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鍾年晃:歷史洪流產物,不應有兩套標準

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鍾年晃:歷史洪流產物,不應有兩套標準

住眷村的人,

由政府編列數千億預算進行改建,然後配售給原住戶,

他們辛苦幾十年終於換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之所。

鍾年晃反問,但是礦區工寮呢?

煤礦業沒落之後,他們再也無人聞問,

房子舊了、破了,只好自己想辦法改建。







2023/12/20 00:55:14

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 鍾年晃:歷史洪流產物不應有兩套標準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賴清德。(圖/賴辦提供)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新北萬里老家,成為政治操作的攻擊標的,實際上,位於中幅里的舊厝早已無人居住,只有賴的親戚會定期打掃;

加上這是賴副總統出生的地方,竟被誣指為違建,令人遺憾。


對此,資深媒體人鍾年晃憶及自己童年時期,
父親在煤礦公司任職的家庭生活點滴,強調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
兩者都是那個時代所遺留下的產物,若以現代的法律觀點稱之「違建」是莫大羞辱,也不應有兩套標準。



鍾年晃昨(19)日深夜在臉書以「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為題發文回憶,由於自己父親工作的緣故,他小學之前,絕大多數時間都住在新北市(當時台北縣礦區,自己出生在平溪,後來搬到石碇,在民國50年代,這裡都是北台灣著名礦區。





鍾年晃表示,幸運的是,因為他的父親是煤礦公司職員,所以不必住在簡陋的工寮,至少可以入住公司配發的磗造員工宿舍,「我們只有電,沒有自來水,煮飯、洗澡要燒煤炭,一大竹簍的炭就放在廚房大灶旁邊」。

鍾年晃回憶,每隔一段時間,公司會派運煤的大卡車,載著職員和家眷到台北市中央果菜市場補給,順便到附近採買生活必須品。偶爾也會有小販用鐵牛車載一些小物到礦區叫賣,這是他童年極少數接觸外人和「逛街」的經驗,絕大多數時間,他都是和鄰居小孩成群結伴在礦區附近探險。

鍾年晃說,礦工因為收入較低,所以他們除了工作時間外,也沒什麼休閒娛樂,最多就是三五成群在門前空地打打牙祭,他們所住的地方,就是最近因為選舉討論很熱門的礦區工寮。

當時的礦工大多是外地來謀生的單身漢,他們所住的工寮其實也稱不上房屋,就是用木板釘成四面牆,屋頂很薄的馬口鐵或鐵皮蓋著,這種環境夏天熱得像烤箱,冬天就是個大冰箱。

鍾年晃指出,工寮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是家常便飯,屋內隨便用布簾隔開兩張床就是隔間。這就是當年礦工的生活環境,現代人應該無法想像,但他們就是這樣胼手胝足養活自己和下一代,同時也成為台灣經濟起飛的無名英雄。

鍾年晃表示,和他一樣有相同成長經驗的數萬名小孩,童年最深刻的回憶通常都是不幸的悲劇。當時入坑採礦的風險極高,當礦工坐上台車進坑,誰都不知道能否看到隔天的太陽。就連父親這樣不必每天進坑的職員,都在一次爆炸中僥倖逃過一劫,至今他腿上還留著一顆米粒般大小的石頭,那是當時被震波帶起的砂石擊中的痕跡。

鍾年晃憶及,小學3年級時,他的父親離開礦區,轉職到台北的公司任職,自己也就讀台北市的小學,當時他班上有個死黨,家就住在富台新村(現在忠孝東路五段、虎林街口附近),有一天自己到他家玩,一進客廳,一種熟悉感油然而生,

因為對方家和他以前看過的礦區工寮幾乎一樣簡陃,牆壁也是木板釘的,屋頂一樣是鐵皮,後來才知道,

原來那是眷村,是用來安置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灣的人所住的家。

鍾年晃說,這些人跟隨國民黨政府來台,多數人都是孓然一身,政府隨便找了一塊地,告訴他們暫時住在這裡,過幾年就回中國去了,

所以他們就地用木板搭了房子,用鐵皮蓋了屋頂,從來也沒有人想過要申請執照。

鍾年晃提到,他們住了幾十年後,房子老了,人也老了,但還是住在台灣,也不知還要繼續住多久,於是手邊攢了一點錢,就把木板、鐵皮拆掉(就算不拆也爛得差不多了)改建成磗造,有錢一點的就用鋼筋水泥。現在大家去朝聖的所謂老眷村,多數都是屬於這一型,但並非最原始的樣貌,而且也幾乎都沒建照(但是沒有人稱呼他們違建)。

鍾年晃說,故事講到這裡,聰明的臉友應該已經了解,為什麼他說「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是什麼道理了吧。

其實,兩者都是那個時代所遺留下的產物,只是後來兩者際遇卻有天壤之別。

鍾年晃表示,住眷村的人,

因為有執政者主動發現問題,

由政府編列數千億預算進行改建,然後配售給原住戶,

他們辛苦幾十年終於換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之所。

鍾年晃反問,但是礦區工寮呢?

煤礦業沒落之後,他們再也無人聞問,房子舊了、破了,只好自己想辦法改建。

但是台灣礦業源自日治時期,許多即存的礦區工寮當初蓋的時候,根本沒有申請,也不需要任何執照,改建的時候又要向誰申請、如何申請呢?

鍾年晃指出,如果說礦區工寮已存在數十年,甚至在現代都市計劃或建築法規出現之前就已經有的,用現代的法律觀點稱之「違建」,那是莫大的污衊和羞辱,畢竟責任不在他們,而是幾十年來政府忽視所造成的結果。

鍾年晃強調,你可以批評,賴清德當立委時沒有積極為礦區工寮合法化請命(他當時如果做了,一定會被批評自肥),但請不要將「違建」兩個字套用在全國相同情形大約6000戶的住戶身上,因為這對他們不公平,他們沒有佔任何人的便宜,畢竟礦區工寮和眷村都是歷史洪流所造成的產物,不應該有兩套標準。

2023-12-20 10:34 發佈
工寮都新增為豪宅 還算是工寮?


走私可以算是超買?!
啊就是違建啊...
真不愧是內建被動雙標技能的政黨...
如果賴副是一般的國民,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情他,但是他當了幾年的立法委員?幾年行政院長?幾年的副總統?還要百姓同情他,就一句話“”噁心”。
ebola01 wrote:
鍾年晃說,礦工因為收入較低

礦工收入低???這是跟誰比???
相對當時的一般人,礦工收入不差吧
民國59年基本工資600元,公教人員月薪1500元,但是礦工按日計薪一日150元,領班可達將近200元,月收入可達3~4千元,是當時非常高薪的工作,吸引大批中南部移民北上搏命採礦謀生。
礦工在煤礦沒落前的問題應該是危險性高,不是收入低
而且眷村是公家的,採礦當時是公家的嘛
照顧礦工是這些礦業主要負責的吧,怎麼會扯在一起
Blues0722

明明礦工在當時是高薪行業, 這鍾名嘴也是很愛扯謊!!

2023-12-20 11:04
真會鬼扯, 一個是軍眷眷村住宅跟一個臨時住所的工寮(宿舍之類的)本來就不一樣, 還要硬搞成是一樣的概念!!
說礦工薪資低更是在胡扯, 礦工在當時可是高薪行業, 相對應的風險也高, 但這是自己選擇, 怪不了他人!!
ebola01 wrote:
資深媒體人鍾年晃憶及自己童年時期,
父親在煤礦公司任職的家庭生活點滴,強調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
兩者都是那個時代所遺留下的產物,若以現代的法律觀點稱之「違建」是莫大羞辱,也不應有兩套標準。

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鍾年晃的平生
他應該沒住過礦區工寮...
他父親是公司員工 住的是宿舍

照他的經歷來說
他可能連看過工寮都沒看過~

------
賴副說他住工寮
怎麼現在一堆人也住過工寮...Orz
他是在公三小?眷村是國家蓋給三軍的軍士官兵及眷屬居住的,礦區工寮是礦業公司配發的,懶覺比雞腿,不同的東西當然是不同的標準。以前眷村的違建同樣被政府強制拆除過,那為什麼礦區工寮的違建就不能拆除?
要講礦工對台灣的經濟多大的貢獻,難道農民對台灣經濟的貢獻比礦工低、日子過得比礦工爽?結果農民不只要自己花錢買農地,還要自己花錢去蓋農房,礦工就比農民可憐嗎?
綠營一貫的手法就是先賴皮說查無不法,再說別人也一樣如何如何,搬出法令之後又變歷史共業,反正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不會有錯啦!

拿眷村跟工寮比真是不倫不類,眷村是政府蓋的,工寮是自己搭建的。所有違建都是歷史洪流產物,民進黨完全執政,有本事修法通通變合法,皆大歡喜好不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