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中國機器人及AI進展太快了

春晚表演機器人跳舞,不要小看這些動作,其實非常難的至於美國搞不出一群機器人跳舞;日本機器人是最早投入的,至於什麼屁都沒有,真他媽的白痴喔!
DeepSeek 中國AI,只用600億美金就與美國AI並駕齊驅。美國AI走的是堆疊演算法,自然需要大量硬件來支撐,好處可以促進產業賺錢,壞處電力汚染更嚴重及需要更強大硬件。然而中國AI發表後就打臉美國,人家開源你付費才可以用

最後來看看台灣本島
每天怕人民知道中國真實性,每天造謠中國,如今退步到只有貪污鬥爭,什麼建設及人民教育都沒有
人民只會嘴炮,人才變成奴才,最慘是變成黨側翼
2025-01-29 18:23 發佈
以老美為首的西方列強,以及他們豢養的徒子徒孫,又要開始抹黑、污衊、打壓中國了。
wychiu

大陸的邦交合作國甚至聯合國的盟友都比台灣多,真要拿大便丟,可能台灣的1450會吃的比較多!

2025-01-29 21:20
chi09

由羨生妒由妒生恨,誰該吃藥。

2025-01-31 9:08
kkk0001 wrote:
DeepSeek 中國AI,只用600億美金就與美國AI並駕齊驅


更正一下中國DeepSeek只用了600萬美金...

現在除了語音之外..也開放圖形..就是你用說的他幫你畫圖...

美國4大AI公司每一個AI公司至少花500億美金來架構....


臉書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25日在臉書上宣布,Meta今年投入AI的相關資本支出,預計將達到600億至650億美元,高於彭博彙整分析師預期的513億美元..

美國四家大型科技公司基於人工智慧(AI)布局,今年總計的資本支出正在朝遠超過2,000億美元的道路狂奔,明年還準備砸更多錢。
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上周都對投資人簡報了他們投入生成式AI所看到的好處,主張AI投資將能夠增強核心事業的表現,同時幫助降低營運成本。


大陸的AI實力已超越美國了....

DeepSeek一出來這些公司的股價應聲大跌...就是因為低成本且更聰明的人工智慧在DeepSeek上看到....


DeepSeek..是無償的..且開源讓你抄...美國這4大AI是收費的...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坦白講,就整體機器關節靈活性而言,波士頓動力還是比較高階...

基本上就是中美日德四大玩家,

美國技術目前仍是領先,
日本有某些商業特化領域,
中國未來明顯有產量優勢,外加政策引導,明顯要在2027年完成一定目標

之前還有看澳洲和德國法國,

德國的也還不錯,robco應該滿賺錢,都是專門協助商業自動化的,
法國機器人屬於搞笑擔當,很歡樂..
法國前期還可以,之後有點每況愈下,明顯處於劣勢,將來可能被德廠或美廠收走,


澳洲...
應該是貼牌吧?
不確定背後技術到底是美國還是中國,
也有可能都有
無敵娘娘槍 wrote:
坦白講,就整體機器關節靈活性而言,波士頓動力還是比較高階...


問題是波士頓動力Spot 機器狗已開放在美國發售,一組定價 74,500 美元

宇树科技展示了Go2机器狗的售价为1600美元..

差了46.5倍的價格...不是%是倍??

你覺得誰的技術比較強???

同價之下..美國還能技術領先嗎???
hsuan104

我長期關注Boston Dynamics的動態,技術很好~ 但一直被賣掉(哈哈~),成本跟售價都是進不了真正巿場,中國的AI機器人, 進步非常快,天才級別的稚晖君都跑去做AI機器人了, 他很強!!!

2025-01-30 23:23
bulldog2005

Boston Dynamics其實在開始的時候利用油壓方式,後面轉爲電能就注定落後了。現在應該是韓國人的公司了吧?公開比賽可以得知宇樹現在大幅領先。

2025-01-30 23:28
在雙方都使用同一家(NV)晶片,其操作語言也必定類似或相同
那麼為何成本相差100倍?
任何技術的突破,都是經年累月而成,沒有一夕而成
如果大陸CPU是量子電腦,那無可厚非,有突破點
但是同樣的CPU用相同的程式語言,而差距如此大,那不免令人懷疑其成果是否也問題
觀看其比較圖表,兩者是相近,不是突破也不是有所差距,這就是我看到的問題所在
bulldog2005

這個問題請你去問DeepSeek.我説了你也不信,不然問Gemini,Chat GPT也可以。其實結果不難。

2025-01-30 23:29
ekumo07666

同樣的電腦同樣的問題,別人要五分鐘我只用卅秒算完。不是我做假,是別人太菜。

2025-01-31 0:38
對岸的工資相對於歐美的工資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相同的支出可以聘請到十倍的人才

從某方面來說這是個不公平的競爭

葉問說: 我要打十個

就是那種感覺
EricChang

這怎麼能算不公平競爭?每個國家的國情、經濟、社會都不同,不能拿簡單的齊頭式平等來衡量,美國人享受高薪就要付出代價,中國物價低、工人耐操自然競爭力就強,不然你美國怎麼不去非洲找一個工資最便宜的國家來做?

2025-01-31 7:57
祕雕

[吃驚][吃驚]⭐

2025-01-31 8:36
歐美日一說要研發,價格都是百億美金起跳,但是工程師不願意加班,假期要長,分紅要高,福利要多,薪水更不能低!常常一個簡單舉手之勞的事,拖個至少一兩週,錢就很快但是無聲無息的消失了!在大陸就是有問題立馬解決,看淘寶上的訂製衣服或是家具就知道,速度超乎你想像,只要不要太貪便宜找沒口碑廠商,品質都在預期之上,價格也是台灣的1/2-1/3,更別提歐美日了,一樣一年,大陸的進展絕對大於美國三年的進度
無敵娘娘槍 wrote:
坦白講,就整...(恕刪)


機器人的問題在於續航力

現在的機器人研發,不管是軍用、商用、擬人化、地形適應搬運用途、無人機模式、水面或是水下探測用途、災害搜救、森林消防....

在操控上、平衡上、地形適應性、載重運輸...各種特性,因為已經有「先行者」的機型,新的幾種幾乎都是優化版本-用更好的零件、更適合的材料、改進的結構與設計、更人性化的溝通與操作介面

現在各家機器人的問題,都卡在續航力

受限於電池能量密度與電池重量,續航力都是「幾個小時」而已,大多數落在2~3小時的連續使用時間

這代表,這些機器人相關應用離不開都市,或是說電源-在野外則需要電源車、充電站

都市室內用途還好,跟掃地機一樣設個室內自動充電站就行

戶外搜救、軍事情蒐、戰場支援....的用途限制太多

除非有人突破續航力的問題

否則所謂的百家爭鳴、遍地開花,也只是彼此間的優化能力與成本競爭罷了
bulldog2005

請參閲寧德時代固態電池發展,謝謝。

2025-01-30 23:03
JasonQ

bulldog2005 2027才有機會小規模量產,不是嗎?況且,現在呈現出來的數據是增加40%能量密度,簡單對比相當增加30~40%續航力....3小時變成4.2個小時,還是無法擺脫續航力的問題

2025-01-31 1:25
wonder_liar wrote:
對岸的工資相...(恕刪)


不完全如此

中國有身為全球前三大人口國的人口紅利

加上中國刻意的提高教育水準政策支持下,就算是萬中選一的人才,人數也比其他國家多

可用的人才數多,能夠同時間進行的研發目標就比較多

一部分人走向創新研發
一部分人走向優化現有技術與設備

對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來說,當然朝向有力的方向進展

印度雖然也有人口紅利
但是種姓制度、社會階級與職業世襲制度、貪污與官僚問題,反而限制了人才的培育

這樣的狀況,就呈現出有限的聰明天才,卻沒有足夠多的人才可以支援技術研發

歐美有不少的大型軟體公司,陸續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

看中的不只是工作積極度與人力成本,而是研發中心在人才招募上的永續發展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