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兩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比一比

台灣今年12年國教課綱將高中生文言文20篇降為10或15篇,平均每個年級約1-3篇

對岸今年卻大幅提升文言文比例。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了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
教育部昨召開12年國教課綱課審大會,普通高中分組提出國文科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並將具有爭議的嫖妓、歧視原住民的文章列為新增候選名單中。
'
中國語文教材今秋第七次「大換血」 文言文比例飆升
2017-08-17 11:09:08

據新華社8月17日報道,今年9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

新版「部編本」教材編寫從2012年3月啟動,歷時四年,於2016年獲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級和七年級中發行並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級投入使用範圍達50%,七年級約60%。從今年起,「部編本」教材將成為統編教材。
兩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比一比
圖為一年級、七年級新舊版教材對比(左為新版教材) (圖片來自網絡)


本次「部編本」教材最引人關注的變化之一是古詩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了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與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達80%左右。初中6冊選用古詩文的份量也增加了。

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經歷了在語文教材中的「變遷」。20世紀初,中國文化界發起白話文運動,文言文退出小學課堂,減少了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新中國成立後,文言文比例又歷經起伏。上世紀70年代末,文言文又開始以較大規模進入小學教材,而中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曾上升至22%。

本次教材變更消息公佈後,「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飆升」成為中國網絡熱議的焦點,大多數網友對此表示了支持。

新浪微博用戶「苦口良藥」表示:「增加一些古典詩歌名篇還是好的,古文的文學性比許多現代的文章更濃。中小學的時候多學些,有助於國人對歷史的瞭解、增強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國的底蘊。」

也有部分網友擔憂,文言文比例增長後又將增加小學生背誦課文的壓力。低齡年級學生難以理解古文的涵義,要求背誦為主的學習方式能否學習到古文的真正精華?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漢語研究學者李傑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低年級小學生處於人生第一個汲取階段,思維活躍、興趣廣泛、接受學習能力較強,此時適當引入一些古文教育,可以為日後的文言文學習和涉獵打下良好基礎。
兩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比一比
江蘇省金湖縣實驗小學語文課堂上讀書的小學生(圖片來自新華社)

「文言文的學習吸收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功近利。熟讀背誦的要求更適合低年級古文的教學,對於增加孩子的識字感、培養語感和文學審美力、激發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他說。

一位網名為「jkmnbgchvv」的小學老師提道:「在課堂上,相較於普通課文,講文言文或古詩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在古文講解中穿插許多歷史故事,名人軼事,也讓他們拓寬視野。」

湖南、廣東、四川、浙江等部分省份在2016年首批使用了新版教材,《三字經》、《論語》等在一年級課本中出現。

8歲的李昕凌就讀於浙江衢州某小學,去年她成為中國第一批使用新教材的小學生之一,在昕凌看來「文言文不難,讀起來很好玩」。

李媽媽告訴記者:「昕凌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我們就讓她每天跟著家裡的電視讀古文。好多古文她現在都能背下來了,小學課本上的古文對她來說沒什麼壓力。」

「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這是李媽媽讓孩子早早學古文的原因。她認為,獨生一代的孩子有一些自私嬌慣的行為,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到古文中的禮儀和品德,從小明辨是非,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

「古文既能熏陶孩子的文化素養,又能教他們許多禮儀道德。」她說。

把古文作為家庭早教的一部分已成為一些中國家庭的選擇。執教小學語文10餘年的朱老師表示,家庭對古文啟蒙教育的重視是支持小學教材古文增加的基礎。

她說:「現在的孩子普遍在入學之前就已經接觸過古文了。很多家長會選擇古詩、《論語》、《三字經》作為孩子早教的一部分,一年級增加的古文對很多孩子來說其實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和過渡。」

與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飆升」相呼應的是近年來不斷掀起的「漢語熱」、「國學熱」。在中國,各類「國學館」、「儒學館」方興未艾,「儒學校園」成為許多中小學熱誠打造的「校園名片」。

2017年2月,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斬獲12.3%的高收視圓滿收官,節目累計收看觀眾超過11.63億人次,引發全民「自考」古詩詞。
兩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比一比
圖為中國詩詞大會參賽選手答題(圖片來自網絡)

李傑認為,社會令人矚目的「古文熱」現象是國學教育的成功,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增強的表現。

「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階段性載體,對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認可和重視,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正走在復興之路上。」他說。
2017-08-24 6:38 發佈

yangdai wrote:
李傑認為,社會令人矚目的「古文熱」現象是國學教育的成功,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增強的表現。
「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階段性載體,對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認可和重視,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正走在復興之路上。」他說。



一下造簡字,一下廢古文,一下廢成語,最後寫出來的文句就像上面引述這段,拖泥帶水,完全是差勁透頂的中文。

兩岸主政者一邊是拚命解構,一邊是拚命重建。

現在拚命重建的人,以前也是拚命解構的人,惡果貽害萬年。

這兩個沒出息的,都曾經一心想把自己搞成外國人;沒想到失去自己的文化底蘊,去外國根本沒人把你當人。


這三十年的台灣,總喜歡把國家前途交給弱者和騙子去決定,失去了最寶貴的時機。

可嘆啊!


未來人類展望移民火星,希望到時候有人能帶著優美的古文去傳承,這些沒出息的就留在地球腐爛吧。
spion wrote:

yangdai wrote:
李傑認為,社會令人矚目的「古文熱」現象是國學教育的成功,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增強的表現。
「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階段性載體,對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認可和重視,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正走在復興之路上。」他說。



一下造簡字,一下廢古文,一下廢成語,最後寫出來的文句就像上面引述這段,拖泥帶水,完全是差勁透頂的中文。
...(恕刪)

因為不太敢一下子就「全包式」把白話文與文言文"全"說成︰這就是中文

但 ... 要把中文學圓滿,何止於五千年

附註︰

以網路世紀來看

〔文言文〕這三字 ... 又變成了某一種 ...

網路表情符號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spion wrote:
這三十年的台灣,總喜歡把國家前途交給弱者和騙子去決定,失去了最寶貴的時機。

可嘆啊!

...(恕刪)



十分同感

職業道德能值幾分幾.
一個要從屎坑爬出來,
一個正要鑽進屎坑裡,
兩岸不愧同一家,
都是一身屎.

很多事硬要轉圈圈,
轉來轉去不知轉什麼,
目的達成了,
其它也爛了.
b700543 wrote:
職業道德能值幾分幾....(恕刪)

努力从屎坑里爬出来总好过努力往屎坑里爬。因为后者要么就一劳永逸的在屎坑里安居乐业,否则还不是一样要爬出来。

spion wrote:
最後寫出來的文句就像上面引述這段...(恕刪)


請問,這段用文言文怎麼表述?

「時崇文以興繼,其昌乎!」

鬼月不要吹口哨
台湾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发点没错。我认为可以更进一步直接更改文字,出一个像韩文一样的台文,具体可以参考当年中共出的二简字。正体汉字对学生来说太难了。
順應時代的微調課綱沒甚麼不好,與其多教幾篇文言文倒不如多教儒家等先祖在處事、為人、進退的方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