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於我國到底要走向封閉還是開放,蔡主席似乎說得很清楚,服貨貿、自貿區都可談,當然意見轉彎是政客經常幹的事,來一句「時空背景不同」通通都可以說得通,藍綠皆是。
我亦非常鼓勵這些反ECFA、FTA與自貿區的人們繼續反,生活是自己的當然可以隨人顧性命,不過一國的經濟也包含生產與家計部門,當市場受先進者掌握時,後進者必須花更多資源才能進入市場競爭,且並不保證能夠獲勝,主因再於先進者除了有先進者各類優勢外,同時也包括可能壟斷該市場各類資源,後進者即便拿出同等資源發揮等效也難以與先進者抗衡,接著自然影響到家計部門。
過去也有學者說可讓貨幣貶值增加出口、增進廠商競爭力(顯然這類學者也是支持經濟需要持續發展),在我國旁邊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日本」,前幾日新聞報導日本某大廠將降低薪資以利經營,民間物價上漲與消費稅等問題,導致民眾更加縮減消費,多麼漂亮的例子阿。
致於開放或封閉就不用多說了。
小急 wrote:
年輕人被去中國化的教育給害慘了...
別的就不多說了,但是這個真的要推一下。
台灣現下的年輕人,有太多人真的不了解自己將來對手的實力與想要成功的慾望。
回台灣後,發現很多台灣人異常的鄙視中國人,輕視中國人。
而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因為當全世界都不敢輕視/鄙視中國的時候,台灣有什麼本錢可以這樣做?
要比國家財富,台灣拿什麼跟中國比?
要比國家資源,台灣有什麼可以跟中國比?
要比教育資源,台灣拿什麼跟中國比?
要比年輕人的資質,無論是教育程度,思考模式,成功慾望,我們拿什麼跟他們比?
啥? 台灣人比較有水準? 你確定? 你確定真的要比這個?
只要看看日常生活的小地方:
有沒有看過台灣的交通狀況?
大車擠小車,小車擠行人,行人慢吞吞的穿越道路,完全沒有互相尊重的意願?
行人穿越馬路,沒有一台車願意禮讓,甚至輪子還可以壓到人行道上,不是嗎?
(不然你以為人行穿越道上的路障是用來幹嘛的?)
左轉道上故意直行,為的就是要超車,卻沒想到如果對方不讓路,自己將會開到對面車道上,不是嗎?
有沒有看過台灣人進出電梯的模樣?
沒還沒開,外面的就想擠進去,難道沒聽過「先讓人出來再進去」?
人還沒離開電梯,就有人拼命按「關門」?
先進去的人,完全沒有意願幫後來的人按「開門」?
電梯前看到推嬰兒車的,門一開就馬上/迅速/趕快超過去,先佔位置比較重要,不是嗎?
這些是很小的生活細節,然而從這些小地方,卻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人民的水準。
老一輩的就算了,但是當高中生與大學生也展現出這種水準,那問題就大了。
啥? 中國也沒好到哪裡去,幹嘛貶低台灣?
沒錯,中國很多地方也是如此,甚至,很多中國人也是一樣沒水準,沒公德。
所以,既然兩地都會犯同樣的錯誤,那台灣憑什麼說自己比中國有水準?
===
中國的崛起,是一個不可抹滅的事實。
而這個事實,不管你喜不喜歡,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敢輕視。
美國不敢小覷中國。
德國不敢小覷中國。
印度不敢小覷中國。
日本不敢小覷中國。
韓國不敢小覷中國。
就連彈丸之地的新加坡都不敢小覷中國。
請問,台灣憑什麼去輕視中國? 去避免中國? 去執行『去中國化』?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更要把握優勢,更去了解中國,知道中國有什麼可以借鏡的,有什麼可以輔助我們的,而不是一昧的躲避與反對。
沒錯,中國會打壓台灣,這是不可抹滅的事實。 既然知道這是事實,所以我們更要想辦法去溝通,去謀求雙贏的條件,去營造雙贏的局面。
而台灣現在的狀況,反而是許多有心人士拼命教育台灣年輕一代去怨恨/逃避/鄙視中國人,而不去教育年輕一代如何在未來的世代與中國人共存。
許多美國白人都讓自己的孩子學中文,為的就是那塊大餅。 他們讓孩子學中文,有如我們過去讓孩子學英文,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呢?
======
離題一下,
話說,「超越新加坡」這個口號還真敢喊。
當年被台灣譏為「彈丸之地」「鼻屎大小」的新加坡,可是有本事挖掉美國國衛院(NIH)中的癌症研究院(NCI)的菁英團隊, 從所長到其手下的團隊,一次挖掉,讓美國NIH被斷臂斷得措手不及。
你可以想像,要挖到這整個團隊,要付出多少錢嗎?
而人家這個小小鼻屎大小的國家,光是在挖角,雇用人才方面,花錢就已經不手軟了。
我們呢?
別誤會,我個人非常很樂意看到台北超越新加坡。
但是口號歸口號,現實上的差距才是重點。
因為,想要超越新加坡,台灣人能夠忍受應該付出的代價嗎? 知道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嗎?
飛翔的魚 wrote:
可能 想法比較另類臺...(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