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開心地跟大家分享好消息

台灣2025年上半年出口數字漂亮到不行
不只6月單月出口突破533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整個第二季出口也衝到1537億美元
年增超過三成。

這波「出口奇蹟」真正值得注意的
不僅僅是數字成長
還包含著一場安靜但劇烈的商業版圖轉移。

2025年上半年
台灣對美國與對中港的出口額都大約是790億美元
但這裡的關鍵不在數字相同
而在順差翻盤。

對美國的貿易盈餘高達552億美元
史上第一次超越中港的359億
代表美國正式從一個「重要市場」晉升為「出口靠山」。

這不只是數字的變化
而是一場地緣戰略與經濟結構的雙重轉彎:
中國還是最大貿易夥伴嗎?
答案從這刻起
開始動搖了。

出口的結構也大洗牌
過去的出口三寶是石化、面板、工具機
現在主角變成:
晶片
搭配AI伺服器。

光是6月
電子零組件
(主要是晶圓、先進封裝等)
出口就超過190億美元
年增31%。

資通訊產品出口更暴衝82%
AI伺服器、雲端資料中心核心硬體
這兩類商品合起來占總出口超過七成
創史上新高。

但我們也要小心
這種出口結構的單一化
也意味著高度集中風險:
美國打個噴嚏
我們可能半導體出口直接重感冒
AI產業如果踩煞車
整個資通訊鏈可能會冷颼颼。

更何況
美中科技戰還在持續升溫
台灣對美國出口愈多
自然也更容易成為貿易懲罰的目標
尤其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又沒有完全斷乾淨
這種「兩邊都沾」的情況
反而可能激怒美國
讓關稅成為下一波施壓手段。

如果說2024年以前
台灣還是半邊靠中國、半邊靠美國
那麼2025年的上半年
等於是一次經濟版圖的外交投票:
我們用貨櫃告別了中國
用伺服器擁抱了美國。

這不是一次出口創高而已
而是全球供應鏈大洗牌下的生存轉型。

我們賣出了這麼多東西
換來了亮眼的出口數字
但下一步
台灣不能只當世界的代工廠而是要成為價值與規則的參與者。

當美國的關稅一步步逼近
我們的每一個產業
不只是護國神山
還有生技、綠能、AI、文創、農業
都必須學會自己站穩
努力走出一條路
我們要打造的
是即使被課稅、被針對
也拿不走、課不掉的核心實力。

要讓世界因為我們不可或缺而買單
這才是台灣繼續活下去的方式。

離726越來越近
希望這個「出口奇蹟」可以為大家打氣
我們真的有進步
我們還要更進步。
2025-07-09 14:12 發佈
Harvey norman wrote:
台灣2025年上半年...(恕刪)


最後一句726 露出馬腳

妥妥的噁爛大內宣
wow-ouch

還好沒浪費時間看。

2025-07-09 17:15
colinucc

一隻噁心的網軍[拇指向下]

2025-07-09 23:13
這是好消息嗎?

這代表著美國課徵台灣高關稅的底氣更足耶


Harvey norman wrote:
台灣2025...(恕刪)
沒用啦 很多公司訂單都少很多了🥲🥲🥲
有點常識的都知道:六月好,第二季好,不就是美國開徵關稅前的拉貨潮效應嗎?

不要在投資版偷渡,帶政治風向啦!

「726」當然要出門投「不同意罷免」票
joe10291

我也是+1投不同意,搞得國家一團亂.

2025-07-09 23:45
tonysh71

[+1]

2025-07-10 10:33
笑死!

加計台幣升值效應,

出口直接打九折以上!

應該是今年最差表現!

利潤率低於十趴的直接賠錢賣!

還敢拿來說嘴?


Harvey norman wrote:
台灣2025...(恕刪)
這...
只是以前由陸廠直接出貨美國, 現在因關稅問題, 改由台廠出貨
六月大家都怕7月關稅恢復, 加大拉貨力道, 突然的爆衝只是一時的
別忘了當年中美貿易戰的拉貨潮, 全球下游及通路屯貨過多, 導致後面整整一年多的訂單低迷, 台積電還因此停線歲修好幾條產線... 當年股市低迷了一整年, 跌了快6000點
Harvey norman wrote:
但我們也要小心
這種出口結構的單一化
也意味著高度集中風險:
美國打個噴嚏
我們可能半導體出口直接重感冒
AI產業如果踩煞車
整個資通訊鏈可能會冷颼颼。
知道怕就好。
對美國貿易順差這麼高,
不曉得要被課多少稅...
大罷免大失敗~直接列入青鳥黑名單
大失敗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