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預計在國慶連假後請假的消息傳出,引來不少爭議,韓國瑜競選辦公室副執行長謝龍介今證實,韓國瑜將在16、17日開始請假,全心投入總統選舉,謝龍介說,韓國瑜對於高雄市有承諾,但經費、建設完全受到民進黨執政的中央政府阻擋,眼見已幾乎不可能完成承諾,「唯有取得中央政權,才可讓高雄變更好」。
謝龍介說,「上山是一天,下海也是一天」,以客觀持平看法,韓市長對高雄市有承諾,但經費、建設完全受到中央阻擋,要如何完成他對高雄市民的承諾?眼見已幾乎不可能,唯有參選總統取得中央政權,才可以讓高雄變得更好。
不過,部分高雄市民對於韓國瑜要選總統表達不滿,謝龍介認為,這些不諒解的朋友,就算韓國瑜不離開高雄,他們也一樣不諒解,這時候韓若不請假,每天在議會成為焦點,由民進黨的議員替蔡英文攪和,再傳送到全台各地,透過網路全面性散播負面訊息,與其這樣,許多人就建議韓國瑜應該請假全心全意投入選舉。
謝龍介表示,韓國瑜請假之後就能跟蔡英文「直球對決」,讓大家看清民進黨執政3年多造成台灣要亡國是韓國瑜責任嗎?是在野黨責任嗎?此時雙方也可以把政策提出來辯論交鋒,看誰能讓中華民國經濟更好,路能走得更廣、更遠。韓國瑜請假後預計19、20日到台南與6名立委參選人造勢跑活動,剩下不到3個月時間國民黨絕對會全力以赴。
========================================
高雄市長韓國瑜昨(17)日晚間開臉書直播,他拜訪酒吧、喝調酒,並談論經濟政策。韓國瑜提到,高雄犧牲環境,以一個城市力量,撐起台灣重工業發展,「全台灣人都欠高雄人」。
韓國瑜要發展高雄經濟,他說,高雄犧牲環境,撐起台灣重工業發展,「全台灣人都欠高雄人」,中央應該要回饋高雄;但行政院長一上任,要高雄重寫前瞻計畫補助款計畫,你希望高雄失敗、窮困,還是韓國瑜跌倒?「我不可能會接受!」
韓國瑜說,中國這市場能幫助高雄經濟發展,所以他在兩岸論述質疑中央,要怎麼帶領2300萬人走這條路?他呼籲中央要多幫助高雄,「高雄成功,就是南台灣成功,就是全台灣成功。」
還是他現在才發現以前國民黨政府長期重北輕南呢??
=========================================================
以下資料取自維基百科...有關高雄負債的紀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9%9B%84%E8%B2%A0%E5%82%B5
財政收支劃分法
按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所定分配公式分配予地方政府,直轄市分配比率之指標及權重為轄內營業額(50%)、人口數(20%)、土地面積(20%)、財政能力(10%)。研究顯示,中華民國現行之「財政收支劃分法」給予直轄市政府的年度收入規模不足以負擔地方直轄市政府所承擔之年度支出責任,這個問題導致直轄市財政產生龐大負荷。[1](台北市政府除外[6])
陳菊市長曾於2015年表示,高雄市政府承擔公職退撫費以及18%利息的高額公職退撫費,每年都要花上百億元且年年成長,然而當時的中央政府卻不願面對年金改革,全數交給地方政府負擔。除此之外,縣市合併,市府配合中央政策必須重新印製標示等額外支出百億元,加上諸如公務員加薪卻不改革年金等「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現象,導致高雄市政府又必須多負擔數百億元等。[7]
中央地方之財政主從關係
中央政府在財政上的高度控制,使得地方政府經營財政的能力有限,也降低其財政努力意願。 這連帶影響了高雄市政府的財政績效。[1]若地方政府獲得的年度收入與年度支出的權責能增加,預期將促進地方政府財政努力的動機,連帶提升高雄市政府的財政績效。[1]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
研究指出,當前「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的分配中,「營利事業營業額」所佔之權重過高,導致高雄市政府所獲之年度統籌分配稅款不足以支應被賦予之政策推行責任。[1]高雄市政府曾稱此現象為「中央請客,地方買單」。[8][9]
國民政府長期重北輕南,撤退來台後在高雄設立許多高汙染的國營重工業,國公營企業在高雄製造汙染且每年上繳中央政府數百億、盈利上千億的營業稅,但高雄分得的統籌分配款每年比同為直轄市的台北市少了102億。[3]
直轄市及縣(市)歲出責任與舉債上限規範不同
研究指出,2010年中華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前,直轄市與一般縣市所規範之「歲出責任與舉債上限規範不同」。導致原高雄市與高雄縣在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累積負債相對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和台南市來得高。[1]
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李瑞倉曾說,在新升格的五都中,「高雄市是唯一一個合併前縣市補助比例落差懸殊的城市」,直轄市 (高雄市) 與一般縣市 (高雄縣)合併的情況特殊,但馬政府對原高雄縣建設經費的補助比例卻馬上收手。李瑞倉說,祈求馬英九政府能讓原補助維持一段期間,以補足地方政府建設經費的缺口。 [3]
高雄市政府表示,以縣市合併第一年(2011年)為比較基準,2012年中央給予高雄市的資金少了127億,2013年更少了166億,[3]截至2016年共少了將近一千億元。[4][10]
高雄市政府說,中央政府對於高雄縣的補助較高,但縣市合併後許多中央經費補助比例卻因為高雄縣被馬政府視為直轄市反而下降,包括:生活圈道路系統計畫補助由88%降到73%;污水下水道工程由98%降到88%;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由90%降到78%。高雄市政府認為,高雄市與高雄縣合併後中央給予的經費補助不但沒有增加,實質上反而遭到降格,馬英九政府的縣市合併政策等同是懲罰高雄人。 [3][11][12]
經濟發展建設
研究表明,高雄市政府在本身已負擔高額之教育、科學、文化與社會福利支出的情況下,仍積極進行「經濟發展建設」,是導致高雄市累計負債金額較高的因素之一。[1][7]
利息
總體而言,當地方政府累計負債的程度越高,則其還本付息壓力也將增加,並導致惡性循環,進一步惡化財政績效。[1]
政治因素
參見:馬英九政府 § 重北輕南
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李瑞倉指出,縣市合併後,中央政府給予高雄市的經費僅統籌分配款微幅增加,中央以此對外大幅宣傳,但實際上,縣市合併兩年來一般性補助款卻大幅減少約188億,更甚者,各項建設的經費補助比例也縮水。馬英九政府有意讓高雄市背負「亂花錢」、「不知開源節流」的罪名,十分不公平。 [3]
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財源,主要為「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以及「計畫型補助款」。高雄市政府表示,以縣市合併第一年(2011年)為比較基準,2012年中央給予高雄市的資金少了127億,2013年更少了166億,[3]截至2016年共少了將近一千億元。[4]
南台灣因全球氣候異常,遭受颱風旺盛西南氣流的機會提高、且程度更勝以往,顯見南部的河川水文需要加強治理。然而,馬英九政府把對高雄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用地補助,從原先70%降到60%;原中央政府核定384億給高雄治水計畫,馬英九政府僅實際給予91億,使得高雄市政府在預算編列上捉襟見肘。 [3]
健保補助差異
高雄市長陳菊曾與地方局處首長連袂召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告知,馬英九政府給台北市的健保費補助,跟同為直轄市的高雄市(縣市未合併前)有著天壤之別(馬英九政府給予北高兩市的勞健保欠費補助,累計三年,高雄獲得補助22億,台北則獲173億,台北市是高雄市的8倍),非常不公平,認為「中央政府重北輕南的情況變本加厲」。[3]截至2015年,馬英九政府補助北高兩市的健保欠費,北市比高雄多了314億。[4]高雄市政府為了國家的財政健全著想,2011-2015年自行編列317億元清償健保欠費。[4] 但實際上依據行政院與台北市政府及高雄市政府就勞健保欠費清償的補助協議,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的勞健保欠費補助款係對應台北市政府及高雄市政府每年編列的還款預算的數字來同額對應補助,勞健保費爭議補助款,中央補助原則係中央、地方各一半,並無差別待遇。[13]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