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馬英九的年代,街上滿滿都是陸客旅行團的巴士,他們在夜市裡一團團地走過,店家招呼聲很大,可是等他們走了,下一波客人卻遲遲沒有來。
那幾年,台灣的觀光看起來很熱鬧,但旅館、餐廳為了迎合低價團,一間間削品質、擠人數,房價越來越貴、服務卻越來越糟。
股市也冷得要命,指數在 4,000 多點徘徊,新聞台的財經主播臉上擠不出笑容。
薪水?我們那時候流行一句話叫「22K」,大學生畢業後領著這點錢,要房、要車、要存款全是笑話。
景氣差到政府要發消費券,6000 元一張紙,拿在手裡就像救急用的止痛藥。
2014 年,服貿協議像一把刀,切開了我們對未來的想像。於是,年輕人衝進立法院,成了太陽花。可是 324 你能清楚看見學生的頭被警棍敲破,血順著臉流下來。
我們在家裡看直播,心裡又氣又怕——氣的是為什麼要打人,怕的是如果換成自己站在那裡,可能下一秒就被拖走。
所以,當現在有人說「懷念馬英九時代」,我會想問——你懷念的是哪一個部分?
是陸客團擠爆景點、旅館品質崩壞的熱鬧?是股市 4 千點、22K 低薪的「安穩」?
還是學生被打到送醫的「言論自由」?
卻忘了那時候我們對未來有多無奈,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