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在接受由王時齊主持的Yahoo《齊有此理》訪問時指出,歐洲國家對戰爭風險的認識與十年前相比有巨大轉變,認為必須要有更好的準備,才能夠去應對戰爭的危機跟挑戰,「我們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或是我維持善意它就不會發生。」他也透露,有很多國家希望與台灣進行相關交流。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接受Yahoo《齊有此理》訪問。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接受Yahoo《齊有此理》訪問。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表示,許多歐洲國家對戰爭或侵略風險的認識,與十年前相比已有巨大轉變,「比方說俄羅斯侵略克里米亞,只是一個局部性的戰爭,只是一個烏克蘭自己的事情,跟歐洲沒有太多直接的關係,但是現在不一樣」。
林飛帆進一步舉例,如法國政府正在計畫向全國發放「生存手冊」;德國則宣布三到五年內興建超過上萬個防空避難設施,並強化符合現代標準的防護能力,」他強調,歐洲多國已明確認知威脅存在,「我們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或是我維持善意它就不會發生,因為威權擴張主義者,包括俄羅斯、包括中國的案例都已經非常非常明確。」
當世界各國都在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強化時,林飛帆強調:「我們不能落人於後,因為我們是第一線,而且全世界都在看台灣有沒有足夠的自我防衛或自我保護的決心和能力。」
林飛帆呼籲,應逐步撇除「只有國軍有責任保護台灣」的觀念,「其實一般民眾每一個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身份,也都可以在關鍵的時候扮演角色」,不僅要有能力保護家人、社區,更要在政府或國軍需要時提供協助。他強調,這不是「人人皆兵」的概念,而是全社會韌性的核心精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