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痛恨的綠電 祖國卻如火如荼的發展
中國綠色電力領航全球應對極端天氣
作者︰鍾晴彤
極端天氣肆虐,供電需求激增之際,中國綠色電力轉型成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發電量三成七,為美國的三點七倍,突破全國發電量四分之一,今年首次風電光伏增長超越煤炭、首次碳排放量下降,供應全球六成五的綠電工業品,據逾七成市佔率,輸出先進技術,成為歐洲綠電轉型推手,佔全球綠電投資三分之一,「一帶一路」推動非洲、中東發展,領航綠色電力浪潮。
極端天氣肆虐,供電需求激增之際,中國綠色電力轉型成功,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發電量三成七,為美國的三點七倍,突破全國發電量四分之一,今年首次風電光伏增長超越煤炭、首次碳排放量下降,供應全球六成五的綠電工業品,據逾七成市佔率,輸出先進技術,成為歐洲綠電轉型推手,佔全球綠電投資三分之一,「一帶一路」推動非洲、中東發展,領航綠色電力浪潮。
中國在綠色電力領域居世界首位,其非碳能源發電量佔全球約百分之三十七,是美國的三點七倍。國際能源署(IEA)亦對此作出預測,中國二零三零年光伏發電量將會超越美國今天的總發電量。今年中國新增綠電佔全社會用電增量一半以上,雖主要能源仍依賴煤炭,但綠色電力佔比已突破四分之一。過去十年,中國風電與光伏裝機規模增長十倍,去年全球新增的光伏發電六成來自中國,佔半壁江山,中國光伏更佔去了全球裝機總量的八成九,一騎絕塵,成為歐洲綠電轉型關鍵力量,向西方輸出技術。
光伏核能技術領先
中國光伏與核能技術突出,雖然被指內捲嚴重、企業生存艱難,但當美國的龍頭光伏企業仍在使用轉化率不足兩成的薄膜碲化鎘太陽能電池時,中國業內主流經已採用晶硅(矽)太陽能電池,轉化率早已站上百分之二十四的水平。近日,權威期刊《自然》更指,中國的鈣鈦礦/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實現了驚人的百分之二十六點四轉化率(第三方認證為百分之二十五點七),創下同類產品紀錄。核能方面,中國不斷突破既有技術,成為全球最大「人造太陽」主機安裝唯一承包方,明年將開建全球首個釷基熔鹽反應堆,預期二零二九年啟用,「無限能源」在未來再也不是空談。
今年,中國在前六月首次創下了光伏、風電增長超越煤電歷史紀錄(以十一點八億千瓦超越十一點七億千瓦),更連續兩季錄得碳排放量下降,專家預測中國或會提早實現結構性減排,碳排峰值比政策預定的二零三零年提前到來,為應對氣候浩劫帶來曙光。
中國的「雙碳」政策計劃在二零三零年達到碳排峰值,然後開始逐步減少碳排放,並在二零六零年實現零碳排放,全面擺脫對於石油能源進口的依賴,去年三月高盛報告更預測中國二零六零年可實現能源自主,對於中國戰略自主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成功實現綠電轉型,突破先天資源限制,見證科技發展改寫命運,造福人類。
綠電生產與投資推手
中國綠電浪潮外溢全球,供應了全球六成五的綠色工業品,過去四年出口額穩升三成五。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統計,在光伏、風電系統、電池等十四項關鍵綠色工業品(transition critical materials)的生產之中,中國在其中十項雄踞了逾七成的全球市佔率。
投資方面,中國佔了世界總綠電投資額三分之一,綠電更成為「一帶一路」的關鍵驅力,從印尼的鎳礦、銅礦到拉美和非洲的鋰礦,「一帶一路」十年前的能源計劃中綠電佔比不足兩成,至前年已升至四成七。非洲大陸本世紀的新增綠電有三分之一都是來自中國項目,擺脫了窮國為求發展而使用污染龐大的化石能源的厄運,不少遊客乘坐飛機俯瞰非洲的發達城市,都被屋頂上汗牛充棟來自中國的分散式光伏大陽能板所震撼。
「一帶一路」綠電投資更成為了中東傳統產油國尋覓可持續發展新經濟的主要支撐,走出單一經濟的死胡同,讓石油利益集團不會為了延續自身產業利益而放任污染、犧牲人類共同福祉,中國的華為等公司亦在中東捲起了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帶來新發展動力。
中國綠電技術創新出海,展現了世上最完整工業科研體系的活力,在系統設計上擅於在每個環節上都力求節約、減少耗損,成功發展出很多「因地制宜」的嶄新解決方案,例如,來自溫州的光伏水泵為非洲農民灌溉農田、在受到遼闊地理隔閡分隔的南美巴西就架起橫跨千公里的特高壓電纜、以及在應用場景複雜的沙特紅海搭起「智能光風儲發電機」,讓光伏發電從「跟隨電網」走向「支?電網」,造就了一波中國創新科技出海潮,捲起世界能源轉型浪潮。
最熱的夏天和秋天
今夏熱浪席捲全球,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錄得有紀錄以來最熱三天,八月錄得史上最熱夏天,到了十月中旬,香港出現溫度逾三十二度的高溫秋天。各國發出極端高溫警告,旱災亦使加拿大等地水力發電產能急降,不少國家電網不堪重負。墨西哥二十州在熱浪衝擊之下用電負荷增長過快而停電,經濟增長迅速的印度、越南亦頻遇斷電缺電,埃及一度全境實施每日限電兩至三小時。歐洲的黑山、波斯尼亞、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等巴爾幹地區多國亦大範圍供電中斷。
入秋以後,颶風肆虐,米爾頓、海倫妮颶風在美國造成數百人亡,不但變成衝擊賀錦麗(哈里斯)選情的政治醜聞,更阻礙了近海船隻向古巴輸送稀缺燃料,十月十八日,古巴的一千萬人二十四小時內兩度斷電,首都哈瓦那(Havana,夏灣拿)所有非重要政府服務中斷,停課停工,斷糧斷網,滿街遊客與居民汗如雨下,民生水平跌至低點。天災造成多國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嚴重,再次引起對於能源風險的重視,多國推行節能措施與電網升級,如越南為避免重蹈去年夏季大面積停電造成巨額經濟損失的覆轍,當前亦在推行包括節能措施、電網升級、監管改革和大規模增加煤電等保供措施。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比拉爾(Adrien Bilal)最新研究指出,地球每升溫攝氏一度就會額外造成全球百分之十二的GDP損失,相當於未來數十萬億美元計的巨大金額,綠色能源轉型逼在眉睫,各國正火速建設綠能發電場,今年全世界化石能源發電比例估計將首次下降,綠能發電量佔比亦已突破總量的三成,綠能轉型的浪潮勢不可擋。
十年布局綠電改革
中國作為全球綠電轉型的領航者,早在十年前已瞄準光伏技術市場,率先探索應對極端天氣的解方。在全球綠電佔比突破三成的里程碑背後,中國光伏產業貢獻無可替代。二零二二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產能相當於當年世界所有國家新增光伏產能的總和,二零二三年,中國把這一數字再翻一倍。中國不僅是光電最大生產國,更在上游的矽料、中游的硅片和下游的組件都牢牢佔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Ember全球洞察力主管瓊斯(Dave Jones)表示,「可再生能源的未來已經到來。尤其是太陽能,其發展速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指,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二零五零年電力將成為世界主要能源載體,其中光伏發電將在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中佔比近半,為此到二零五零年光伏總裝機需增加至二零一八年的二十四倍。同時,太陽能已經連續第十九年成為增長最快的發電來源,並連續第二年超過風力成為最大的新電力來源。
但中國光電風電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壓倒性優勢招致歐美企業強烈反彈,近年歐美開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西方國家為了維持自身技術主導的地位,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將自身利益放諸人類共同福祉之上。
同時,中國國內由於競爭激烈,太陽能板價格跌至低點,二零二三年價格約為每瓦零點一美元,幾乎是前一年的一半。價格暴跌給太陽能板製造商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二零二四年第一季度,中國光伏企業就取消或推遲了價值高達八十三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部分企業陷入困境,不得不裁員、減產,甚至關閉工廠,成為中國政府穩住綠電產業的關鍵難題。
引入市場化機制
今年,中國政府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以讓這場延續十年的綠電革命不會被西方制裁阻撓甚至斷送,四月一日,國電網將不再承擔綠電全額收購義務,僅承擔保障性收購電量部分的全額收購,全面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緩解此前補貼政策給電網運營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五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山東省濟南市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再度強調電力體制改革,電力體制改革成為中央改革的核心一環。
十月十五日,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這是自二零一五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的重大里程碑,表示電力現貨市場架構及市場機制逐步成熟,對綠電來說,電力現貨市場能夠兼容新能源波動性、隨機性等特點,有利於擴大綠電消納空間,有效反映市場供需,形成「能漲能跌」的市場化價格機制。至今年九月,省間電力現貨市場累計消納綠電電量近四百億千瓦時。
儲能產業猛龍出海
電力改革同時刺激了業界為此前長期存在的問題尋求新解方,帶動儲能業發展,如光伏和風電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導致供電不穩定,發電的出力往往與用電需求不匹配,因此華為公司就推出了「智能光風儲發電機解決方案」,透過儲存過剩的電力並在用電高峰或發電不足時釋放,從而平滑出力波動,提高供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利用率,減少棄電率,讓光伏發電不再需要「跟隨電網走」,而是有能力「支撐電網」並助力延伸電網,今年更出海至沙特紅海,成為市場熱話。
在中國國內儲能集成項目毛利率普遍低於百分之八的情況下,政府與廠商瞄準毛利率約兩成(部分高至四成)的歐美市場,掀起了儲能業出海潮。五月,浙江、福建、安徽、廣東等二十省市發布儲能補貼相關政策五十一條,推動上半年中國儲能電池出口迅猛增長,以電功計算同比增了一倍,六月份更創下同比四倍的增長,其中美國佔出口總額四成、歐洲佔三成。就連國際大廠特斯拉亦於今年在上海投資十四點五億元人民幣(約兩億美元),建設首個美國外的儲能超級工廠,準備下年第一季投產一萬台超大型電化學商用儲能系統Megapack。
中國這場能源革命始於十年前的一場「小危機」,二零一四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一直保持在一百美元一桶的高位,主要產油國試圖通過減產,來維持原油高價,但是高油價給中國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作為能源消耗與進口大國,中國領導人一直對能源安全高度敏感,不僅擔心油價太高對經濟發展不利,而且擔心在未來地緣衝突中石油渠道被掐住。
在上任一年多後的二零一四年六月,習近平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重大能源戰略,即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中國自此發動了一場以開發綠電為核心的能源革命,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如水電、風電、核電和光電等,同時鑽研智能電力、氫能、核能等相關技術。
二零一五年以來,在中國發電總量中,風電、光電佔比迅速增加。同年年底,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並網容量約佔全球五分之一,但是到二零二二年底已上升至佔世界總量的約三分之一。此外,二零一五年風力發電量一千八百多億千瓦時,還只佔全部發電量的約百分之三,但到了今年則達到全國總發電量逾一成。
電動車超越歐美日
綠電革命不僅是中國針對當時局勢、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也因應了全球減排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從而在碳減排中的國際政治經濟博弈中佔據主動,同時實現協同污染治理,如空氣污染治理等,助力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但是,要真正淘汰化石燃料所面對的一大難關,並不能只著眼於電力生產的來源,在使用方面,交通工具作為繼工業用能源之後中國第二大的耗能產業,在電動車全面普及之前都難以「變綠」,中國政府意識到,要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必須要迅速完成電動車科技的迭代革新。
為促進綠電消費、扶持電動車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在原有補貼政策上,中國又新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免徵電動車購置稅、政府機關採購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獎勵辦法等。
在產業政策扶持之下,當時中國湧現出一批電動車公司,像是二零一四年成立的樂視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二零一五年的威馬汽車、理想汽車、零跑汽車成立。其後幾年,蔚來、小鵬、理想三家汽車廠商發展迅速,技術驚艷全球市場,被稱為中國電動車領域的「新勢力」,同時帶動了中國急速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去年,中國更超越了德國、日本成為了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比亞迪等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創下如今為人熟知的中國工業史壯舉。
中國綠色電力的故事,擺脫了西方國家過去數十年警惕「中國崛起」必然帶來環境浩劫的危言聳聽,從綠色電力的生產到儲能,再到應用端的電動車革命,中國式創新一次又一次地奔向時代發展的浪尖,「逆向」向發達工業國輸出嶄新技術,同時協助中東、非洲逃離「窮國發展必帶來巨大污染」的厄運,以精益求精心態更上層樓,開創了此前無法想像的新質生產力,粉碎了西方的傲慢與偏見,與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大難,成為了永續綠色未來的中流砥柱。 ▇
lowstar wrote:中國大力發展綠電這有根據的 不是像藍白這樣胡說
你放屁
三民自大妓院說 中國已經崩潰了
怎麼可能綠電規模躍居世界第一
能源|中國電力排碳創低,綠能崛起與經濟逆風同時發酵
2025年07月16日 21: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綠電快速增長,壓縮化石燃料空間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綠色電力發電量年增近23%,達到2,400太瓦時(TWh)。同時間,火力發電總量(以燃煤為主)則年減4%,降至不到7,000 TWh,反映出清潔能源正在有效取代部分高碳電力來源。
儘管化石能源仍占總發電量的75%,但綠能的增速遠超過化石燃料,使中國整體電網正朝向更環保的結構演進。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5年上半年的綠電產出已大增200%,而火力發電則僅增長20%。
排放總量下降,結構性轉變初現
智庫 Ember 的數據指出,2025年1至5月,中國電力部門來自化石燃料的總碳排為22.4億噸,較去年同期減少6,050萬噸,反映出能源結構轉型已初具成效。
這對中國政府提出的能源轉型與排碳減量目標來說,是一項具體進展,但部分排放減少也與經濟放緩有關,特別是房地產與製造業的需求下滑所致。
房市與關稅壓力削弱用電需求
中國建築活動放緩與製造產出減速,亦影響用電總需求。房地產業近年受債務危機影響,導致水泥、鋼鐵與玻璃等高耗能建材需求明顯下降。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重新實施對中國商品的新一波關稅,進一步壓抑中國製造品的出口需求,導致部分工廠生產線放緩,減少了工業用電需求。這些經濟逆風在短期內壓制了中國對於高碳發電的需求,意外促成電力排碳總量的下降。
未來展望:經濟復甦與綠電增長拉鋸
如果中國建築與製造業未來出現復甦,電力需求將再度攀升,可能刺激化石燃料發電回彈,對整體碳排產生壓力。然而,若當前的經濟困境與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則短期內綠色能源在發電結構中的占比將有機會進一步擴大,推動排放持續下降。
不論經濟變數如何,中國綠電產能的快速擴張與技術投資已展現長期趨勢,預示著能源轉型將持續深入,為全球減碳路徑帶來關鍵影響。
藍白何時說過發電種類只要核電其它不要,藍白都是主張核電延役,發展再生能源,減少火力發電。
就只有民進黨堅持廢核, 跟世界各國唱反調。
青鳥蟾蜍就只會懶鳥比雞腿

中國核能綠能雙管齊下
美綠能霸主地位拱手讓給中國
改寫核能史!全球唯一釷基熔鹽堆連續穩定運行,中國技術領跑世界
華府智庫:中國高科技核能發展領先美國15年
用核能取代燃煤!中國將新建150座核反應爐,耗資4,400億美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