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救人成就不再!逃離內外婦兒35%醫學生選科看生活品質

醫界內、外、婦、兒人力「四大皆空」,早不是新聞,究竟為什麼留不住人?根據台大公衛學院最新一份針對醫學系學生的調查發現,擔心醫療糾紛動輒挨告、坐牢,工作太辛苦,都是讓醫學生過四大科而不入的主因,且有高達35%的醫學生認為,「生活品質」是選科最重要的考量,僅6%醫學生回答「救人的成就感」。
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鄭守夏率領團隊,去年陸續針對醫學系學生、民眾進行問卷調查,並深入與各大問教學醫院院長座談,針對所謂內外婦兒「四大皆空」問題進行分析。
鄭守夏表示,調查結果發現,外科、婦產科與小兒科的住院醫師招收不足,情形相當普遍,也造成教學醫院人力調度困難,在接受調查的1077名醫學系學生中,越接近畢業體認越深,高達87%的醫學系7年級學生認為四大皆空的問題嚴重。
調查進一步問到新進醫師為何不再願意投入難、重症辛苦的專科?有35%的學生回答,選擇專科最重要的考量是「生活品質」,其次才是「專業興趣」的30%以及擔心「醫療糾紛」的19%,而回答「救人的成就感」者,只有約6%。
但值得注意的是,調查同時針對2513名、近3個月內曾就醫民眾進行問卷,卻只有9%的民眾認為就醫變得比較不方便,88%的人認為沒有變;顯示四大皆空、醫療崩壞的效應尚未影響到民眾就醫權益。
鄭守夏說,四大皆空雖然還沒有實際影響到民眾的就醫環境和權益,但是醫學院在培養未來人材時,供需不足的現象已經浮現,包括台大、榮總、長庚等20家醫院院長在訪談中都提及,不但北部近幾年四大科常招不到住院醫師,中部有醫院更早在10年前就招不足外科住院醫師。
研究團隊建議,想解決四大科住院醫師人力短缺問題,衛生署目前採取縮減住院醫師訓練容額策略是正確的方向,但應以台灣人口老化趨勢的需要為考量,檢討住院醫師過勞問題,並針對難重症科別檢討健保支付標準,提高誘因。

35%醫學生選科看生活品質


所以醫生活該要累得像條狗? 還要裡外不是人?
2013-01-11 7:24 發佈

TheNewIpad wrote:
醫界內、外、婦、兒人...(恕刪)


動不動就要被告
醫生錢雖多,但是沒有以前有尊嚴了
其實是5+1,

內、外、婦、兒、急診加護理,

結果更蠢的政府採用的解決方法居然是刪其他科的醫生配額,

增加五大科名額,

現在只有五大科沒人,

未來會變七大、八大,

畢業生都跑去皮膚、醫美,

寧願少錢也不會被操到死、告到脫褲。

大多數人從小到大努力上進為了什麼

簡單四個字:"生活品質"

不要小看這簡單四個字,意義很深遠的
我覺得慢慢的..可能只剩醫美了
醫學系都快被牙醫追上了....
牙醫→正常日夜、周休 一堆健保不給付的
又少醫糾

肥根色長 wrote:
動不動就要被告
醫生錢雖多,但是沒有以前有尊嚴了


每坪單價超越「仁愛一品」

根據內政部揭露資訊,該筆物件是去年七月交易,屋齡約四十三年,揭露標的是六層樓公寓的三樓,建坪約四十一坪、土地持分面積約八.○二坪、無車位,拆算每坪單價二六八.二三萬元,一舉超越北市實價查詢網上最高單價豪宅、每坪二四○萬元的「仁愛一品」。

地處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上

根據當地房仲表示,成交物件位於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大安路一段口,處角地,正確地址應是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九十六號,目前出租給魔髮屋使用。

根據地籍資料,貸款設定金額近四千萬元,以設定金額是總價的一.二倍回推,貸款金額僅是總價的三成,顯示買方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據悉,買方是知名醫院的醫生
救人成就不再!逃離內外婦兒 35%醫學生選科看生活品質

試問

今天如果 內外婦兒...科 都沒有人再願意當醫生?

所有醫生 只剩 醫美/牙醫/眼科...等醫生.

會成為啥局面?

內外婦兒...科 : 人民沒醫生救命,只能等死

醫美/牙醫/眼科...等醫生 : 粥少僧多,失業的也應該不在少數
在國外,有錢有點程度,就能去念醫學院,但是要畢業取得醫師執照卻很難~
而台灣剛好和人相反~
既然高喊醫師缺人,學校為什麼不多招一些人呢?說穿了,不過為了管控總員額,好多賺錢罷了!
以前律師,會計師也是總額管制,現在沒了,除了醫生!

呵呵! 不要跟我說醫生一定要國英數自社每科都滿級分才能當~ 國外的醫生有比台灣的差嗎 (廣招然後嚴格挑選)?

看病人,不是考試,沒有補習班名師教你,沒有標準答案給你看的~ 考試達人不見得能成為名醫~

boodikuo wrote:
在國外,有錢有點程度...(恕刪)


已經有多招人了.依然沒用

考試達人不一定都是名醫
但名醫都是考試達人
醫學生這樣多,每個學校大量產製
收入減少已是必然,到時自然有人會去做
不然,妳認為有人天生希望去掃廁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