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電價最終拿民生用電開刀,理由除了調整不合理的民生費率級距外,也歸給立法院不通過台電千億補貼。但是這次調完後,估計只能讓台電多賺64億元,卻因為動到飲料店、早餐店、零售店的小商家成本,可能付出的代價是,恐讓業者不得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不得不防,只是台電巨額虧損肇因錯誤能源政策,政府執意不調整,硬是將責任歸咎在野黨,硬是拖全民埋單,台電財務窟窿,將是填不滿的無底洞。
持平來說,這次百萬小商家700度以上沒漲,以下漲幅最高4.6%,不是太多。但基本工資審議在即,在電價、工資齊漲挑動通膨神經之際,電費常會第一個被店家作為漲價擋箭牌。這次台電調電費收入不多,政府後續可得小心小商店乘機哄抬物價。否則通膨神經一旦被點火,易漲不易跌,恐很難回得去。
此外,以台電累計虧損目前還有4179億元來說,10月電價漲後多賺的錢,拿去打虧後也還有近4000億元之多,想光靠電費收入打平,不知道猴年馬月。先前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已說,會向政府爭取逐年用預算補貼公司。因此,民眾要面對的是,除了電費被調外,還有政府可能繼續用稅金預算撥補,等於兩邊失血。
電價不是單純成本數字,總受政治干擾,在726大罷免前,加上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政府態度總傾向10月要凍漲,現在兩波大罷免已結束,表面上看沒有罷免干擾,但大罷免大失敗,此時調漲電價,很難杜悠悠之口,且政院此次漲電價理由之一,還是怪立院不給千億補貼,不得不漲。
回顧這四年來,電價年年漲,除了國際燃料成本確實走高外,跟低價核能陸續停機,高價綠能收購有關,在野黨不給台電千億補貼,自有其原因。如今電價已漲,後續如還要再跟立院討價還價千億,難度可能更高。但其實要減輕人民電價負擔,又幫台電財務黑洞解套,不是沒有方法。
只要賴總統放棄非核意識形態,能源政策上願與在野黨坐下來協商,將可找出雙贏的策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