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 絕大多數來自於核一核二
高峰期會用桃園 大潭天然氣發電廠補足
全台北市用電量約全國16%
台北市居民用電量約全國的8%
捷運電費約20億/年,大概佔了30萬戶居民的用電量(相當於1/3的居民用電量)
將要啟動的松山線~目前還遇到 居民抗議變電所問題...
@內湖、南港和松山區一直是「用電瓶頸區」,台電從新北市汐止拉來的兩條輸電線接
給位在小巨蛋體育場下方的中崙超高壓變電所,維持三區供電穩定;捷運工程局希望
台電給卅個百萬瓦電力供松山線使用,
但台電僅能供應十個百萬瓦的電力,且供電後
會讓已經吃緊的民生用電更為緊迫。
@台電昨強調,一旦松湖變電所無法興建,松山線通車後若碰上用電高峰,萬一出現缺
電狀況,當然以民生供電優先,會先對科技園區限電。
@台電提出設置松湖變電所,但一直無法說服地方居民同意興建
@松山線現有兩條輸電線功率已達八成,一條輸電線壞掉,僅剩的一條負載加倍,
興建新的變電所就可多 拉輸電線,降低負載和發生意外後的風險。
@明年底通車 將暫時向其他變電所借電
@ 捷運工程局副局長傅式治也證實, 電力不足的部分,先由淡水線
民捷變電所、信義線象山變電所借電;但台電也要求,若日後遇上「緊急狀況」,要
有限電的心理準備,並要準備應變措施。
@長期致力樂生保留運動的工程師王偉民說,捷運借電不只這次,樂生療養院邊坡嚴重
滑動導致捷運新莊線停工,變電所和電線雖都已拉好,但一直無法通電,為求通車,
只能一直借電。捷運局表示,電力暫時由台電及捷運淡水線民捷變電所供應。
--------------------------------------------
2018年核一核二將會陸續除役
這時候用電缺口會出現
能替代的方案 我個人估計有4種
1 核一核二延役,但延不了多久還是要停役
2 依賴天然氣發電廠 (燃料成本約3.5元/度)
3 台北港火力發電 要快速蓋好 (最快2026年商轉 這時候核123早就停役很久)
4 林口的 超臨界燃煤機組希望能提早完成
煤(Coal) 僅次於日本和韓國,台灣是全球第三大煤進口國
以下是 核能、天然氣、燃煤 的發電燃料成本


2018陸續核一核二除役後
肯定會先用 天然氣發電來補足缺口
或是基隆燒石油發電廠幫忙一下
不論如何,若沒有核一核二
只用煤炭 天然氣 石油 這三種發電
成本就會大幅提高~這是不可逆的未來
=====================================
台北市發電救星
1 林口火力發電 擴建

機組數目 3部
單機裝置容量 80萬瓩
機組型式 超超臨界燃煤火力
廠效率 44.5% (LHV, Gross)
廠淨熱耗率 約8,090kJ/kWh (LHV, Gross)
鍋爐型式 超超臨界壓力貫流式
汽輪機 3,600 rpm單軸串聯式
發電機 氫氣冷卻式,1,039 MVA,25 kV,60 Hz,
PF 0.85 (lagging), 0.95 (leading)
主變壓器 屋外型油浸式,999 MVA三相(或333MVA 單相×3),345-24.375 kV
2 大潭發電廠
位於台灣桃園縣觀音鄉大潭村,佔地約102公頃,
是台灣北部最大天然氣複循環電廠,隸屬台灣電力公司,
機組分為Stage I、Stage II、緊急燃油及主要燃氣系統。
廠內複循環機組,由三菱重工製造氣渦輪發電機組,
第一級渦輪葉片溫度在1400℃以上,產生熱燃氣加熱鍋爐推動汽輪機發電機組,
複循環發電優點為電力調度反應快速,熱效率接近60%,
低碳排放量僅次高於核能發電,缺點為每度電燃氣成本約新台幣3元。
複循環機組及風力發電機組的總裝機容量為4,418.7MW,
為台灣北部地區最大單一電廠,
次於台中發電廠居台灣第二位[3]。
預計自2018年起,陸續完成四部機組的擴建後,
總發電量將達7,400MW,成為全台發電量最大的電廠[4]。
3 台北港 火力發電
就算未來台北港火力發電廠能如期、如數商轉,最高可提供六百萬瓩的發電量,
是可彌補北部核一、二與四廠不運轉的共約五九四.二萬瓩;
但台北港六部機組是分年完工,僅一號機最快將於二○二六年商轉,
若再加計用電成長率,或其他可供基載之用的北部火力發電廠無法如期興建,
還是會有電力缺口的問題。
依台電規劃,台北港將興建六部燃煤機組,各發電一百萬瓩,合計六百萬瓩,
若順利,一號機將於二○二六年商轉,可提供一百萬瓩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