有所了解,能夠理性分析國家與人民需要的領導者,都不應棄良知而就鄉愿!愛不愛台灣不能只聽口號,更不能只看表面。
本当の自分を、いつでも表現できる
jojoarnima wrote:你說台灣現階段只能用火力跟核電,要電價不...(恕刪)
你知不知道就算台灣省下相當於一座核電廠的用電量,也不代表可以拆掉一座核電廠?
owen大這篇很實在很清楚,
就怕把反核當信仰的人還繼續無視.

jojo桑的基本常識很顯然要再補習,
先搞清楚再生能源的成本,對環境可能有的影響和電力穩定性與傳送問題,
再者若你相信核四有貪污,你為什麼能相信建造再生能源時不會有貪污?
如果台電蓋的核四不可信,為什麼你相信它有能力蓋風電太陽能廠而不出錯?
不要核廢料放台灣,也不要把它送出國處理,
可是核一三三還在產生核廢,請問該如何處置?
還有核廢料若不送出國,它的處理費並不是外加,
而是本來就包含在核電的成本裡.

如果嫌owen落落長的文字看了很累,不妨看看輕鬆的影片
要讓你的反對更有力,對這議題就更該有基本認識,你的論證才會站得住腳.
核能三部曲
Ted辯論"這個世界需要核能嗎?"
有機會還可以找"潘朵拉的承諾"這部電影來看,
可以了解為什麼很多長期反核的環保人士後來都改變了立場.

你可能會說,這些不反核的人都收了台電或政府好處,
但用同樣的邏輯也可以反問:現在這些花大錢搞遊行和文宣,
掀起反核浪潮的名人,
難道不也可能收了什麼民營電廠或財團或政黨的好處?


owen0083 wrote:
在探討這個議題前,首...(恕刪)

老大您把我要講的都講了,而且還更詳細,害我都沒有發言的餘地。
總之,不是反核不反核的問題,只要是想要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火力及核能兩者似乎是不得不的選項。除非願意改變現有生活方式,回到古早古早的農業時代,大家都刻苦,家中除了一盞小燈泡(但還要LED的才省電),沒有其他電器用品,也儘量不要發展工業來耗能。這樣大概可以達到完全廢核,甚至可以關掉幾座火力電廠。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