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淮南懶人包:一個陸幹可以創造36.5倍就業效果
事實:陸資併購台灣企業很可能只是老闆換人,員工需求量不會改變
彭淮南懶人包:貿易協定不能只有Take,也要有Give
事實:政府Take的是財團的好處,但Give卻是弱勢者的就業跟生計
彭淮南懶人包:中國開放XX項 台灣只開放XX項行業
事實:項有大有小,每一項受到的傷害也有大有小,彭總裁怎麼會跟政府一樣用單一的「項」來看貿易協定。「這跟324警民衝突時說警察受傷指甲斷裂,人民被打爆頭血流如注有何差別?」若要比項目,那台灣可以只開放一項,叫做『服務業』,如此不是開放得項目更少?
彭淮南懶人包:政府對可能受害的產業編列982.1億元經費
事實:簽訂服貿協議之後,對台灣GDP可增加0.025個百分點,約1億美元,新台幣30億元的貢獻,這種受害跟利益完全不成正比,12A的總裁會不知道?
10A總裁不是某個人說得算
是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所評比出來的。
(02)
一名陸幹來台可創造36.5倍工作機會是統計資料,
依照目前現況統計出來的。
而陳博志所說的理由是,
"預料"許多陸企將以收購方式台灣市場
一個室統計資料、一個是預計想法,
姑且不論政治立場,各位看倌覺得哪個比較有可信度?
(03)
大企業進駐,小企業受到壓縮。
這是自由化貿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雙方簽訂合約,不可能只有單方面受益,
那誰還要簽訂合約呢!?
(04)
舉例沃爾瑪設立據點,創造上千個就業機會,造成周遭小店準備倒閉。
請舉出實際數字,不要說預測、準備這種含糊的用詞。
創造多少就業機會(數字)、造成多少失業(數字)
增加多少收益(數字)、增加多少損失(數字)
(05)
2010年簽屬ECFA,把面板列為早收清單。
雙方簽署協議,當然我方可以提出要求,
但對方答不答應是他們的權責,
另外ECFA架構下的流程請詳細看完,
又或者是故意不講清楚。
面板沒有與服貿連結一起,
面板是放在貨貿底下,
而為啥服貿要比貨貿先談,
請看清楚ECFA的內容再來談吧!!
並且不要誤導民眾!!
(06)
關於補助982.1億與GDP評估提高0.025%(經計算40億)
成本效益不符!!
如上述第五點
服貿/貨貿均為ECFA架構的一環,
請不要故意忽略這個前提
又或者身為前經建會主委的陳博志先生不了解內容呢!!!
============================================
最後我再次強調:
10A總裁不是你陳博志說的算,
是受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年度評比全球50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所評比出來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