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为什么中国大陆目前不适合民主的几个原因

1.公民整体素质不高

为什么中国大陆目前不适合民主的几个原因

80年代出生的中国大陆人 ,只有20% 可以上大学,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还是低了一点。

目前4亿 城里人,10亿农民, 现在要一人一票投票,真不知道会投出什么玩意。


2. 民主需要时间学习

看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感觉民主不仅仅需要公民素质,还需要学习时间。

公民要学着如何去鉴别各种诈骗党,还有一些骗选票的小伎俩。

中国大陆经济起步晚,没有时间像台湾一样折腾。

台湾再怎么折腾,经济之前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就算台湾未来一蹶不振,也有中国大陆来输血。


3. 外部环境

外部是否有强大的敌人,是一个民主适不适合开放的重要因素。

像北欧的一些小国家,没有什么敌人,民主了没什么不好的结果。

但是假如 世界列强 都是你的敌人, 你开放民主,就是等于把自己的防弹背心脱掉,接着再去跟别人开枪射击。

中国大陆 是 西方国家 时刻想 把你分裂成7份。

开放民主, 上海 不满意 自己的税收输送到贫困地区。

而像西藏 和 新疆 都不是说汉语的地区,民族尚未融合,西方媒体稍微煽动一下,就会激起与汉人之间的矛盾。

民主一旦开放,各地受西方国家支持,都要独立,最后的结果 就是 中国大陆分裂成7块。


所以目前来看不太适合民主。

等大概20年以后,中国科技和经济实力超越美国,没有外敌的威胁,同时公民的素质也提高更多,再来讨论应不应该开放民主。

到时候也许中国大陆会有新的变化。






2019-02-06 2:32 發佈
不想或不願民主,哪來這麼多幫中共護航的廢話?
民國初年的外部環境是不是比現在美中對抗更糟?識字率水準更低,但不論二戰前或戰後,KMT毅然決然實行憲政有發生甚麼國家分裂嗎?如果不是CCP帶頭作亂,哪會敗退到台灣?再舉日本的明治維新,實行君主立憲的民主制度不也將國家從幕末鎖國的落後國家帶往亞洲強國之一。
現況就是,連村里級的選舉或自治,CCP都不敢、不願讓14E人民嚐到民主的滋味,所以只好洗腦人民說現在的中國還不適合民主。重點是,都翻牆過來還要告訴台灣人為何中國做不到?
是打算說,阿,因為我們現在還做不到,所以就體諒中國人別一直拿CCP一黨專制來糗我們了嗎?

Paul_Pierce34 wrote:
1.公民整体素质不...(恕刪)


虽然楼主这么诚实表述…

但习主席听了可能会不开心…

宪法 第一条

清楚地告诉你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民主主义 哪凉快哪哪呆着去

Arcus0827 wrote:
不想或不願民主,哪...(恕刪)


民国初年具体指的什么时候,那时候各地都是军阀统治,都不听老蒋的话。

另外国民党 没有成功围剿共产党,不是导致了国家的分裂么?

Paul_Pierce34 wrote:
民国初年具体指的什么时候,那时候各地都是军阀统治,都不听老蒋的话。
另外国民党 没有成功围剿共产党,不是导致了国家的分裂么?


不管是孫文當臨時大總統,或者是袁世凱作總統,起碼都還是在民主共和體制下,透過參議院選出來的。有興趣可以自行查詢維基的中華民國國會(1913-1925)。在那樣的艱困國際外交環境及國內仍未完全結束軍閥割據情況下,民初還是認真推行了民主制度。至於CCP的造反或分裂,其實不管實行哪一種制度,中華蘇維埃還是會在中國成立。因為當年蘇聯赤化全世界的野心,根本不管哪個國家實行何種制度,還是會想辦法滲透並顛覆那個國家。

回歸原點,一樣,現在的中國不想實行民主根本不是那些理由,純粹就是CCP當權者不想分享權力而已。要打臉就舉南韓、日本,同為東亞國家,實行民主制度後有比中國發展落後嗎?光舉民主制度的弊端作為搪塞的理由,難道現在的一黨專制就沒有缺點?

看看現在的DPP,會被島民叫綠共不是沒道理的!拿到權力後就想萬年執政,一上台就搞一堆黑機關想鬥垮KMT,好永久維持一黨執政。問題是台灣島民有選票可以制裁這個綠共,但連民主權力都不給的紅共,當他為非作歹或走錯了路線,誰可以制裁他?(更甭提現在已經有從之前的多數決走向一人專制的傾向)
中國人的素質確實是不適合搞台灣式的民主。如果中國搞這種民主,必然被各方人馬搞到四分五裂。就比如一個大家庭,家長沒掛之前,還融融洽洽,家長一掛掉,幾個兄弟姊妹就必然惡鬥然後把家產分了
。中國人就是這種貨色。但不是說中國就不能有民主,比如說公民素質很差,那其實可以通過宣傳和教育去引導正確的公民意識,大陸的宣傳和教育的洗腦力量是很厲害的,但沒見大陸政府去做。所以大陸搞民主,還是算了吧。
1.谁规定的民主=一人一票的制度——这两者并不相等。
2.谁给特定政体的权力,规定1的?即民主=西方城邦民主。
3.
如果民粹的一人一票成立,那么一动物一票,甚至一动植物一票,甚至更细分,就应该成立。

我想没有一个台湾人同意一动物一票或者更甚的。
那么为什么无视个体认知的巨大差异,强行一人一票,而在规定只有人能参加选举时,又不无视个体认知差异了呢?

这逻辑是无法自洽的。

所以,一人一票制的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本身就是度的差别而非质的差别。
==============
我们常常举例一个专业问题上,一个专业相关的资深专家的意见权重,不应该和一个完全不懂的意见权重为1:1,此时这个完全不懂的人和那个专家的实用权重比,与一条狗和那个专家的实用权重比,并没有很大差别。

政治学同样是一门科学,术业有专攻,别总外行装内行。

===============

中共的民主在于,代议制,有别于台湾的民粹普选,共识决代议,有别于英国的多数决代议。

中共至少从市一级,就开始行使共识决而非简单的多数决了,这也是智商不够的人总认为其黑箱的原因(当然不排除确实有一部分是黑箱)


==============
科普:共识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大陆抱团而台湾或者美国族裔对立严重的原因

a) 普遍同意,以及
  b) 达成普遍同意的过程。共识决策因此主要关注这个过程。
  该方法试图消弱派别或党派的作用,并提升个人意见的表达。通过并列不同的意见,该方法也增加了不可预测或创新方案出现的的可能性。该方法寻求最小的反对意见,因此该方法在志愿者组织中非常流行,在志愿者组织中,决策只有取得最广泛的认可,才更有希望被贯彻执行。当决策的强制执行难以实施时,就希望采用共识决策,这样每一个参与者将被要求对决策施加影响。
  相对于哪些多数派采取行动,并执行决策而没有更多的与少数投票人进行磋商的情况,少数派的意见必须更大程度的被考虑。这种方法通常被认为共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达成。因此,一些团体可能保留共识决策用于特别复杂,有风险和重要的决策。然而,有许多团体的例子,那些团体采用共识决策,以一种使期能够既考虑到少数派的意见,又同时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这些例子将在共识决策的期望一节给出。.
  共识决策产生于所有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某项提议,每一团队成员均有否决权。共识决策提供一种反映所有成员想法的全面解决办法,能够提高成员实施决策的积极性,体现平等之风。
  注意:如果决策时间有限,或团队成员不具备决策的足够技巧,决策就难以形成。
  共识决策适宜使用的情况:
  所有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某项提议,每个成员均有否决权。
  不宜使用的情况:
  决策时间有限、团队成员不具备决策所需的足够技巧。
  A、保证所有问题和思想都得到公开辩论;
  B、每个团队队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C、会经过深思熟虑产生高质量的决议;
  D、能提高成员实施决策的积极性,体现平等。
  A、达成一致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B、需要大量的沟通、耐心的聆听、并理解别人的观点;
  C、为确保所有成员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必须进行有效地推动,但这相当艰苦。
  与其简单地列出选项,短时间的争辩,投票,然后根据一定比例的多数(比如说50%加1,或2/3)来接受或拒绝,一个共识决策的过程要包括认清与面对疑问,提出新选择,合并不同选择,及保证每一个人都明白各建议与论点。
  这样给了更多的影响力予少数派、有反对意见但难以迅速阐述的以及缺少辩论技巧的人。因此共识决策往往被视作草根民主的表现形式。
  有些平等主义(egalitarian)团体会试用共识方法来减少其领袖或组织者之权力。此等方法可减多数对少数或个人之任何伤害。共识方法或适用于个人或情绪风险高( personal (or emotional) risk to members is high)、互不信任、讨论时间充足 之情况。共识决策或可修正习惯隋性、过于服从 或 疏忽等陋习。
  如任何集体决定过程,共识决策亦会令不参与辩论者失去影响力,因他们不能参与修订新提议 (但他们在讨论前或曾有参与之机会)。故此,多数共识决策程序极重视参与。
  定义一套共识决策过程的三种关键因素:
  所要求的同意/一致程度;
  讨论的时间分配,包括急切事项与重要事项之间之分配;
  (1)若共识不是一致同意,谁必同意?
  健康之共识决策程序往往及早鼓励并释放反对声音,以尽可能收纳各种小众观点。
  很多组织以为一致同意的决定代表协调、团结、一致。
  (2)时间性
  (3)行动、监察与后继行动是决策的关键之处,如果没有行动,只会是空谈。自亚历山大大帝以降,军事领袖经常强调:若司令不亲自督促,则命令不会被切实执行。同理亦适用于集体决定-或更甚。
  关于共识决策有很多批评,一个批评是共识决策会导致一种情况,相对少得人(一个派别)可以阻止大多数人渴望的行动(参见少数主义)。另一个批评是会有很多存在两极化的决策不可能达成共识。在这些情况下,一个团体或组织会相持不下,落入僵局。共识决策也被批评它允许决策的责任散布到团队成员中,使得没有人为决策的后果负责。此外,共识决策也可能很慢。
  共识决策也会导致一些病态的团体动力学。比如,人们会不愿意表达不同意见以免打破共识。这会导致一种团体迷思的情形,团体里的每一个成员详细一个策略有缺点,但是没有人愿意表达这个想法,因为他们的误以为团体中的其他每一个人都支持这个策略。
  近年来共识决策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比如说基于贵格会的共识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背景。此外,不同的共同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也发展出了一些既综合又有效的过程。共识决策的两个方法如下面长街所述:
  (1)基于贵格会的共识贵格会员模型的下列方面可以被有效地应用到任何共识决策的过程中:
  包括积极倾听和共享信息的讨论。
  想法和方案属于团体,不记录名字。
  通过讨论解决异议,促进者识别出达成一致的部分,和存在异议的部分,以便推动讨论的深入。
  The 团体作为一个整体为决策负责,决策属于团体。
  (2)使用彩色卡片
  一些共同社区也使用共识决策取得了好的效果。在en:cohousing团体中,很多情况下,事务必须在时间约束下办理。因此效率是很重要的。如果团体真诚地希望通过共识进行决策,就需要一种有效的办法。一个开放的讨论需要在一个过程的推动下进行,这个过程很快地合理地向前进展,决策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可以满足这样要求的具有独创性的方法被开发出来,一种方法就是引入了彩色卡片(绿,黄,红)的使用。
  在一些团体中,卡片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在讨论时用,另一种是在决策时用:
  1)讨论时用希望发言的团体成员举起一张卡片:
  绿色卡片意味着“我有话要说”或“我有问题” 。 当多名团体成员举起绿色卡片,他们被安排按着顺序等待发言。每一个人依次发言,以与贵格-based 共识类似的方法。
  黄色卡片意味着“我可以澄清”或“我需要澄清(对刚才所说的)”。
  红色卡片是过程卡。当红色卡片被举起时,要求成员关注一下过程。比如说,一个举起红色卡片的人会说:“我们是不是偏离了议题?”或者“我们争论这个的目的是什么?”,甚至是“我们休息一下如何?” 红色卡片给与所有成员一个称为促进者的平等机会。
  2)决策时用讨论过后,促进者清楚地说明提议并要求大家举起卡片:
  绿色的意味着:“我同意”
  黄色的意味着:“我可以接受”
  红色的意味着:“我不同意,但我会考虑所有团体成员的发言,努力来寻找一个更好的方法”。这样,举起红牌并不会阻塞过程,这意味着举红牌的人将要与其他人在质疑的事情上一同工作,并把它带回后续的讨论。这样往往能够保证红牌不会被轻易使用。
  如果团队同意采纳类似这样的方法,并且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愿意用这种方法讨论和决策,共识决策可以即能够有效地满足团体的目标,同时具有时间效率。
  共识决策的应用分析
  全体工作人员同意支持新的程序变动,团队制定了一套工作方针。优点:保证所有问题和思想得到公开辩论,每个团队成员有机会发表意见。复杂的决议会经过深思熟虑,从而产生高质量决议。缺点:达成一致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并具挑战性。而且需要大量的沟通、耐心的聆听并理解他人观点;为确保所有团队成员有机会发表意见和分享其见解,必须进行有效的推动。
得了吧!大陸本身的民主集中制比臺灣這種西式假民主真財團主,還能更代表民意更能選賢與能更能淘汰貪腐無能。還更有效率,不知道幹嘛用西式假民主。
Paul_Pierce34 wrote:
1.公民整体素质不高...(恕刪)
Paul_Pierce34 wrote:
1.公民整体素质不高...(恕刪)


四等漢不能怪我吧,自己要当奴才伺候皇帝的。

Paul_Pierce34 wrote:
1.公民整体素质不...(恕刪)


沒有不適合, 只有不去做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