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振興券對購買者及商家潛藏的風險?

振興券發行日為7月1日,開始使用日期是7月15日,商家收到後開始兌回現金日是7月23日;

振興券雖是政府發行,但不是真正的貨幣,有許多使用限制,尤其無法購買外幣或黃金;
購買者取得振興券後,如果出現劇烈的匯率貶值或惡性通膨,手中的持有的振興券將因購買力下降而貶值,而商家也可能因同樣的擔憂而不願收振興券,造成振興券可能失去流動性,如同廢紙。

這個風險來自發行日與使用日期,與商家換回現金的日期時間差,會不會發生? 希望有貨幣銀行的專業解釋一下.....
埋冤國有35%低智失憶並集體罹患重度"失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選民,投票率87%
2020-06-04 12:34 發佈
其實振興券有點類似政府發出,選擇性抬頭的支票,但這個政府的信用......待考!

所以振興券最好是等到7月下旬商家可以兌換時再領,一領完就立刻用完;

商家一收到隔日就換為現金,最安全。
埋冤國有35%低智失憶並集體罹患重度"失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選民,投票率87%
eheart wrote:
其實振興券有點類似政(恕刪)


所以有人說...發現金..不會振興經濟...會被存起來...

說真的這些人就是被洗腦........

問一百個商家...這一百個商家絕對會想搶現金而不是啥XX劵...

那麼商家為了搶現金..會做出各種優惠....而且是全國的商家..都會想搶..

到時候..優惠滿天飛....老百姓拿到這三千現金...會是笨到拿去郵局存起來??

還是拿去購買民生用品或是更多原本想買卻在觀望的商品???

聰明人就會知道
最大風險

濫發數量 總量未受控制 無監督機制

製造發行成本不受控制 無法監督

實體電子假劵 無法分辨 無法監督
eheart wrote:
購買者取得振興券後,如果出現劇烈的匯率貶值或惡性通膨,手中的持有的振興券將因購買力下降而貶值,..................而商家也可能因同樣的擔憂而不願收振興券


問題不存在, 或是說與券無關
因為相同的問題會也同時發生在貨幣上, 你說的是預期嚴重通膨時, 有貨物的商家不願意賣出貨物(因為拿到的錢幣(或振興券)將會貶值), 如果發生問題是整體一致的跟券不券無關

簡單講在目前的設計下, 政府擔保等同現金, 所損失的就是兌換的成本
其實【券】是政府玩的騙人文字遊戲

就像過年收到紅包

有額外一筆錢,自然會消費

所以每年過年都有一波市場行情

發錢2000元,多出來的錢自然會創造出消費
如果這次振興券一次是領個200萬還是2,000萬的,
才需要擔心什麼通膨等問題吧..
生吃都不夠了, 還在擔心能不能曬乾存起來...
effo wrote:
問題不存在, 或是說與券無關
因為相同的問題會也同時發生在貨幣上


振興券其實和美國聯儲局無限制購買公司債都是不同形式的QE,也就是變相的增加貨幣供給;

之所以沒發生通膨,是市場的購買力不足所致,但是美台有一點很大的不同

美元在"國力支持"+"國際化"的程度,是台灣不能比的;

台灣在振興券發行下等同貨幣供給大增,是不是一定不會通膨就很難說....

當然,蔡英文政府是希望出現"可控制的通膨",那是另外一個可探討的話題。
埋冤國有35%低智失憶並集體罹患重度"失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選民,投票率87%
關於振興的胡思亂想
就請央行印個幾百億鈔票,上面加印標示(如:振興、好棒棒、台灣加油....等等,隨便!),透過行政系統發給大家,然後規定金融單位,在一定期限內(今年底、明年中...隨便!)不得將這些標註的貨幣收存或換匯,這樣不就可發揮通貨最大流通價值。
eheart wrote:
振興券雖是政府發行,但不是真正的貨幣,有許多使用限制,尤其無法購買外幣或黃金
如果出現劇烈的匯率貶值或惡性通膨,手中的持有的振興券將因購買力下降而貶值,而商家也可能因同樣的擔憂而不願收振興券,造成振興券可能失去流動性,如同廢紙。
...(恕刪)

人民必定抱怨振興券沒現金好用,或者抱怨還要先拿1000元兌換等等問題。

至於振興券的本質是促進市場消費動能,原本就不是要讓人民投資用的,拿不能購買外幣、黃金來講就歪樓了。

如果有不願收振興券的,可能會以小攤販為主,有攤商理由是:「都夠忙了哪有時間去兌換?」
人反對一件事情的理由百百種,但不見得就會說實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攤商持券兌換,其實也意味著實際營業額到底是多少也很容易見光死。

至於一般商家怎麼看?吵是有可能,但吵歸吵,沒看過有多少生意人有錢賺會怕麻煩的,都從過年哈到現在了,再怎麼覺得不方便,有現金流入袋還是比較重要,看願意收券的店家賺飽飽,自己忍著不收券?總不會準備讓員工還是房東養。

會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什麼叫彈性,政府不允許用在網購,受疫情衝擊相對小的網購業者反倒想主動爭取。

因為匯率而貶值是有可能,但貶值的話,即使發現金也是一樣會貶,但要是真在發現金後貶值,那也別指望發現金會比較好,遇到現金貶值時反而可能會讓人民消費上更容易縮手。

其實無論發現金還是消費券、振興券,效果都很有限,甚至可以說不好,那為什麼國外還要發現金?

經濟受挫時,政府無法什麼都不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先發現金救經濟,不發現金、不發消費券,各國政府其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當然從人民角度看,現金真的是比消費券、振興券好用,這點毫無疑問。

只不過,不管是現金還是消費券、振興券,代表的都是債務,先預支以後的錢來花。

不用羨慕日本灑了大把的日幣給人民,人家好歹是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疫情這麼嚴重,有他不得不為的壓力,但要是不能順利救市,這些支出以後都讓日本政府有得瞧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