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蔣介石是台灣民主之父。沒有錯啊

蔣介石沒到台灣
就是中國共產黨接收台灣
也就沒有接下來的政治發展

還是日本人看得明白
2025-08-26 12:48 發佈
日本1935年就開始在台灣施行地方自治的民主選舉了
nicewawa

村民委員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或鎮所轄的行政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其產生的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共也有選舉,所以中國是民主國家嗎??[啊嘶]

2025-08-26 15:28
gophershpj

BigMac4Diet 說得好

2025-08-26 16:55
獨裁者 = 民主之父

小心噴飯
pc8801

至少他有弄出個憲法依選舉結果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

2025-08-26 13:09
pc8801

比起來民進黨的幾任總統才更像是個獨裁者

2025-08-26 13:09
meme貓 wrote:
蔣介石沒到台灣就是中...(恕刪)


民主到總統做到死.
掛了後來由兒子接.
以為是家族企業嗎?
leeluke168

如果独裁,民進黨會出現?

2025-08-26 13:11
pc8801

那也只是國民大會修憲凍結2任限制而已,依法行政你能說不民主?那他可以每次都被國大代表選為總統也是依法行政,到蔣經國也是經過選舉才當上總統的,又不是直接霸著位子當總統,你是法盲嗎?

2025-08-26 13:21
江南案是台灣民主的轉類點
促成總統直選台灣才迎來民主
pc8801 wrote:
日本1935年就開始...(恕刪)


讓地方家族結合日本管理把持那種嗎
pc8801 wrote:
日本1935年就開始...(恕刪)


google AI 摘要
日本於1935年在台灣實施的地方自治並非現代意義上的自治,而是「台灣地方自治實施年」的開始,旨在透過地方行政區劃的調整與部分民意機構的設置,加強日本對台灣的統治與資源掠奪,並非真正賦予台灣人政治權力。
詳細說明:
1935年的背景:
日本在1935年推出了一系列地方自治的措施,這是為了回應當時台灣社會對民意代表的需求,以及企圖將台灣納入日本殖民體系。
地方制度的改革:
1935年的地方自治實施後,台灣的行政區劃得到了調整,並成立了市會、街庄會等諮詢性民意機構。
實際影響:
儘管表面上實行了地方自治,但這些措施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日本的統治,而非真正賦予台灣人民權力。 這些改革並未觸及殖民統治的本質,只是在既有的框架下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Brian 168

這個社會很大的問題都在偷換內容,講的跟實際差距極大

2025-08-26 14:07
1935,那時台灣屬於日本領土
日本沒必要掠奪自己領土,難道自己用右手掠奪左手
freedomhome

天兵,傻到不知道日人民族性?也傻到不知道歷史?

2025-08-26 16:08
hl4su3a8cl3

無法反駁,就為回而回

2025-08-26 16:09
抗中保台之父,比綠黨的更激進,還想反攻大陸,民進黨要叫他爸爸。

所謂1935年的選舉是這樣的

日本帝國在政治上效法英國

在軍事及外交上效法德國擴張

英國的議會制度與日本近似的原因

在於他們都是君主立憲的島國。

設有貴族議員及平民議員制度。

在台灣的初期,所謂的民主絕對不是選舉

而是把議會制度放在日人貴族,台人平民

假稱形成決議,其實是推行日本政府政令

由選舉人及民意代表組成限制可知

為了強化殖民地管理及當地配合,

以官方名義指派代表及透過收入納稅身份

這樣的篩選條件,內定各地方派系家族協助

這種政策調整,看1935年狀況是中日戰爭

由東北擴大至華北及上海,進入全面戰爭

嘗試壓榨更多台灣民力。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