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鍾年晃:歷史洪流產物,不應有兩套標準
住眷村的人,
由政府編列數千億預算進行改建,然後配售給原住戶,
他們辛苦幾十年終於換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之所。
鍾年晃反問,但是礦區工寮呢?
煤礦業沒落之後,他們再也無人聞問,
房子舊了、破了,只好自己想辦法改建。
2023/12/20 00:55:14
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 鍾年晃:歷史洪流產物不應有兩套標準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賴清德。(圖/賴辦提供)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新北萬里老家,成為政治操作的攻擊標的,實際上,位於中幅里的舊厝早已無人居住,只有賴的親戚會定期打掃;
加上這是賴副總統出生的地方,竟被誣指為違建,令人遺憾。
對此,資深媒體人鍾年晃憶及自己童年時期,
父親在煤礦公司任職的家庭生活點滴,強調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
兩者都是那個時代所遺留下的產物,若以現代的法律觀點稱之「違建」是莫大羞辱,也不應有兩套標準。
鍾年晃昨(19)日深夜在臉書以「礦區工寮就是礦工的眷村」為題發文回憶,由於自己父親工作的緣故,他小學之前,絕大多數時間都住在新北市(當時台北縣礦區,自己出生在平溪,後來搬到石碇,在民國50年代,這裡都是北台灣著名礦區。
鍾年晃表示,幸運的是,因為他的父親是煤礦公司職員,所以不必住在簡陋的工寮,至少可以入住公司配發的磗造員工宿舍,「我們只有電,沒有自來水,煮飯、洗澡要燒煤炭,一大竹簍的炭就放在廚房大灶旁邊」。
鍾年晃回憶,每隔一段時間,公司會派運煤的大卡車,載著職員和家眷到台北市中央果菜市場補給,順便到附近採買生活必須品。偶爾也會有小販用鐵牛車載一些小物到礦區叫賣,這是他童年極少數接觸外人和「逛街」的經驗,絕大多數時間,他都是和鄰居小孩成群結伴在礦區附近探險。
鍾年晃說,礦工因為收入較低,所以他們除了工作時間外,也沒什麼休閒娛樂,最多就是三五成群在門前空地打打牙祭,他們所住的地方,就是最近因為選舉討論很熱門的礦區工寮。
當時的礦工大多是外地來謀生的單身漢,他們所住的工寮其實也稱不上房屋,就是用木板釘成四面牆,屋頂很薄的馬口鐵或鐵皮蓋著,這種環境夏天熱得像烤箱,冬天就是個大冰箱。
鍾年晃指出,工寮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是家常便飯,屋內隨便用布簾隔開兩張床就是隔間。這就是當年礦工的生活環境,現代人應該無法想像,但他們就是這樣胼手胝足養活自己和下一代,同時也成為台灣經濟起飛的無名英雄。鍾年晃表示,和他一樣有相同成長經驗的數萬名小孩,童年最深刻的回憶通常都是不幸的悲劇。當時入坑採礦的風險極高,當礦工坐上台車進坑,誰都不知道能否看到隔天的太陽。就連父親這樣不必每天進坑的職員,都在一次爆炸中僥倖逃過一劫,至今他腿上還留著一顆米粒般大小的石頭,那是當時被震波帶起的砂石擊中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