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906701879-430104
台電副總兼發言人蔡志孟今天(6日)下午出席工商時報舉辦的大南方高峰論壇,以《電力淨零與電網韌性轉型之路》為題專題演講,
他表示,
至2033年包括半導體及AI發展都計算進去,用電量約增加2~3成,預計淨增加1,151萬瓩,而台電將提供電力達1,786萬瓩,綽綽有餘去因應AI的爆發生成長。
就電源結構來看,邁向淨零之路,未來再生能源會占6成,其中光風電會到40~80GW,風電會到40~60GW,燃煤燃氣不會不見,但需搭配混氫、混氨,及碳捕捉,氫能約會占1成,這是未來淨零的路徑圖。
再生能源未來會變成主要的交易市場,因此綠能要設法擴大。
至於有哪些機組發電設備適合來橋接?蔡志孟說,煤很好用,但排碳空污很高,未來逐步除役,轉國安及災防的成緊急備用機組。因此最好橋接的能源是複循環的燃氣機組。
他說,光電只要陰天下雨發電效率就不佳;風電也有間歇性問題,所以為何要橋接燃氣,主因建廠速度快,建廠面積不大,升載速度快,半小時可從半載升至滿載,燃煤升載則要四至八小時,核能更是以天來計,燃氣還有另一優點就是碳排量很低,複循環燃氣機組排碳僅0.35公斤,比燃煤每度排碳約0.8公斤低近一半。
不過,蔡志孟說,要邁向淨零之路,綠能必須設法擴大,它是未來主要市場,主要交易的能源,從目前至2033年,每個年度年年都會有綠電加入供電,包括光風電及地熱,每年至少有2、300萬瓩,光電及風能在台灣占很大優勢,以台灣和赤道比,是在南北迴歸線太陽效率較好,而風電在台灣海峽廊帶是世界三大資源之一;而台灣從北至南都有溫泉,意味地熱的蘊藏量也很豐富。
台灣電力究竟夠不夠?
蔡志孟指出,至2033年,台電將半導體及AI發展的用電都估算進去,未來淨增加負載約1,150萬瓩,較目前成長20~30%,但不計算再生能源,扣除除役大型機組,台電準備的淨供電能力達1,786萬瓩,以目前台電準備的發電量在未來十年是充足的,綽綽有餘足以應付未來負載需求。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906701879-430104
nt24759 wrote:這個官員真厲害,到底在鬼扯甚麼?『碳排量很低』是甚麼鬼?
燃氣還有另一優點就是碳排量很低,複循環燃氣機組排碳僅0.35公斤,比燃煤每度排碳約0.8公斤低近一半。
用複循環燃氣機組是排少一點碳,但是還是很多好嗎?
nt24759 wrote:對,燃氣電廠升降載快,但是沒人故意這麼用。
所以為何要橋接燃氣,主因建廠速度快,建廠面積不大,升載速度快,半小時可從半載升至滿載
燃氣電廠升載時會產生大量的NO2,是汙染最嚴重的時候。

拜託,不要再以為燃氣電廠汙染少了。
燃氣電廠在高溫運作下產生非常大量的NOx。
自從大潭電廠運行後,只要風稍微小一點,
新屋觀音海邊一定是灰矇矇的。
這些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睜眼說瞎話,
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