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中國時報居然批評安倍經濟學

中國時報居然批評安倍經濟學

我看了差點把牙都笑掉,今天日本股市馬上大漲400點打了中國時報一巴掌

日經指數 13648.81 435.26

=======================
安倍經濟學勢將退潮

2013-06-28 01:15
中國時報
【陳永峰】


 不管歷史前進的軌跡如何,「安倍經濟學」確實已經成為比較政治經濟學的標準教材。

 關於政治與經濟間相互作用的理念型,請讀者們參閱左表,不過看看就好,歷史的事實,長期地來看,從來不照教科書來。

 安倍的第一支箭(金融緩和)和第二支箭(財政出動)是典型的凱因斯主義。凱因斯主義強調政治對於經濟政策的主導性以及經濟效果的產出,期待政治對經濟影響的極大化。「安倍經濟學」結合中央銀行與官僚系統的力量,一如預期,將政治對經濟的影響在短期內發揮到極致。市場反映積極。

 但是,到了第三支箭(成長戰略),市場的反映則明顯無力。原因無他,在連核電廠和郵局都已經民營化的日本,政治對於產業創新、企業成長所能產生的影響實在已經微乎其微。所以除了市場開放、規制緩和,極度減低政治對經濟的影響之外(新古典派經濟學),早已無計可施。第一支箭和第二支箭是凱因斯主義,到了第三支箭的成長戰略,卻又成了與凱因斯主義體質相反的新古典派經濟學。

 讀者們讀到這裡,大概內心都已瞭然,與其說安倍的第三支箭已是強弩之末,倒不如說是第三支箭,射出的方向剛好相反。必然地將抵消第一支及第二支箭的效果。但是,卻又只能射出,別無選擇。

 廿餘年來,宛如經濟學實驗室的日本,用盡了所有的金融財政手段,但是仍然無力刺激景氣的回復。借錢幾乎不用利息,但是仍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願意借錢,拚命還錢的企業反倒很多。唯一拚命借錢的只剩下政府。這使得人類史上最長的零利率時代,以及相對於預算規模最高比例的財政赤字都已經在日本實現。

 所以,讀者們千萬不要搞錯,安倍拚的是政治,不是經濟。只要七月的參議院選舉能夠勝選,「安倍經濟學」的結果無關緊要。也就是說,就如高坂正堯所言:「日本的政黨政治,為了勝選,不管是外交或是國家基本原則,都可以當成政治鬥爭的工具。」這一點台灣倒是不遑多讓。

 只是,歷史劇本的提示,從來沒有那麼單線。二○○七年七月的參議院選舉,自民黨大敗,當時的自民/公明聯合政府失去參議院的多數。兩個月後,第一次安倍政權瓦解(上圖,美聯社)。兩年後,自民黨長期政權終結。歷史的偶然,總是令人驚嘆。日本參議院,每三年改選半數,今年七月即將任期屆滿的參議員正是六年前讓安倍下台的那一次參議院選舉的當選者。

 由於二○○七年的參院選舉,自民黨實在敗得太慘,今年的非改選議席只有四十九席,想要達到單獨過半的一二二席,非得拿下七十三席不可。但是事實上,自民黨從一九五五年成立以來,還沒在參議院選舉拿過這樣的席次。同時由於參議院的選舉制度,摻雜單一當選的小選區制(一人區卅一席)、複數當選的中選區制(二─五人區四十二席)和多數當選的全國區比例代表制(四十八席),小黨的存在空間較以小選區制為主的眾議院選舉寬敞許多,特定政黨的雪崩式勝利不容易出現。

 因此,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反對修憲並與中國溝通管道暢通的中間偏左政黨公明黨,七月以後仍將成為執政聯盟的一員,繼續扮演政治平衡的角色。不過,現在就可以知道的是,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選後,「安倍經濟學」勢將退潮,因為「它」自始至終就不是主角。

 (作者為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2013-06-28 11:35 發佈
台灣的中國時報罵安倍的原因很簡單,台灣要求學安倍的呼聲很大;
台幣一貶值,中國時報想把台灣企業趕到中國去
救中國經濟的陰謀就落空了

idf301 wrote:
中國時報居然批評安倍...(恕刪)


安倍近三是什麼玩意兒
不過就是日本首相而已
他的政策有人看好有人不看好

不過就是一個人批評他的政策而已
準不準都是那位先生他的言論自由

有什麼不能批評的
就算是上帝或佛祖或阿拉
都有人不認同有人批評

小小一個日本國首相不能批評嗎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Daniel Blue wrote:
小小一個日本國首相不能批評嗎...(恕刪)




日本今年前五個月出口衰退一成三 ~~ 表現比其他國家差一大截 !!

這種事如果發生在台灣喔 .. 呵呵 !





idf301 wrote:
中國時報居然批評安倍...(恕刪)


漲了400點???
你知道日本股市因安倍經濟學漲了多少點???
然後又吐掉多少點嗎??

piwu0531 wrote:
日本今年前五個月出口衰退一成三 ~~ 表現比其他國家差一大截 !!
這種事如果發生在台灣喔 .. 呵呵 !





你這個臉也打得太響了!

為何不能批評
我也不認同安倍那一套
至於它的後遺症有多大
等著看便知
蔡依倫,遥めい,李寶英,河智苑,韓藝瑟,朴寒星,樸敏英,李智雅,尹恩惠,蘇怡賢,韓藝真,宋慧喬,新垣結衣,Tiffany,T-ara,AOA,Rainbow
idf301 wrote:
中國時報居然批評安倍...(恕刪)

阿本仔這樣搞
國債利率,光看到就想哭了

但我拒買旺旺產品
批評安倍經濟學很正常啊, 有什麼經濟決定是一面倒的? 每個政策都會有反效果. 不然明年經濟學獎都給安倍好了
嘲笑安倍經濟學有什麼問題?安倍經濟學就是一場豪賭,而賭注是日本整體經濟。

安倍三支箭的第一支是量化寬鬆,日元的確貶值了,出口的確增加了,但是由於日元貶值導致的進口原物料價格上漲抵消掉了這部分出口的增加,沒看第一季度日本外貿數據嗎?日本貿易逆差達到連續10個月的新高。

安倍搞量化寬鬆本指望多印出來的鈔票能流入到實體經濟的企業中去,讓企業增加投資借以刺激消費,但是這些錢沒有跑到他該跑的地方去,反而跑到了股市裡和房地產裡去了,回顧一下20多年前的日本泡沫經濟,這是何其相似的場景?日本大財閥和銀行債權公司交叉持股所以能從中獲利,但是日本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吸收就業最多的中小製造業企業可被原材料物價上漲和得不到資金給害苦了。根據日本總務省第一季度的數據日本製造業就業人口減少了100多萬,之所以沒有反應到就業數據上是因為政府投資的服務醫療部門就業增加所掩蓋,而政府投資的錢還是國債借來的錢,要知道日本政府財政的一半歲入要依賴發債,而日本國債去年底就佔到日本GDP的233%,並且到了2016年會超過250%,日本過去經濟能夠維持是因為儲蓄率高,經過連續20年的放債日本居民儲蓄率已經快到了臨界點而安倍經濟學的量化寬鬆又導致居民為了應對物價上漲提前消費或者投機股市和房地產。

日本現在的老齡化已經達到了23%以上,相當於4個日本人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而到了202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30%以上,到時候就是3個日本人裡就有1個65歲以上老人,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支出增加和就業人口減少這雙重性問題安倍經濟學根本就沒有解釋該怎麼辦。

安倍的第二支和第三支箭更是在畫餅,畫了一個美好的10年後的燦爛願景卻隻字未提如何達成這種願景,也難怪在第三支箭宣布當天日股就跌了800多點。

安倍經濟學的本質不過是靠短期作用刺激經濟,因為民主黨政權執政實在太爛,日本沉淪20年時間太久,百姓求變思想的帶動下帶來的高人氣,高人氣和有效是兩回事,而高人氣的目的是為了下個月的日本參議院大選。日本參議院本身沒啥功能,但是要修憲必須要贏得參議院議席,這才是安倍經濟學的目的。

一個官三代加富二代不食人間煙火的日本首相,一個把個人政治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的民粹政客,台灣還有媒體連篇累牘地把安倍經濟學吹上了天,還有大財閥的掌舵人要求台灣也效仿,當然了,安倍經濟學本身就是照顧了自己的金主財閥利益,台灣的財閥羨慕也不奇怪。10年前小泉純一郎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和安倍今天的政策如出一轍,當年小泉創造了所謂伊耶娜美景氣讓自己做了長達5年任期但是結果是日本經濟陷入了更深度的衰退,乃至換了6任內閣總理大臣給他擦屁股擦到今天都沒擦乾淨。

日本經濟面臨的是包括經濟危機、財政危機、社會危機在內的一攬子問題,要解決這個深度結構性問題單純靠印鈔票能解決那歐洲不會折騰到現在還半死不活,美國折騰到現在才剛剛回复一點點元氣,更何況日元的國際貿易結算地位遠不如美元和歐元。要解決問題要對日本現有的政治經濟體制進行大改革,甚至會產生強烈的改革陣痛,民粹的政客怎麼可能做到,選票和個人政治利益遠比這些重要。

安倍經濟學即使成功也只是短期成功,能讓安倍做滿任期就不錯了,但是一旦效果期結束或者安倍經濟學失敗,那麼對日本經濟將是遠超過當年泡沫經濟破滅和雷曼兄弟破產更嚴重的殺傷力,日本還承受得住嗎?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