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你家隔壁開了一家超級好吃的「元氣早餐店」,老闆是一位很會計畫的阿姨。年初的時候,老闆阿姨心裡想:「嗯…我猜今年大概可以賣出1000個漢堡,這樣大概能賺到10萬元。」這個「10萬元的猜測」,就像是政府年初做的「預算」。
老闆阿姨的店裡有個規定,就是「一個漢堡賣50元」,這個價格清清楚楚地寫在牆上,不會隨便亂改。這個固定的價格,就像是國家的「稅法」,是大家都知道的規定。
結果,這一年裡,因為阿姨的漢堡實在太香太好吃了,大家都跑來買,連別的村莊的人都特地開車來!到了年底結帳的時候,阿姨發現她不是賣了1000個漢堡,而是賣出了1200個!
她按照「一個漢堡50元」的規定,總共賺了12萬元。阿姨最後賺到的12萬元,比她當初猜測的10萬元,還多出了2萬元。這多出來的2萬元,就是我們說的「超徵」。
最重要的是,阿姨有對你多收錢嗎?沒有喔!她賣給你的漢堡,一樣是50元,跟賣給其他人的一樣。她沒有偷偷漲價,也沒有逼你多買一個。她之所以會多賺錢,不是因為她對客人不公平,而是因為她的生意「比想像中還要好」!
把這個故事換成國家,就是:政府就像是早餐店老闆阿姨,它年初「猜測」今年的經濟狀況會如何。而「稅法」就像是漢堡的固定價格,規定了每個人和公司該怎麼繳稅。
如果這一年,台灣的經濟表現比政府猜測的還要棒,大家賺的錢、公司賺的利潤都變多了,那麼大家「依照規定」繳出來的稅,總金額自然就會超過政府當初的猜測。
所以「稅收超徵」,不是政府偷偷從你爸爸媽媽的口袋裡多拿錢,而是代表我們國家這一年的經濟活力,比專家們一開始預估的還要更厲害喔!就像那家生意興隆的早餐店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