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還在爭要不要服貿?彰化襪子小鎮「滅鎮」危機真相!

商業周刊的文章:

2012年底,台灣唯一的織襪聚落,傳出史上最大的跳票潮。它曾經擁有美國第一的榮耀,如今,卻是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受創最重的小鎮

社頭與鄰近鄉鎮約6萬人以織襪為生,2012年底,一家營業額數千萬元的貿易商,跳票1500萬元,其後又傳出5、6家也撐不住,總計跳票金額近1億元。跳票危機讓這群小人物,原本就不堪一擊的生計,蒙上更大陰影。
社頭有句名言:「社頭有三多,芭樂多、襪子多、董事長多。」來到社頭,舉目四望,芭樂田、鐵皮工廠交錯,馬路旁的電線杆,處處掛著「襪子拍賣」、「襪子觀光工廠」招牌,連社頭鄉的路標,都印著一雙襪子。
但美韓FTA生效後,社頭就傳出「滅鎮」的預言。從美國來的訂單,一張張消失……。

愛迪達突然砍單,誰害的?「我做錯了什麼?一定是韓國啦!」
時間回到2012年3月15日,美韓FTA生效,韓襪輸美關稅降至零,台襪卻高達10%至19%。
曾公開支持ECFA,被稱為「傳產F4」的台灣區織襪公會理事長魏平祺,在一場國民黨記者會中吶喊:「歐韓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台灣織襪業一定毀天滅地啊…。」

黑狗,是突然被「斷單」的小頭家之一。去年農曆年前,綽號黑狗的東林織襪老闆李東林繃著臉,騎車衝回家,抓起一袋襪子,往牆上用力一摔!幾週前,他還被貿易商告知,是國際知名品牌愛迪達運動襪優良代工;才幾天,單子卻沒了

愛迪達訂單占他營收6成,費盡千辛萬苦才拿到。原本想,45歲以後,應該可以存夠錢,過逍遙日子,沒想到44歲,卻頓失主要經濟來源。「我做錯了什麼?」他到處打聽,沒有人給答案。黑狗不甘心:「一定是韓國啦,哪有這『都好』(這麼剛好)。」
去年一月,他度過最痛苦的春節。不只他,許多社頭人都如此。美國與南韓的一紙合約,牽動彰化八卦山山腳下,數萬人生計。

看不到客人和敵人,單子說斷就斷「像井底之蛙被KO」
2011、2012年,歐韓、美韓FTA先後生效,像一堵高牆,將台灣擋在門外,對織襪業來說,這波全球化比90年代產業西進、WTO自由貿易來得更加嚴峻。

社頭普遍接「三手單」,黑狗也是。美國貿易商下單給台灣出口商,後者又下單給社頭貿易商,然後才到黑狗手上。他看不到客人,也看不到敵人,單子走了,像風箏突然斷線,連打聽、挽留的機會都沒有,命運完全操縱於人,「我們做襪子,就像井底之蛙,外面世界什麼我們也不知道,就像被KO這樣,一拳就倒下去了……」

這張重挫黑狗的訂單被誰搶走?貿易商告訴他,簽了保密協定,不能透露。黑狗猜測,是韓國。他跟三個孩子說:「所有韓國製的東西,不管再好,都不准用!」2012年冬天,社頭的三多,變四多。魏平祺在去年12月初的社頭織襪芭樂節說:「社頭現在有四多,襪子多、芭樂多、董事長多,還有,芭樂票多。」「政府要趕快簽FTA啊,現在是地球村嘛,經濟自由化啦,開放沒關係,麥尬自己綁牢……。」黑狗著急的說。但原本不敢奢想的夢——轉型做品牌,也開始在心裡萌芽,他想跳脫「第三手」接單宿命。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327/183729.htm

---------------------------------------

這些才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
美國佔台灣出口約12%,對岸佔40%,
台韓出口產品重疊度約70%!
2014-03-21 21:54 發佈
服貿不過,最大受益著是南朝鮮,原來如此
選舉

支那這種垃圾敵國的錢 我不會去賺

2024-06-08 20:31
去年的舊聞還拿出來…換個新一點的啦…加油!好嗎?
天知地知.妳知我知

han172189 wrote:
商業周刊的文章:20...(恕刪)


好強的鬥黑戰術喔~

服貿是跟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不是台美間的自由貿易協定~

這樣也可以兜在一起???



公關公司~你辛苦了!想個邏輯通順點的『說帖』吧~

dohan8850 wrote:
服貿不過,最大受益著...(恕刪)

也別這麼說,那些穿綠色背心的不是也挺樂的?
欲強國先治貪 欲安民先治水

JCB88 wrote:
好強的鬥黑戰術喔~服...(恕刪)


南韓已經在跟老共談FTA了,你不知道嗎?

他們一但簽了,而我們退回服貿,結果是什麼自己想吧
jpstudio wrote:
去年的舊聞還拿出來…換個新一點的啦…加油!好嗎?(恕刪)

是啊!換個新一點的災情和受害人啦…
欲強國先治貪 欲安民先治水

這才是正解啊,
所謂的競爭力是要靠這個, 不是靠服貿


han172189 wrote:
但原本不敢奢想的夢——轉型做品牌,也開始在心裡萌芽,他想跳脫「第三手」接單宿命
樓主不了解現階段大多數人反對服貿的理由

資深記者李志德也在臉書提供兩篇深入觀察

這兩天的感想,之一

這兩天有種一巴掌被人家呼到天上的飄飄忽忽的感覺,
我承認,我很笨,
笨到想不通為什麼有一班政客敢膽大妄為到這種地步。

兩天之後,我努力恢復我的思考能力,
現在我很努力,努力平心靜氣,就我第一線記者所看到的
的再說一次我所認為的
反抗服貿協議的必要性。

首先,很多同業在臉書上質疑「為什麼不能循多數決決定?」
他們鼓吹「該表決就表決」
有些報紙的頭版,把服貿程序的拖拉混亂歸結到「立法院本來就是如此」,
然後立馬站上文明高地,嚴厲批評著「作亂」的反對黨立委和公民團體

對於這樣的同業或長官,我希望你把你的眼光調整一下,
從立法院這個地點zoom out出來;
從委員會這個階段zoom out出來;
從現在這個時間點zoom out出來

看看服貿協議從提出到現在的全、部、過、程
你或許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因果關係。

我們不跑同一條路線,但我們採訪新聞的方式是相同的
對於服貿,事實上到現在為止簽署的絕大多數協議都一樣,
我在每一個階段,都感受到「黑箱」之黑,
黑到伸手不見五指。

讓我從頭數過:
服貿協議是延續ECFA來的,
我們在ECFA簽署之初就知道接下來要談服貿,
是,只有這一段是公開的。

然而一旦開始,就沒有任何訊息傳出來,
沒有任何階段談判被公開來
(而ECFA確實有階段性的談判是公開的)
在這個階段,陸委會問不出任何訊息,
問陸委會,他要你問經濟部,
問經濟部,他說是陸委會統籌,
整個談判階段,
政府部會就是這樣應付記者的提問,也就是公民的知情權利。

當然,一定會有優秀的同業挖出一點內容,
跟著有一些正面或負面的評論
但政府就會告訴你一切都在談判中,不能公開
讓所有的批評都打在空氣裡。

接下來,協議簽完了,文本公開了。
這個時候,政府告訴你,所有的內容都不能改,
因為他們已經談完了,
你要重談,他們很累的。
然後就是張慶忠和國民黨立法委員那一段,
讓我已經辭窮的表演。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站在第一線採訪,
回顧整個過程,你會覺得自己是個受騙的白痴:
談判時,任何訊息都不能公開
談判後,公開的內容不能再改

那我請問陸委會,當你和我一起經歷了這整個過程之後,
究竟哪一個階段是公民可以有意義參與?提出意見的?
哪?一?個?階?段?

身為一個新聞工作者,
民眾的知情權要靠我們來實踐
如果吾等之輩被一路蒙蔽到這種地步,
你覺得我們該守護的價值守護了嗎?實踐了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而你仍能心安理得的高聲主張「服從多數」、「該表決就表決」

那我實在不知該如何評價這一切。

這兩天的感想,之二

這不只是服貿的問題,這是一種信任潰堤,
張慶忠惡搞服貿協議的後果,
是我,不代表別人,就是我
我對這個政府的信任完全崩潰

完、全、崩、潰

今天陸委會、國民黨政府可以「夥同」,
對,就是夥同,國民黨立委這樣「推動」服貿協議,
我就認定你明天會用一樣的方式把
互設辦事機構協議
新聞交流協議和
文化交流協議

以及任何一個不知道哪裡遊說出來的協議用同樣的方法搞過關。

而互設辦事機構協議裡,「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就會在沒經過國安評估的情況下快快樂樂開張辦公
新聞交流協議讓台灣一部分媒體理所當然吸吮統戰奶水
文化交流協議,會把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光明正大納入中共宣傳部的審查圈裡。

你問我為什麼把事情想得這麼壞,
很簡單,我已經說過了,因為我對陸委會及國民黨政府的信任

完、全、崩、潰

如果這麼嚴重,
接下來要怎麼辦?宣戰!向陸委會、馬政府宣戰。
打仗,而且要打巷戰。
不是上街打,而是在立法院、在行政程序裡裡打。

上頭提到「對政府的信任」這件事其實非常重要,
因為很多兩岸協議的完成,政府都必須依賴人民的信任
例如兩岸完成十幾二十個協議,
我們其實並沒有太追究它究竟是怎麼開始的,
即使是諸如「生技合作」或「產品標準化」這種明顯是為特定產業量身打造的產業
我們其實也沒有太追究
因為我們「相信」政府的判斷,政府總的方向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然而一旦這種信任完全崩潰,
我們就應該在督促反對黨議員在兩岸協議形成的每一個環節和政府打巷戰

每、一、個、環、節

例如,每次兩岸海基、海協會協商開會,
通常要訂下接下來協商的議題,
這時候立法院就要介入,一個一個問清楚為什麼洽簽這樣的協議,
等協議開始談判,就固定時間排專案報告
利用委員會決議綁死有爭議的議題底線,
不准官員隨便退讓
在協議談到最後階段,
就要求向委員會全案報告,
甚至送院會表決後才能簽字

如果要強行表決,那就到了開會簽字時
發動最後一波抗議,

因為政府不是堅持簽完了不能改嗎?
那我就在能改的時候努力叫你來說清楚
好讓我來得及改。

是的,現行沒有「兩岸協議監督法」
沒有法律但立委有質詢權、提案權
質詢權不夠就卡預算
想盡辦法墊高行政部門每一個階段的行政成本

每、一、個、階、段

人民原本不必這樣的,誰不想追求效率
但沒有辦法,
既然對上的是一個和張慶忠狼狽為奸的無良政府

除了趨前防守,除了緊迫盯人
我們別無選擇。
這樣會不會讓馬政府剩下任期的兩岸關係一事無成
很可能
但,看看上頭那些待簽的協議即將給我們帶來的風險

我認為讓馬政府剩下任期裡的兩岸「一事無成」是對台灣最好的結果。

han172189 wrote:
商業周刊的文章:20...(恕刪)

愛呆丸啦

無助選舉的

某個黨不會理你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