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蔡正元 : 抗日戰爭時,台灣人 是中華民國的敵人

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在臉書發文,直指「那時的台灣人是中國人的敵人,或者說是中華民國的敵人」,聲稱當時台灣人支持日本侵略、捐款給日本人。

蔡正元也讚揚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德報怨」,「把戰敗的侵略共犯的台灣人,轉換為戰勝國的國民」,把中國人的血淚情仇一筆勾消,稱之為台灣光復。

蔡正元表示,

當時台灣人完全支持日本侵略,全台灣人口不到600萬人,年紀適合當兵的台灣年輕人也約100萬人而已,日本人招募志願兵參與侵略,就有70萬名年輕台灣人報名。

經濟條件好的台灣人則「努力捐款贊助日軍」。他點名台裔日本參議員蓮舫的祖母陳杏村,捐款給日軍的金額足以購買2架零式戰鬥機,「這些捐款沾滿中國人的鮮血」。

此外,前總統李登輝曾劃破手指上血書給日本人,要求當日本兵參與侵略,李父甚至捐款給日本人替兒子爭取機會。

有超過20萬名台灣人參與侵略,像湯守仁就因在中國替日本人打仗,由見習士官晉升至少尉,還有台灣人以農業團、醫療團名義赴中國,支援日軍殺害中國人。

這是冷酷的歷史事實,那時的台灣人是中國人的敵人,或者說是中華民國的敵人。


蔡正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雲林縣北港鎮人,北京清華大學法學博士,中國國民黨籍,曾任中國國民黨義務副祕書長、 國民大會代表、臺北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及代理發言人、孫中山紀念圖書館董事長、國會政黨聯盟總顧問。

蔡正元 : 抗日戰爭時,台灣人 是中華民國的敵人

https://tw.news.yahoo.com/%E9%82%A3%E6%99%82%E5%8F%B0%E7%81%A3%E4%BA%BA%E6%98%AF%E6%95%B5%E4%BA%BA-%E8%94%A1%E6%AD%A3%E5%85%83%E8%AE%9A%E4%B8%AD%E5%9C%8B%E4%BB%A5%E5%BE%B7%E5%A0%B1%E6%80%A8%E8%BD%89-%E4%BE%B5%E7%95%A5%E5%85%B1%E7%8A%AF-%E7%82%BA%E5%9C%8B%E6%B0%91-103108875.html
2025-08-16 12:40 發佈
就是這堆三腳仔
可恨
所以台灣本土居民才會成立自己的政黨,來對抗國民黨這個外來政權,
台灣本土居民和國共對抗失敗,逃難來台灣的難民,本來就是不同的價值觀。

蔡正元提這個其實是拿石頭砸自己腳,
本土居民的數量遠多於外省人,國民黨就是外省人政黨。

朱立倫、馬英九、盧秀燕、蔣萬安、韓國瑜都是外省人。
Jacky Wu

結果這個政黨腐敗快的令人搖頭,從前的「清廉勤政愛鄉土」已經不重要,成天只會抗中保台,大罷免,跟吸台灣人的血汗錢,連正名制憲都不敢提了

2025-08-16 12:55
日殖真相:

軍事:

1938年日本開始於台徵用軍夫(搬運、打雜,日本軍隊的排序為軍人、軍馬、軍犬、軍屬,軍夫連軍屬都排不上)、農業義勇團(於中國、越南從事農業生產提供日軍糧食)、慰安婦(台灣特高警察物語)

1940推動“國語運動”、“國語常用家庭”(拿到證書就可以改日本姓名,有日本姓名才能服公職)

1941年的皇民奉公會

1941開始在台實行“志願兵制”(陸軍,兩次徵兵中,六百萬台灣人有六十萬男子報名)

1943日本於台實施志願兵制(海軍,一次徵兵中,六百萬台灣人有七十萬男子報名)

1944年戰爭末期才開始實行“徵兵制”,而台灣兵絕大多數都是派往東南亞,只有少數以翻譯兵等派往大陸

皇民化的人口大概佔台人人口的2%

90年代日本有發放戰死台藉日本兵(2萬8千人左右)每人40萬台幣的弔慰金,而日本人戰死的弔慰金為2000萬台幣

日殖政府在台強徵或誘騙慰安婦有1200餘人,日本政府至今從未道歉或賠償

日殖政府在台徵用少年童工,以半工半讀的名義被帶去神奈川當廉價勞工。(神奈川大和市台灣亭)


教育:

日本在1922年前對台的教育是採差別化教育,日本教育、本島人教育、番人教育三種。尤其是對番童採取不偏向智慧訓練,只求其有低階知識即可,所以末期高砂義勇隊的原住民只有小學四年級的程度,就直接被選進軍隊為天皇效忠,而男子參加二戰有達8000人以上,可悲的是原住民女子也有許多被充作慰安婦,而這些女子的父兄有一半是高砂義勇隊的成員。

台北師範學校的前身就是日本殖民時期的台北國語學校(國語是日語,閩南語是土語)、日本小孩上小學校、台灣小孩上公學校與私塾、番人上番人公學校,在1922年起,日本新教育令規定台灣小孩上小學校的前提是日本化的程度要能達標,而且小學校與公學校在教育內容上與經費補助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直到1941年將小學校與公學校皆改稱為國民學校以配合其皇民化政策(1937-1945)不過課程依然分為三種,最後1943年廢私塾。而日本小孩唸的五年制中學校於1898設立,1907獨立為總督府中學校,1914改名為台北中學校,同時於台南設立台南中學校,1915年在霧峰林獻堂等人的建議下,收台灣人四年制的台中中學校成立(台中一中的前身,為第一個允許台人出資的中學),但入學相當困難,即使到1944年時,6%的日本人人口仍佔了超過50%的中學生名額。台灣人上大學也不能學政治與法律。換句話說,1919年前日本對台灣教育並不太重視,而之後的教育方針也是訓練台人成為日人的手腳為目的,而原住民的就學率甚至比台人高出許多(因為原住民教育出自公費,其目的以降低反抗意識為主),至於帝國大學主要是為日人服務,因為台人連基礎教育的比例都很低,因為對台人國語教育的目的有三(交談工具、文化傳遞、民族同化),而且就算台人有極少數有受高等教育的可能,也因為政府與企業為日人所把持,所以等於高成低就,反而成為社會上反對日本的一股聲音,所以兒玉與後藤害怕步上荷蘭、印度的後塵,所以百般打壓限制台人的高等教育,僅開放醫學為求學可能。


經濟:

日本占領台灣後,為了將台灣物資輸送至日本,所以開始發展基隆,基隆最早由西班牙人建聖薩爾瓦多城,後被荷蘭人驅趕,並用之與日本貿易之港口(德川幕府在1633鎖國後只允許荷蘭與之在長崎平戶交易)

台灣經濟在開放港口後,外人自泰國、越南傾銷白米,導致台灣米價下跌,加上外人販售鴉片,使台灣經濟大亂,

但後來發展出口樟腦與茶葉來平衡逆差,但樟腦與茶葉皆在“蕃界”內,間接導致原漢的衝突。

日據時代稱在台漢人為“土人”、“台灣島人”、“台灣籍民”;原住民為“生番人”;而法律中的“台灣人”為在台日人

在台的日人適用日本的國內法,台澎漢人適用殖民地法,原住民不用法律,山地警察有“便宜處分”權,也就是不把原民當人,警察直接可以處分或槍決,是一種不通過法律流程的非人道行為。

當時日本採“保甲法”,利用10戶一甲,10甲一保來管理台灣,同時也利用“甲長”、“保正”來收買地方領導階層

日本於1898年到1904進行全台土地調查,共清查出60萬公傾的田地(清朝的記載為37萬公傾),當時土地所有分為大租戶、小租戶與佃農,大租戶的土地馬上就被日本以田地年收5.4年-3年的比例收買,而清查多出的土地如農民無法提出所有權證明,也都收歸日殖政府所有(這和劉銘傳的丈量土地完後農民按田地大小繳稅的目的完全不同),而高山原住民的土地則有97%都被日本沒收,接著就重新設定田賦,而隔年日殖政府的田賦就較清朝時多了3.5倍,自然農民的負擔加重,這也造成了後來直到1915年的抗日運動。日殖政府與日本企業利用警察傳票召集地主,如不肯以廉價出賣土地,則加以體罰拘留。

在1902殖民政府鼓勵糖業生產時,辜顯榮就因助日有功而得到鹿港與高雄不少官田。接著日本於台實施官林業整理事業1915-1925,將台灣林地一步步的收到日殖政府之下,將不需保存的部分低價或無償賣給日本企業。

1918年日本的米騷動(米荒)讓日本開始在台灣大量改種稻米,但台灣本身的在來米不適合日本人口味,於是在台灣培植蓬萊米(1926),1922年41萬公傾田地種植在來米,而到了1944年,這個情勢完全反轉,40萬公傾的田地改種了蓬萊米。除了品種之外,蓬萊米需要大量的化學肥料與水利工程來支持,水利工程以桃園大圳(1916-1925)與嘉南大圳(1920-1930)為最有名,除了稻米之外,甘蔗一向是台灣輸日的最大宗產品,而日本企業就掌控了全台前五的糖廠(台灣制糖、大日本制糖、明治制糖、鹽水港制糖、東洋制糖)。不過米、糖的產量雖然不斷上升,但台灣人民每年稻米的食用量卻一直減少,反而蕃薯食用量卻一直上升,這就是明顯的讓殖民地大量農產品滿足母國需求的最好例證,基本上台灣種植的稻米以相對高價輸到日本,再從相對低價地進口稻米至台灣供人民食用,總督府便以賺取其間價差。

1948年全台耕地面積816228公頃、佃農半佃農佔人口57.5%,1946全台選出的縣市參議員513人中,只有15人不是地主(擁地30甲以上)
nt24759 wrote:
國民黨前立委...(恕刪)


也是美國的敵人! 美軍轟炸過台灣,你不知道嗎?
台灣人很渺小,都是一些庶民,關於軍國大事,戰爭,改朝換代這些事,跟本沒有話語權,即使後來有台灣人當上總統,也是佃農之子,礦工之紙,侯市長如果選上總統,也是賣豬肉之子,在那個紛亂的世界裏,都是平頭百姓。
不認同台灣,不認同中華民國

可以不要選中華民國的官職

例如金美齡
當時臺灣人完全支持日本侵略?

所以日本當時有舉辦侵略公投,100%臺灣人投贊成票嗎?

日據時代50年,自然會有認同日本是祖國的年輕人,參與日本侵略中國也是理所當然,但也不乏被日本強迫徵召入伍當炮灰的臺灣人。
nt24759 wrote:
國民黨前立委...(恕刪)
你們這些日本人,為什麼不搬回日本呢?
時代的悲劇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