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英语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就像“Dream”这个单词。中文翻译为“做梦,梦想”词还是这个词,但是意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努力了,做梦就会变成梦想 ; 不努力,梦想就会变成做梦

不管是习近平说的“中国梦China Dream”,川普的“使美国更强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蔡英文的“点亮台湾Light Taiwan”
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梦想总要有的,万一要实现了呢(马云语)

昨天有人评价“陆女说出两岸人民真正区别”,说大陆是在“做梦”
其实,大陆是在把做梦变成“梦想”。

以大陆安徽蚌埠3.5线城市为例,蚌埠,发音 beng bu,之所以叫做3.5线是因为,有人认为蚌埠可以算作三线城市了,有人仍然认为是蚌埠是四线城市,

总之,蚌埠在大陆属于较为普通的一个城市。下图展示了该城市的发展,可以看到出了表象的楼更高,灯更亮,
还有街道更干净,车辆更有序,绝不是很多台湾人认为的大陆很乱,小偷很多。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中国梦,美国梦,台湾梦~~从大陆普通城市看发展
2018-01-02 6:51 發佈

yuyang810402 wrote:
英语是一个很奇妙的东...(恕刪)


大陸出一雙手,台灣出一張嘴.即使是親兄弟,仍有才能與努力的差異,這很正常,不需要大驚小怪.近幾年台灣年輕人赴大陸工作與讀書,證明了國家的強盛自然形成吸引力.

台灣走到今天,不是不努力工作或者不敢作夢的結果,而是中美兩大國的博弈,讓較小的政體動盪不安,人民只想要尋求安全感,才導致政客為所欲為,如同賣藥的江湖郎中總找地著病人,人是先病了,才亂投醫啊!

所以,大陸的崛起雖非偶然,也經歷了聯中拒美/聯中抗俄等時期,一個國家要站起來,除了努力與實力,更需要機運的配合,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會利用局勢的領導人成為明君,而利用市場的生意人成為販夫.台灣怎麼了?只是生意人太多了而已.

台灣應該做的是努力讓中華文化開花結果,將台灣建設為桃花源,以文化的力量展現自身的能量,而非處處與大陸對比.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土地國有的好處吧。

趕低端留高端,

拆的快建的快。

蚌埠滨湖新区_百度百科

蚌埠大学城_百度百科

卖一套少一套!蚌埠城南新区3大价值盘点

房產興邦
yuyang810402 wrote:
英语是一个很奇妙的...(恕刪)


覺青表示: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小學課本明明這麼寫:

http://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post/1281895846

"  在安徽省蚌埠的火車站上,有一個小孩子哭哭啼啼。他面黃肌瘦,衣服又髒又破,一面哭,一面伸出乾枯的小手,向旅客喊著:「肚子餓!」沒人理會那孩子。因為那些匆匆忙忙出站進站的人都很餓,誰也顧不了別人。這時候,有一個年輕的旅客,在孩子面前站定了。他想:「這孩子的父母哪裡去了?為什麼不來照顧他?」

  這個好心的青年,還有一點乾糧,他就把乾糧給了那個孩子。當他還沒走開,眼見那孩子剛剛把乾糧送到嘴邊的時候,突然從拐角的地方,跳出一個中年男子,衝過來,把乾糧搶去,用最快的速度咬了一口。可憐的孩子,緊緊抱住那個男子的腿,哭著喊叫:「爸爸,我肚子餓!」原來這個中年男子沒有飯吃,一連兩三天討不到食物,實在餓極了,就利用孩子出面,去打動別人的惻隱之心。他躲在旁邊,伺機而動。拿釣魚作比喻,這孩子是他安排的一個餌。

  這是大陸匪區裡面發生的事情,那兒真是人間地獄。那個青年旅客,已經逃出地獄,投奔自由地區,說出他的親身見聞。在匪區裡面,到處都是忍飢挨餓的人。因為共匪剝削人民,用狠毒的手段控制了所有的糧食,要人民勒緊褲袋,不讓他們吃飽。"


虎斑貓 wrote:
覺青表示:這都是幻...(恕刪)


現在用肚子餓沒東西吃唬不倒人了

都改用廁所沒有門

crab69 wrote:
現在用肚子餓沒東西吃唬不倒人了

都改用廁所沒有門

沒錯沒錯~
肚子餓,覺青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不喝紅酒,吃法國餐呀
會認為是編出來的
在做大陸生意近30年,設廠20年,定居珠海16年多,
從2001~2010這十年吧,珠海在我眼前發生了不可置信的變化,
2001年我從深圳廠到珠海尋找設置第二個主力廠, 到珠海的時候發現這是一個鄉下,
開了很久的車,覺得好遠,從珠海市區又開了半小時車到了西區的三灶科技園,
進入三灶鎮區,舉目望去像是一個廢墟,到處都是爛尾樓,抵達科技園招商辦公室,只是一個貨櫃屋,
會來到這裡,只因為三灶招商辦到了我深圳廠留下一張名片和招商優惠措施,
因為當年我的產品是大陸獨家技術,深圳廠是個純加工廠,需要技術的原料來自台灣廠,
但市場實在發展太快,進口老是卡關又成本徒然增加(一個月進口費用400萬,而且越來越多),
加上台灣工業區的工業住宅居民老是檢舉噪音,氣味和排放,受限而開工不足, 於是必須把上游技術產品也遷到大陸,
基於技術保密的原因想選一個回台灣不會太麻煩,而又足夠偏僻的地方設置技術廠,
珠海市區開車到西區三灶鎮,距離48公里,一路上可以油門踩到底(當年金杯麵包車油門踩著不放最高速度也就110km/hr),
雙向6線的大道上居然一輛車也沒有,當時我的感覺很怪,像是台灣仁愛路的大道怎麼都沒有車,路開這麼大幹什麼?
當年我的第一輛車是掛澳門牌的Honda Stream,在那個小鎮已經是“名車”了,
2003年另一輛掛兩地牌的Benz是那個小鎮的第二輛,2003年底買的X5是珠海掛牌的第一輛,
我2008年賣掉珠海工廠的時候,那條原來沒有車的48km道路已經開始塞車了,原本半小時不到的車程變成1.5小時,
而我珠海住的老小區地下停車場更是名車雲集, 賓利,法拉利,藍寶,保時捷都有,2B1A都有幾十輛。
大陸的一些3線以上城市發展真的在2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因為政府獨大的原因,市區的老舊住宅更新速度非常快,
交通建設的速度也是飛快,但物價和薪資的上漲幅度也很驚人,2002年我珠海廠的作業員工資450元左右,現在8~10倍左右,
2001年三灶鎮我建廠時臨時租住的新完工小區,一平方米價格九百多人民幣,現在那個小區價格八千多,新建的過一萬,
2003年市區邊緣南屏華發新城的房子大約3800/平米,現在也差不多10倍,情侶路一線海景,2007年8千多,現在5萬。
台灣人最愛的足浴,2003年是10元/hr,現在是55/hr,專家是85/hr, 簡易理髮當年是8元,現在是35元,
而我回到台灣的理髮錢是臺幣100元(等於人民幣20幾元吧,已經遠低於珠海同級的理髮),足浴是600臺幣/hr。

硬體建設和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真的很強,但人文的素質提升還是大幅落後於經濟的發展速度,
這造成不少人有錢了,但素質沒有相對提高,一些有錢就是大爺就要任性,就是要張揚,有錢了不起的現象很普遍,
以及一些歷史原因造成相當比例的人個人意識太強烈(講好聽是積極自信,難聽一點就是自私自利和不擇手段以及愛鬥),
人文的發展離宜居國家和受人尊敬還要一個長過程,這個也是為什麼我身邊認識的有錢大陸朋友幾乎都有家人移民出去了,
而台商退休大多離開大陸的原因(當然台灣也經歷了類似過程,當年的有錢台灣人移民的比例也很高)。

夢想是要有的,但大歷史告訴我們,強權夢想最後總是伴隨著戰亂,中外皆然,
我不喜歡美國(他們基於國家利益,造成了很多的戰亂和無辜百姓受害,以及引發了伊斯蘭極端恐怖攻擊),
但也不希望中國起而代之,我只希望中國強盛能夠帶給華人更好的生活,有足夠國力保護華人不受欺負,不受歧視就好,
而不是作為一個世界警察,或是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實質侵略他人。

我長年旅行於世界各地拍攝人文照片,中國人在已開發國家受歧視是很普遍的,身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我,
在國外還是遇到過不少次的歧視,有人經過會不屑地說:Chinese,China,不是我有什麼不文明作為,只是因為我是中國人臉孔。
不是中國不強,也不是中國人沒有錢, 而是人文素質和某些言行造成的,種族歧視也是我有能力移民而選擇放棄的原因,
當然我也理解中國人受壓抑太久了,某些人有錢得太快了,中國的崛起也就是近三十年以內的事,
而一個已開發大國的發展歷史遠遠長於這個時間,中國現在還是一個體量超大的開發中國家罷了,
一切都需要時間淬煉人文和更多優秀的中國人的共同努力。

退休又沒有出國拍照,外面下雨,閒著沒事碼了一大堆,但這是一個很幸運經歷了台灣和大陸的經濟起飛階段,
退下來還在兩岸三地都還有作為樂趣投資事業的人的真實感受。


mark1008 wrote:
硬體建設和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真的很強,但人文的素質提升還是大幅落後於經濟的發展速度,
這造成不少人有錢了,但素質沒有相對提高,一些有錢就是大爺就要任性,就是要張揚,有錢了不起的現象很普遍,
以及一些歷史原因造成相當比例的人個人意識太強烈(講好聽是積極自信,難聽一點就是自私自利和不擇手段以及愛鬥),
人文的發展離宜居國家和受人尊敬還要一個長過程,這個也是為什麼我身邊認識的有錢大陸朋友幾乎都有家人移民出去了,
而台商退休大多離開大陸的原因(當然台灣也經歷了類似過程,當年的有錢台灣人移民的比例也很高)。


剛脫窮的土包子哪會懂這些呀,就讓他們繼續自我安慰好了。

mark1008 wrote:
在做大陸生意近30年...(恕刪)


感謝您的分享! 同時祝您退休生活愉快!

虎斑貓 wrote:
小學課本明明這麼寫:

http://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post/1281895846

"  在安徽省蚌埠的火車站上,有一個小孩子哭哭啼啼。他面黃肌瘦,衣服又髒又破,一面哭,一面伸出乾枯的小手,向旅客喊著:「肚子餓!」沒人理會那孩子。因為那些匆匆忙忙出站進站的人都很餓,誰也顧不了別人。這時候,有一個年輕的旅客,在孩子面前站定了。他想:「這孩子的父母哪裡去了?為什麼不來照顧他?」

  這個好心的青年,還有一點乾糧,他就把乾糧給了那個孩子。當他還沒走開,眼見那孩子剛剛把乾糧送到嘴邊的時候,突然從拐角的地方,跳出一個中年男子,衝過來,把乾糧搶去,用最快的速度咬了一口。可憐的孩子,緊緊抱住那個男子的腿,哭著喊叫:「爸爸,我肚子餓!」原來這個中年男子沒有飯吃,一連兩三天討不到食物,實在餓極了,就利用孩子出面,去打動別人的惻隱之心。他躲在旁邊,伺機而動。拿釣魚作比喻,這孩子是他安排的一個餌。

  這是大陸匪區裡面發生的事情,那兒真是人間地獄。那個青年旅客,已經逃出地獄,投奔自由地區,說出他的親身見聞。在匪區裡面,到處都是忍飢挨餓的人。因為共匪剝削人民,用狠毒的手段控制了所有的糧食,要人民勒緊褲袋,不讓他們吃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