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大罷免

反對大罷免

我反對常態化選罷的論點

一,治理失能風險

行政空轉:頻繁選舉導致政策短期化,例如地方政府為討好選民濫開福利支票,排擠基礎建設預算 。
人才耗損:政治人物長期處於競選狀態,削弱專業問政能力,加劇「選舉機器」導向的政治文化 。

二,社會成本失控

經濟負擔:單一縣市長選舉經費達數億,若每年舉行將擠壓社會福利與公共建設資源 。
民意疲乏:選民因政治動員過度頻繁產生冷漠感,反而降低投票率與民主正當性 。

三,民主品質惡化

極化螺旋:政黨為鞏固基本盤激化對立,例如將罷免操作成「抗中保台 vs. 親中賣台」的零和遊戲 。
信任崩解:選舉結果不斷被挑戰(如2024總統大選後的訴訟潮),削弱政權交接穩定性 。

@ 支持強化民主機制的替代方案

1,制度改革優先

《選罷法》配套:增設罷免冷卻期(如當選一年內不得提議)、提高連署查核標準,防止濫用 。
國會聽證權強化:透過聽證調查取代罷免,例如建立「立法績效評鑑」強制公開機制 。

2,審議民主深化

公民憲政會議:針對重大政策(如能源轉型、國防預算)舉辦跨階層審議式民調,降低民粹動員空間 。
數位參與平台:導入AI輔助政策模擬與民意彙整,提升公民參與效率(如愛沙尼國的「數位民主」模式) 。

3,政黨法規嚴格化

@ 政治獻金透明:即時公開金流並設定企業捐贈上限,降低財團與境外勢力影響 。
初選制度革新:強制政黨採用開放初選(如美國「開放初選」模式),避免派系黑箱操作 。

@ 關鍵結論

「民主不是只有投票」——頻繁選舉與罷免可能淪為「低品質民主」,反而背離權力制衡本質。台灣需在「直接民權」與「治理效能」間尋找動態平衡,重點在於:
建立「預防性民主」機制:透過聽證、審議、資訊透明防範失職,而非事後罷免 。
強化司法與公民社會監督:獨立檢調與深度調查報導,比罷免更能有效揭發弊案 。
推動「韌性民主」教育:培養公民辨識認知作戰與政策實質影響的能力,降低情緒動員空間 。

若僅聚焦選罷頻率而忽略制度配套,將使民主淪為「多數暴力」與「少數癱瘓」的輪迴,無助於解決核心治理問題。
來臉書FB加我 Line.ANurse 好友
2025-04-20 5:45 發佈
你反對他不反對,他反對你不反對

這就是民主社會的精神,你講的或

許都對,他講的也有道理,這樣才

會有進步,一切順其自然吧
multimedia007 wrote:
你講的或

許都對,他講的也有道理,這樣才

會有進步,一切順其自然吧


你覺得現在的民進黨是這種民主嗎?

如果有這種同意對方什麼的行為

也是為了背後更大的野心
喔,這麼反對那就修憲把罷免權刪掉啊。
==========================
憲法第17條規定:「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第133條規定:「被選舉人得由原選舉區依法罷免之」,罷免係憲法賦予人民之基本政治權利。選舉權作用在於選賢與能,罷免權的設計,則期使民選公職人員能自我警惕,並具有監督及汰換不適任之民選公職人員的功能。透過選舉權與罷免權之行使,可使政治以民意為依歸,落實真正的民主政治。
multimedia007 wrote:
你反對他不反對,他反...(恕刪)

是嗎?
若你敢反對他,你就是中共同路人了!
來臉書FB加我 Line.ANurse 好友
FB.Line.ANurse wrote:
multim...(恕刪)
如果反民進黨就是中共同路人,
那我也只能繼續反下去了!!

我是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人,
我終生反民進黨!!
tommy_kang wrote:
如果反民進黨就是中共...(恕刪)

可惜泛藍的"群龍無首"又不愛團結才會整天被小人們壓在地上霸凌啊!
來臉書FB加我 Line.ANurse 好友
wugoson

泛藍的很多是隱性的 不見得認同國民黨 但就厭惡民進黨

2025-04-20 11:33
FB.Line.ANurse wrote:
tommy_...(恕刪)
別擔心,即將出現!!
tommy_kang wrote:
別擔心,即將出現!!(恕刪)

辣個男人也是佛系的不夠強硬 也蠻多深藍的在排斥他。
以後若讓徐來領導泛藍的應該會更強大,所以現在泛綠最怕徐了。
來臉書FB加我 Line.ANurse 好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