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月刊
當外界在說流量變貴、電商市場難做的現在,旗下有好吃市集、生活市集團購網的創業家兄弟董事長郭書齊卻說,「 我一點都不覺得電商寒冬來了。 」自 2012 年成立至今,創業家兄弟營收連年創新高,去年正式突破 50 億大關;2016 年創立的 B2B2C 行動電商平台松果購物,也不到兩年就開始穩定獲利。
這樣高速成長的成績,的確給了郭書齊一劑強心針,但除此之外,他也表示,外界看見的電商話題,大多是蝦皮進軍台灣後補貼大戰開打,競爭變得擁擠、資本必須雄厚,但如果你把思考層次拉高,試圖看見產業的全貌,就會發現 「今天的競爭市場絕不是土豪之戰、電商寒冬,只是零售業的消費板塊移動。」
從買房轉向買消費品!台灣成為全球前十大電商市場
郭書齊說,過去提到台灣大廠都圍繞在 IT 產業,而他們通常以 OEM、ODM 代工,外銷市場為主力,所以總覺得台灣內需市場很小,
「但零售的世界不一樣,台灣可能比多數國家都來得有消費力。」
1. 台灣家樂福每年創造的營收,在全球家樂福裡排名前 5
全球有 500 多間好市多(Costco),但單店貢獻營收最高的 top 10,台灣佔了 3 家;家樂福佈局全球,
台灣家樂福的獲利能力也名列前茅,根據 經理人月刊在 2017 年的訪問,台灣家樂福為集團創造的營收是全球前五名。
乍聽之下不合邏輯,也和過去多數人的假設完全相反,郭書齊卻認為這是連年「經濟不景氣」「年輕人薪水凍漲」造成的結果。
以前的消費者出社會賺錢,都想存錢買房,但現在年輕人一畢業就知道買不起房子,乾脆把這筆原先要存起來的錢拿去買手機、吃美食、享樂,「表面上看起來是經濟不景氣,實際上大家的可支配所得卻有非常高比例跑到市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