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減核、增綠的代價

台電接連二年重大虧損,即使有政府補貼500億,累積虧損仍達3820億,對外說法都是燃料費用大增所致,但實際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算一下
依台電官網資料,
平均電價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196&cid=4233&cchk=7787ca65-80c1-4ea8-8988-6a4ec1e15e55

台灣減核、增綠的代價

發電成本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196&cid=4234&cchk=f2a96850-f33e-4d23-b630-8fee00cd1a76

台灣減核、增綠的代價

發電量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12&cid=120&cchk=f3a1b1e0-03e5-45fa-b72e-b28c5cb94f37

111年及112年的平均電價分別為2.7246及3.0727元/度,
核電111年與112年的發電量分別是229億度及171億度,發電成本分別是1.49元與1.39元
所以核電所貢獻的盈餘分別為282.9億與288.6億,如果與以往核電年發400億度的情境相比較
111年與112年的減核代價分別是210.9億與384億
再生能源111年與112年的發電量分別是216億度及243億度,發電成本以外購電力計算,分別是4.75元與5.2元
111年與112年的增綠代價分別是438億與517億
所以這二年減核、增綠的代價分別是649億與902億,分別佔台電當年度虧損2675億、1985億的24%與45%。
整理如下表格

台灣減核、增綠的代價

雖然綠電已造成台電重大虧損的原因之一,但量能仍嫌不足,未達政府目標,而核電已如期或提前下線
只能靠加大火力發電比例來因應,由下圖依能源別繪製的趨勢圖可看出這幾年燃煤沒什麼減少而燃氣比例則大幅增加

台灣減核、增綠的代價

而火力發電不管是燃氣或燃煤,這二年都因烏、俄戰爭而使燃料成本大幅提高
所以燃料費用大增只是台灣這幾年能源轉型的必然結果,只是碰到戰爭這個因素將它放大而已
政府一直告訴我們要展綠、增氣、減煤、非核,卻從來不提這些能源轉型的經濟代價
台電自詡與台灣物價上漲的消波塊,卻把自己的核能這個消坡塊給削了,讓自己直接面對燃料費用高漲的海嘯第一排
其結果最後還是由全體國民共同承擔,如果低價的核能持續降低(明年即將歸零)、高價的綠電未能由真正需要的人來承擔
那每年的虧損還是會持續下去,淨零排碳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2024-03-12 11:41 發佈
現在都推給別的國家因為俄烏通膨漲電價,
悄悄抹除核能便宜每度一塊多,跟風電太陽能每度五六塊的印象
代價就是 : 綠肥我瘦
綠電不讓台電全部自己做,而是要台電用比較高的價格去向民間購電,這樣搞不虧損才有鬼。
確定?

要不要看看近兩年燃煤價格?
seatree wrote:
綠電不讓台電全部自己做,而是要台電用比較高的價格去向民間購電,這樣搞不虧損才有鬼。


自己賺就沒搞頭了

更何況 又不是第一次買電

我去仔細分析台電公布的109年到112年(到Q2)的財報,跟他們的電價費率審議會提出的各項發電與燃料成本跟購買(民間電廠)電費用。110年的時候台電還有近500億的營業利潤 (2014年之後台電就年年都有盈餘而且是幾百億的稅後淨利)

110年(2021)跟112年(2023),台電本身的總發電量實際上從1815億度降到1687億度。短少的120億度就是核電退役從260億減少到160億度跟燃煤發電稍微降低導致, 天然氣跟燃煤發電加起來這兩年基本上沒變, 天然氣發電量從104年逐漸上升到109年就達到巔峰,近兩年逐漸用來替代稍微減少的燃煤發電。但是從成本上來看,110年燃煤成本總計800億元, 但112年總計1800億元,增加了1000億。天然氣110年總計1300億, 112年增加了一倍到了2600億。核2機組退役只讓核燃料成本從88億減少到70億只是個零頭。發電缺口基本上是從民間電廠購電來彌補(IPP跟綠能再生)。IPP(民營燃煤跟天然氣)購電量基本上維持只稍微增加(從400多億度增加到近450億度),但IPP購電總成本從原本1000億左右增加到快2000億。再生能源購電量從90億度增加到180億度,購電成本從450億增加到950億。增加的130億度電就拿來填補台電的發電缺口,但多花了1500多億元(從每年1500億增加到3000億)。而台電內部的雖然發電量稍微減少但燃料成本則增加了至少2300億。燃料成本增加跟購電成本增加這兩項因素疊加(購電成本有部分也是反應民營電廠燃料成本),不意外的直接導致台電111年跟112年的虧損(從年營業利潤淨500億變成虧損2500億)。

但從公布的112年9月19日「第2次電價費率審議會」會議資料中可以發現
https://www3.moeaea.gov.tw/ele102/Content/Messagess/contents.aspx?&MmmID=654246034164516005&MSID=1220254466010603346

2023年下半年度跟今年初的燃煤跟天然氣燃料費基本上已經恢復到2019年時的水準(2022年俄烏熱戰前,已經因COVID實際上來到一個低點,比前幾年還便宜),所以就算燃料已經購買的虧損需要填補以外,今年該要恢復到以前的水準跟成本才是。但是發電結構改變(購電跟綠電)產生的額外支出(多花500億來購買100億度電, 但只減少核電成本不到20億),只要政策不變還是會持續增加虧損(就算燃料成本跟借貸還有通膨產生的支出不計,還是會虧掉過往可能實現的盈餘,更不用說越來越仰賴沒規模經濟效益的民營電廠)。也就是結構性的轉變讓台電就算維持現有規模也要增加至少10%~15%左右的成本(就算所有的外部因素都跟110年前一樣,而且還沒有盈餘)。
hhp
hhp 樓主

歡迎理性討論,我是簡化問題,不分外購或自發電,直接以台電的平均電價成本來計算。

2024-03-13 7:41
77竟還沒進來!
想說應該會進來反駁的說.

本來能源這塊只是加法問題,硬要搞成乘法問題...
接下來就是見證人民買單的時刻了!
kantinger wrote:
確定?要不要看看近兩...(恕刪)


如果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增綠減煤的話,又何懼煤碳原物料價格上漲
而且還可以提早將中火、興達這種老舊、低效率的亞臨界鍋爐提早除役
除了降低空污之外,降低碳排放的效益也是最大。
只是當前政府採用的是增綠減核,二者都是零排碳,
對於目前國際主流議題的降低碳排放根本沒有助益
只是滿足了民進黨早已過時的反核神主牌意識而已
kantinger wrote:
要不要看看近兩年燃煤價格?
要不要看台電發電成本
電價成本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