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點把命丟了」來台6年被黑道勒索、找警察也沒用...綠能外商泣訴:台灣從根裡就爛透
今周刊
更新時間: 2024年11月6日 週三 上午11:26
"在地勢力和黑道分子第一時間熱烈歡迎,到了現場,他們會拿出3瓶五十八度的高粱,叫你乾完才能走出去……。" 。年輕時考上某時報記者 被派駐地在南部,我當菜鳥記者的前幾天 就是遇到同樣的情境,而且是大中午 。學校只教喝啤酒 沒教喝高梁,,,我拷
在去年僅產出269億度綠電的台灣,發下豪語要在2026年,發出破天荒的550億度綠電,再度成為綠能業者眼中的笑柄。現實是,弊案拖垮進度,今年光電併網量幾乎腰斬。曾受政府大力扶植的綠能產業,從金童變棄嬰。
究竟是誰放任綠電蟑螂四竄?究其根源,繁瑣又模糊的綠能申請流程、無限擴大的地方裁量權,乃至不作為的公權力,都是這場災難的幫凶。
先從流程來看,申請一個光電案場,首階段送入能源署申請電業籌設許可前,須有地方政府同意函、地政機關意見書、併聯審查同意函等;接著取得土地變更和容許使用,過程更繁雜,一個地方政府又涉及經發處、地政處、交通處等,依業者經驗,整趟下來須會辦的單位至少10幾個起跳。
光是統合各單位,就得耗上大半年,且地方裁量權極大,意味著人人都有機會介入,任何一張許可都能卡住案場進度,自然創造出綠電蟑螂的利益空間。
綠能業者時間壓力緊迫,躉購費率逐年調降,還有銀行融資利息、土地租金等成本天天在燒。「當開發商走投無路,誰喊話能幫忙推進,一定會想辦法抓住這根救命浮木。」這位業者點名,制度繁冗才是最大禍首。
此刻,全世界都在拚綠電,業者們卻正盤算著加速逃離,棄守台灣市場。如同那位悲憤的外商X所言,打壞這副好牌的,不只貪婪的人們,還有不斷替他們創造棲身之地的失能政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