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終戰80年,台籍老兵 映照東南亞國家獨立路

80年前,一批台灣年輕人因戰爭遠赴4000公里外的印尼,戰後有人留下來幫助印尼獨立,被奉為建國英雄;有人匿居叢林數十年後才知二戰早已結束,恍如隔世。這群當年意氣風發的台灣少年兄,隨著烽火流離的人生,映照出東南亞國家追求獨立路上的斑斑血淚。

印尼建國英雄李柏青 安倍晉三到印尼必親自拜訪

二戰終戰80年,台籍老兵 映照東南亞國家獨立路

1922年出生於台灣台南的李柏青(日文名為宮原永治)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以志願兵身分加入日本陸軍,轉戰菲律賓、緬甸以及印尼等地。

從台南到印尼,從印尼到東京,戰後李柏青流轉在不同國家的出入境關卡間,他沒有選擇做個日本人,1974年後也未再回到台灣,而是留在印尼,貢獻印尼社會。

二戰結束後,李柏青和其他900多名日軍同袍加入印尼游擊隊,向荷蘭殖民政府宣戰。戰爭的慘烈,讓他的900多名同袍中有半數為印尼的獨立戰爭犧牲。

李柏青和同袍加入印尼游擊隊,對抗荷蘭軍隊,並提供游擊隊作戰所需的武器、物資,協助訓練人員,最後幫助印尼人民打敗荷蘭人,完成印尼獨立建國大業。


印尼國父蘇卡諾奉為國賓 陳智雄獻身台灣獨立運動

二戰終戰80年,台籍老兵 映照東南亞國家獨立路

曾被印尼國父蘇卡諾奉為國賓的台灣人陳智雄,
二戰期間被日本外務省派至印尼工作,在戰爭結束後,他選擇留在印尼經商,並暗中把日軍遺留下來的大批武器提供給印尼獨立革命軍,也因此被荷蘭軍政府逮捕並囚禁達一年之久。

印尼獨立後,蘇卡諾有感於陳智雄冒死義援,待他如國賓,並授以榮譽國民。

陳智雄後來獻身台灣獨立運動,他於1962年在台灣政府被逮捕,移送到警備總部,遭軍法官判死刑,1963年被送上刑場槍決。

陳智雄的女兒陳雅芳直到2013年3月來台參加他的追思會,才收到遲了50年的父親遺書。


躲藏摩羅泰島叢林31年 李光輝傳奇見證和平可貴

二戰終戰80年,台籍老兵 映照東南亞國家獨立路

本名史尼育唔的李光輝在1942年加入高砂義勇隊,被徵召至印尼最北端小島摩羅泰島(Morotai)參戰。

他在戰爭中失聯,憑著身上僅有的步槍、幾十發子彈、鋼盔、餐鍋和少許日用品躲藏在叢林中,等待援軍。

二戰期間,摩羅泰島被日軍占領,美國太平洋軍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從摩羅泰島西南角登陸,擊敗駐守島上的500名日軍。這段歷史也在摩羅泰留下許多歷史痕跡。

躲在摩羅泰島叢林的李光輝完全不曉得日本已經戰敗,靠著野外求生技術,獨自在荒島叢林過了31年魯賓遜般的蠻荒生活,直到1974年被島上居民發現後,才回到睽違32年的故鄉台灣。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8150021.aspx
2025-08-15 20:52 發佈
87 騙傻鳥

終戰 戰爭不是輸 就是贏 那來的 自己終止



歷史就是歷史 不是蠢蛙 PO 個廢文就是改變
慶祝對日抗戰勝利,日本戰敗投降紀念日。
TATAMAMA

綠蛆真是不要臉,殺人無數的侵略者都想洗白。怪不得青鳥智商這麽低,都是被民進黨被餵這種謊話餵大的。

2025-08-16 1:12
張政之

TATAMAMA 高砂義勇軍(臺籍日本兵)在南洋聲名狼籍

2025-08-16 13:21
紀念日本兵,真的很有種。
果然紅共綠共一家親,都在造假騙人民~~

日本一開始佔領台灣時,台人仍在不斷的反抗,於是1895七月發佈台灣人民軍事處分令、十一月發佈台灣住民刑罰令、1896八月明訂日本刑法適用於全島(蕃人除外)。

第一任日本總督樺山資紀(1895-1896),對於當時台民吸食鴉片的習俗採漸禁法,後來由政府專賣,一直到1924年,台灣的鴉片吸食者仍有三萬六千餘人(1900統計有近17萬吸食者),六三法(第六十三號法律)

第二任日本總督桂太郎(1896-1896),於1896六月下達“地方行政一面以指導教養使服皇化,一面以刑罰嚴明而示威信”,在他任內出現“雲林斗六大屠殺”而下台。

第三任日本總督乃木希典(1896-1898),採三段警戒法管理(安全區、匪賊區、土匪區),後以台灣難以治理而主張將台灣賣給英國,這也讓他遭到撤換

第四任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1898-1906),任內確定民政為主的管理方式,本來軍政軍管一直是日本總督的方針,但在兒玉的任內民政終於取得上風,讓軍政為主的武官派受到文官派排擠,兵權也最終歸屬民政派的手上,不過兒玉本身在台的時間不多(身兼多職),台澎的行政多由後藤新平負責(台人貪財、怕死、愛面子)。在任時大力發展糖業,當時台灣農夫有三分之一成為日本糖廠的蔗奴。鴉片專賣也是在其任內實行的(發給鴉片吸食證,專賣一度佔日殖政府30%的稅收),另外他決心要消滅台人抗日情緒,所以有“雲林歸順場大屠殺”、“阿猴大屠殺”都是先以招降名義再行屠殺的案例。後藤曾說(比目魚變不成金眼鯛,要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非常難),在他的管理下,台灣被殺的人數超過3萬人。另外,吳鳳的故事也是在其任內因為理番的需要而誇大編造的。

第五任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1906-1915),任上以理番與消除剩餘抗日力量為主軸,大豹社的滅社(泰雅族)、太魯閣事件、北埔事件、林圮埔事件、土庫事件、苗栗事件(羅福星)、廖添丁等

第六任日本總督安東貞美(1915-1918),任上因發生西來庵事件,所以開始整治台灣的宗教(禁教)

第七任日本總督明石元二郎(1918-1919),西班牙流感在台爆發(源自美國底特律),日本爆發米騷動,台灣開始種植蓬萊米、建造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一開始八田與一設計不當,水庫水量不足,後來強收水費來建造日月潭發電廠,才解決嘉南大圳北端的供水不足,但最後增產的稻米主要也是運回日本,剩下的流到了地主、皇民的手上)

第八任日本總督田健治郎(1919-1923),許多台灣地名改為日本名(萬華、高雄、民雄、豐原、清水、大溪、汐止、松山、岡山、屏東、旗山、善化、安定、佳里、永康、仁德、鹿谷、后里、三峽、萬里、玉里、大龍峒、馬公、田中、三星、玉井、竹山、白河…),內地延長主義的同化政策(但與真日本人的權利天差地遠)

第九任日本總督內田嘉吉(1923-1924),因關東大地震的關係,所以加強運送台灣資源至日,並加強對台灣議會請願的壓迫

第十任日本總督伊澤多喜男(1924-1926),二林事件,蓬萊米

第十一任日本總督上山滿之進(1926-1928),金融危機、五三慘案、田中奏摺、皇姑屯事件

第十二任日本總督川村竹治(1928-1929),

第十三任日本總督石塚英藏(1929-1931),霧社事件

第十四任日本總督太田政弘(1931-1932),中華民國駐台北總領事館於大稻埕開幕(直到1938二月為止),嘉農棒球隊於甲子園進入準決賽(日人、本島人、原住民組成),九一八事變,許多台人至滿洲發展(蔡潔生就是其中之一)

第十五任日本總督南弘(1932-1932),為犬養毅派任的,但犬養毅沒多久就被刺殺,所以南弘二個月就被調職了

第十六任日本總督中川健藏(1932-1936),熟番改稱平埔族,生番改稱高砂族,學校“去台灣化”,松山機場,台灣博覽會

第十七任日本總督小林躋造(1936-1940),皇民化(國民精神總動員時期,國語傳習所,改日本名才能擔任公職),廢中文、閩語、客語,台灣神社,禁歌仔戲、布袋戲,禁過農曆年,工業化,南進基地化

第十八任日本總督長谷川清(1940-1944),皇民化第二階段,南進基地,皇民奉公運動,高砂義勇隊

第十九任日本總督安藤利吉(1944-1945),

1896六三法規定:“台灣總督得在其管轄區域以內,發布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其命令又為律令,如此一律令需在全台實行,則稱勅令,此法被1906年,大致相同的三一法取代

1898後藤新平於台實行匪徒刑罰令與保甲條例,只要有被懷疑意圖反日的台人就可以直接處決,1898到1902年間,根據匪徒刑罰令判處死刑的為2998人

1906三一法(與六三法大致相同),日本議會的法律需總督認可才得於台實行

1914十一月板垣退助伯爵來台組織台灣同化會替台人爭取權力,但最後被總督府驅逐出境,同化會也在隔年被迫解散

1918留學東京的台人組織“六三撤廢期成同盟會”

1919年前總督多為武官出身,1919年後則開始有文官出身的總督,日本殖民政府文武兩派內鬥的結果

1920“六三撤廢期成同盟會”創立“台灣青年”刊物

1921年後,統治台灣則由特別立法規範,開始轉向日本延長主義

1921十月林獻堂、蔡培火成立“文化協會”

1922“台灣青年”刊物改稱“台灣”

1922辜顯榮、林熊徵為了對抗文化協會而成立親日的“公益會”,但不久就結束

1923“台灣”改稱“台灣民報”(但都被總督府所查禁,而蔡培火也被捕入獄)

1926共產主義的“台灣無產青年會”成立,並開始奪取“文化協會”的內部主導權,導致其分裂

1927五月二十九日“文化協會”的舊成員重組“台灣民黨”,但立即被總督府查禁

1927七月十日“台灣民黨”成員另組“台灣民眾黨”,其指導精神是源自三民主義,所以後來與共黨主導的文化協會對立
沒錯,要獨立、要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要流血送命的,

不要讓台獨先輩先烈們笑你們這些嘴砲台獨全是......孬種!
埋冤國有35%低智失憶並集體罹患重度"失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選民,投票率87%
dbluedblue

那為什麼綠共東廠大腸都是一些閃兵閃尿的~~

2025-09-04 7:4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