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罷免」行動如火如荼展開,目前已有59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其中包含31名藍營立委、1位縣市首長與1名議員,已達法定門檻,政局愈發混亂。對此,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培哲表示,民進黨之所以積極推動罷免,是因為面對在野黨掌握的國會監督,如芒刺在背,想以「局部選舉」手段來改變上次大選結果,削弱社會對執政者監督力量。
陳培哲指出,政府要有良好的治理,不只需有法令,還得仰賴文官系統負責落實政策,政務官也需具備遠見與格局來推動改革。但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強而有力的國會監督,才能確保行政權落實,且不被濫用。然而目前台灣政壇亂象頻傳,包括司法在內的其他監督機制,早已臣服於執政黨,無法發揮應有的制衡功能,唯有民意選出來的立法委員能發揮制衡。
他認為,賴政府不滿國會有權監督他,於是策動一場不具正當性的「小罷免」,試圖以局部選舉顛覆人民在總統與立委全面選舉所做的整體選擇。他痛批這種作法狡猾,意圖用「小選舉推翻大選」結果,是對民主精神的否定,也傷害了選民的意志。
陳培哲強調,民主制度不是4年投票一次,而是在遇到政治危機時,人民必須挺身而出,捍衛民主法治。他呼籲全民認清現況,再次表達立場,堅定要求民進黨尊重國會選舉結果,接受監督與制衡的必要存在。
除了國會罷免風波,民進黨堅持推動「2025非核家園」,核三廠5月中除役後,台灣正式邁入零核電時代。然而,包含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內的多位海內外企業家都指出,台灣應發展核能,否則恐面臨缺電風險。近年來,民進黨對核能的態度也有微妙轉變,民間聲浪也趨於支持,但實際政策仍未展現開放彈性。另一項民意關注的是死刑存廢議題,社會多數仍支持保留死刑制度,但政府始終未正面回應民意。
對此,陳培哲分析,對內,總統賴清德對人民情緒與需求漠不關心,即便核能與死刑兩大議題若處理得宜,能爭取更多支持,他仍選擇無視,眼中看到的、只想鞏固的就是既有4成選票。對外,賴清德只認為對美國百依百順,才能得到美國支撐台灣,所以只在乎美國的看法與利益,不惜台幣升值,接受美國的高關稅,導致台灣民不聊生。
陳培哲說,要改變執政黨對內對外的不當作為,仍然是要回到代表大多數民意的立法院監督制衡,唯有挺過這次的政治風暴,台灣法治民主才能保護民眾的權利。
想必某些人是羨慕、嫉妒、恨吧?
看到他就想到疫苗審查專家,接著想到衛福部...
新冠疫情6月中大爆發?醫預估單週確診人數增 7警訊注意
衛福部在忙什麼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